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508|回复: 36

也谈槌球(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30 21: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7-30 21:12 编辑

      打造新一代槌球。
      前面几个主贴,在跟帖中提出批评意见——虚的多,实的少。如果仅针对那几个帖子,这样的批评不无道理,因为那几个帖子,确实是侧重从理论方面谈问题,很少涉及到实际问题。今天就要务实了,亮一亮我对新一代槌球的初步设想
      新一代槌球不是对日式槌球(现代门球)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它的基本特征是:即是范围广泛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凸显技术、打法简便、能进各种运动会的竞技体育。要造就这样一种槌球,我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
      一、通过多样化活动,力促普及,使其在全民健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这一运动的多样化已成现实,其表现:
       1.场地多样化。沙场、人造草场、天然草场并用。现是沙场为主,将来要逐步做到人造草场为主,为了应对国际比赛,天然草场有条件的地区或某些比赛也要使用。这一状况,即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这一运动的特点,适应广大群众的不同爱好,也和当代世界各项体育发展的趋势相符(场地要和运动的特点相适应)。

2.活动的目的多样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康乐型、竞技型同时并重。很显然,平时打着玩的比赛,以及就近、就地举办的各种小型赛事都是一种康乐型的活动;即使大型赛事,比如:全国老年门球赛(交流活动)、或省市区举办的老年门球赛,也和前面所说的赛事一样,尽管也有一定程度的竞技性,但其侧重点是重在参与,康身健体,愉悦心情,因此,这都属于康乐型的活动。像球王争霸赛、职业联赛等,虽然也有康乐性的一面,但其侧重点是竞技水平的比拼,争前八、争冠军、争拿高额奖金,这种活动就是竞技型的活动。还有一些影响很大的赛事,如:中冠赛、公开赛、锦标赛等,其竞技性、康乐性几乎是旗鼓相当,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活动并存并举,即有利于普及,又有利于提高。


      3.赛制多样化。不是千篇一律的“五人制”,而是单打、双打、三人团体、五人团体都有,平时打着玩,还经常是双方不对等的比赛。这样做比单一的五人制要好,三人、五人制团体赛比较适于中老年人,而单、双打更适于青壮年人。
      4.玩法的多样化。常规的打法是主要的,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打法。比如:三色球,三种颜色的球,三个队上场比赛,这种打法我还没有亲眼
看过,具狂总考察认为很不错。其实我们这里也有类似的打法,也是三人(队)轮流上场,一人打一、四、七,第二人打二、五、八,第三人打三、六、九,打法简单,人少的时候,经常这样玩。前几年,陈国英曾设计了“三界球”,玩了一阵子,似乎不玩了,其实坚持下来也很好。最近,狂总正在研究、探讨在高尔夫场地打门球,既有门球的元素,又有高尔夫的元素,这更是一种世界独一无二的新的玩法。估计还会出现其他新的玩法。玩法多了,人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什么样的好玩就玩什么。
      5.活动的渠道多样化。有政府搞的,门协搞的,也有民间团体甚至个人搞的。现在,这一运动的民间团体越来越多,“门球世界联盟”、“海润俱乐部”、“上海之春俱乐部”、“深圳候鸟俱乐部”、“海南候鸟俱乐部”、“读者杯”、“龙胄杯”、“长寿杯”等等,年年都有活动,甚至有多次活动。最近又有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俱乐部——“中富康门球俱乐部”,它正在各地建立基地,赛事频繁,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其赛事可能会越来越多。所有这些,都可以使得这一运动更加康乐和普及,对于这一运动的繁荣和发展大有好处。
  二、在大力抓好康乐、普及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抓竞技化、市场化发展。
      前不久,张娜秘书长指出:“我们一直追球门球运动的双轨发展:一个是普及,让更多人参与,给更多人带来健康;另一个就是竞技化,这是门球上的发展和升华。这种发展使得我们在全国的门球水平提高,同时也在国际、世界的舞台上展现我们的魅力。”     我为张娜秘书长有这样的指导思想叫好,同时我还看到,有那么一些热心这一运动的人,正在下大功夫抓这个问题。      早在2016年,郑炜就开始抓球王争霸赛,连续十年,产生了十个球王,而后又搞了只有球王参加的“王中王争霸赛”。这一赛事为我国的槌球运动造就了一大批运动高手,激励着人们追逐高手、球星,苦练基本功,对技艺水平的提高、赛事品质的提升以及群众运动的普及都起到了积极有力的助推作用。目前这一赛事又有所提升,球王争霸赛改成“金杆奖球王争霸赛” 、原来的三人制联赛改成“金球奖超级联赛” 。困难肯定有,只要坚持,群众拥护,就能办好。     周仕民2005年就和张娜联手打造了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中冠赛,2015年他又开始运营“中国门球职业联赛”,这可是800年来槌球运动史上从未有过的赛事,是向竞技方向发展的火车头,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路。说实在的,荆棘丛生、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些险情,好在2015/2016基本算是顺利地走过来了,2017出现了拖后的问题,人们有些担心是否还能办下去,据说是在解决商业运营的问题,实力雄厚的中国联通,已经投股银铃,全方位参与联赛,果真如此,倒是一件好事,联赛就更有希望了。我衷心希望它能继续走下去,而且越来越好。    还有一大批媒体界的人,如狂人、翠屏绿叶等等,一直为这些赛事摇旗呐喊,及时报道赛况,及时上传视频,使得这些赛事增强了群众的关注度。可不要小看这个事情,舆论工作跟不上,群众的关注的不高,赛事难以坚持。    一手抓“康乐普及”,一手抓“竞技化市场化发展”,我把这一举措叫做“双轨运行,双向发展”,两个不同方向的发展同时推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槌球运动实现“即是参与广泛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各种运动会的竞技体育”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当然,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打法上的创新。
    三、倾力打造凸显技术让技术左右胜负的技术型的打法。     事物都是多个矛盾的统一体,槌球也一样,就活动目的而言,它的矛盾是康乐性、竞技性;就活动方式而言,它的矛盾是单一性和多样性;就打法的特点而言,它的矛盾是战术性和技术性。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双方处于主导地位的一方决定的,单就打法的特点而言,战术处于主导地位就是战术型的打法,技术处于主导地位就是技术型的打法。很显然,现行的这一运动,战术处于主导地位,属战术性的打。要实现“即是参与广泛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各种运动会的竞技体育”这一目标,只有战术型的打法不行,还必须要有技术型的打法,要做到两者都有,并存并举。如何打造技术型的打法?我有个初步的设想,供大家参考。      
       (一)坚定不移的坚持“分数不封顶”。个球满分不死,可重进一门继续参加比赛,得分累计,总分不封顶,这是2011规则的一大贡献,是这一运动革新改造中的一大突破,是千千万万门球人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现代竞技体育最大限度挖掘运动员体力、技术潜能这一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它使每个球自始至终充满了活力,极大地调动了运动员苦练基本功的积极性,技艺水平的提高是空前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不予认可,认为它已经使得现行这一运动“伤筋动骨”,是严重的“脱轨”行为,要求予以取消。2015规则,加大了重进一门的难度,其实这就是对“分数不封顶”一定程度的遏制,对此,多数人是理解的。但是,有人认为还是不过瘾,提出不准重进一门,只能在开球区左下角成为界外球,轮到打球时在此压线,让对方进三门的球顶掉,下轮再压线,再顶掉,这样一来,它就名存实亡了。难怪军旗老人在一个帖子中提出,要把“分数不封顶”的“临时户口”转为“正式户口”,现在看来,是转正还是注销还真有点令人担忧。不过,我劝人们必须坚定地坚持“分数不封顶”,它很可能就是未来槌球同现行槌球以及以往槌球的分水岭,也是打造“新一代槌球”的奠基石,动摇不得,更不可取消
      

    (二)一定程度的复活界外球。人们经常议论“一边倒”问题,的确,这一运动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比赛往往都是半场球,时间刚刚过半,甚至还不到一半,便输赢大局已定,剩下的比赛都是垃圾时间,这样,哪里还有竞技而言。造成“一边倒”的原因,过去都认为是多杆球,现在又加了个“高分球”,其实不仅如此,一次远距离的冲打、一杆漂亮的擦球、一次轻柔的粘贴,都可能造成对方被清场,一旦被清场,一边倒就很难避免了。所以,上面说的那些理由,只是表面现象,不是问题的实质,问题的实质是界外球过多,而且毫无作为,这个问题不解决,一边倒的现象,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怎样复活界外球?网上已经提出几种方案:
     1.撞击对方球不准闪出界外,否则算犯规;
     2.围绕中心柱设一个圆圈,叫续击圈,界外球打进这个圈,可以取得续击权;
     3.将场地划分为四个板块,界外球在本版块撞击它球或过门无效,但撞柱或撞击其它板块的球或过门都有效。
     希望提出更多的方案,经过试行做出正确的选择。到目前为止,我个人的倾向是第二种——续击圈,但直径要延长,要使多数运动员打进的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如果打进只是偶然的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三)多局制,每局时间缩短。
      1.真正的上下半局制,红、白各15分钟,得分累计;
      2.三局两胜,每局15分钟;
      3.4局,红白各2局,每局15分钟,得分累计。
      这有什么作用?减少一门留球,减少战术的运用,一开始就是技术的比拼,就是抢分多分。有人会认为这太简单了,没意思,没关系,我讲的是“战术型、技术型”并存并举,您可以自由选择呀。
               


     (四)取消多杆球,不靠运气,不靠特权,全凭技术。多杆球是一种特权行为,打球就应该是一杆见效,用两个或三个续击权去攻击对方是一种特权行为,体育不应有这样的特权行为,特别是竞技体育。(战术性的打法仍可保留)


       (其中不少内容在我以前发的帖子中都讲过,不过看到的人并不是太多)


















点评

支持技术型打法应该“分数不封顶”、“复活界外球”、“取消双杆”(双杆有幸运因素)。  发表于 2017-7-31 20:55
谢谢老师报道。祝您开心快乐,幸福安康!  发表于 2017-7-30 22:42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21: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手抓“康乐普及”,一手抓“竞技化、市场化”,两者相辅相成,“康乐普及”为“竞技化、市场化”打基础,“竞技化、市场化”发展了,又可带动普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21: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双轨运行,双向发展,实际就是两条腿走路,这是我国的特长。

点评

赞同!  发表于 2017-7-31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22: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7-7-30 21:35
双轨运行,双向发展,实际就是两条腿走路,这是我国的特长。

      当前重点要抓的还是康乐普及,这个工作似乎还不如前些年,过去涉老部门抓的很得力,现在老年体育项目多了,与此可能有关。

点评

赞同!  发表于 2017-7-31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30 22: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报道。祝您开心快乐,幸福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22: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7-7-30 22:08
当前重点要抓的还是康乐普及,这个工作似乎还不如前些年,过去涉老部门抓的很得力,现在老年体育项 ...

      下面的体育部门基本不管这一运动,如果形成体育、教育、工会、涉老各部门齐抓共管,定会想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00: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7-31 11:29 编辑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7-7-30 22:51
下面的体育部门基本不管这一运动,如果形成体育、教育、工会、涉老各部门齐抓共管,定会想起来。

       应该这样抓,其他体育项目一般都不适于中老年人,槌球不仅适于中老年人,同时也适于壮、青、少,是落实全民健身的最好项目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31 00: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壶浊酒 于 2017-7-31 00:25 编辑

       楼主连续完成了“五谈”,有理论上的宏观阐述,也有对实例的微观分析,值得大家研究思考。
       中国门球三十年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从“福利门球”走向了“赞助门球”,只是时间花得太多了点。现在又提岀了竞技化,这也算是观念上的一种进步,但是究竟为什么要搞竞技化?竞技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也许人们的回答并不一样。如果是为竞技而竞技,那又何必费神呢?不是一直玩得好好的吗?只是玩的人不断减少而已。即使若干年后没人玩了,地球照样转。
       不少有识之士也明确提岀竞技化是为了市场化、产业化,进而实现职业化。“产业门球”应当是门球的高级阶段,也是门球的未来。一旦门球形成了产业链,那只要地球还在正常转动,门球还会不断发展。但有的人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门球自身并不需要大胆创新,只要有人愿意岀钱赞助就是市场化了,“赞助门球”等同于“产业门球”。我有时在想,如果门球自身不能形成产业,继续急剧萎缩到难得一见之时,赞助商还会那么慷慨吗?
       至于门球应该怎样改变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产业,是另一个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0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壶浊酒 发表于 2017-7-31 00:20
楼主连续完成了“五谈”,有理论上的宏观阐述,也有对实例的微观分析,值得大家研究思考。
        ...

       想的深,研究的透,多发表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08: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壶浊酒 发表于 2017-7-31 00:20
楼主连续完成了“五谈”,有理论上的宏观阐述,也有对实例的微观分析,值得大家研究思考。
        ...

      2017年中国门球工作会议上,原社体中心主任冀运希的书面发言中就明确指出:“在赛事的运营中采用商业模式,让门球赛事活动步入自主发展的良性模式”;与此同时也谈到这一运动的产业链的问题。在网上看到的帖子,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领导层面的这些论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31 08: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楼主的帖子:

第一段:
      我读帖首先想知道什么是你定义的的“槌球”?
       用 什么工具?什么场地?什么规则? 和目前大家通用的打法有和不同?
但是从你的第一段,我发现,你的槌球和我知道的门球毫无二致!
那起一个新名字有什么意义?


第二段:
       比赛就是竞技!竞技就是比赛,因为 “竟” 就是“比”,任何“比赛' 无一不是比技术。
所以,是“竞技化” 就是“比赛化”,门球早就是竞技化了。(街舞、散步、太极拳就不是“竞技 ”顶多是“表演”。)


       从你的第二段里有“竞技化市场化发展”的话,可见你的的竞技化实质是“市场化”,就是“商业化”。
商业化和发展们球队目的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是不同的,商业化是表演,通过表演愉悦观众,(和话剧、电影、音乐会一样),观众并不能通过观看表演  达到 “增强体质”的目的!而门球是群众性体育运动,强调的是自身参与!
      我不反对有人搞商业化体育,以挣钱为目的体育,只要能愉悦观众,又挣到钱,没有什么不好。
      但是寄希望于商业体育能激发人们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作用不大的,足球迷,有几个经常踢足球?
       我们要的是普及门球, 让更多人参与打门球,更多人通过参与,获得强身健体的效果。


第三段:
      我理解第三段是要改进门球玩法,总的目的是要门球运动量大一点,更好玩一点,也就是更有吸引力一点。
     我支持这样的改革,但是,
     取消多杆球,不靠运气,不靠特权,全凭技术。
不一定是方向,扑克牌里大众化的“打百分”、“抓娘娘”,运气成分非常高,谁不为抓到大小王暗喜?
吸引力也就在这里。
      桥牌,规则里尽量避开运气成分,(正式比赛4人一队,在明暗两室进行,同一副牌在暗室里的队友就是拿你对手的牌,得分相加。等等措施。)但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麻将抓什么牌都是靠运气,参与者,远比门球人多。
      不要认为双杆球全靠运气,摆出双杆要智慧、要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0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7-7-31 08:47
评论楼主的帖子:

第一段:

      这是一种有意义的讨论,那就逐一讨论一下。
      不是我改了名字,它的本名就叫槌球,是人们民约俗称的改叫门球了,我只是倡导恢复它的本名,因为槌球的称谓更贴切。
      这里还要提一下,现在人所称的门球,就是槌球,只不过是发展了的槌球。今后它还要发展,无论怎么发展,只要它还是用槌打球的运动这一本质不变就还是槌球。

点评

门球: 足球,冰球,水球,曲棍球,马球,甚至 篮球都是门球,门的大小有不同。 槌球: 冰球,曲棍球,马球,高尔夫,甚至台球、都是槌球,槌的样式不同而已。 所以命名无关紧要,能区分就可以。 但是,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31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10: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7-7-31 08:47
评论楼主的帖子:

第一段:

      凡是比赛都既有康乐性,有又竞技性,就看那个为主,事物的性质是由内在矛盾双方处于主导地位的一方决定的,康乐性处于主导地位就是康乐型,竞技性处于主导地位就是竞技型,关于这个问题咱们一直有分歧,还是各自保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31 10: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手抓“康乐普及”,一手抓“竞技化、市场化”,两者相辅相成,“康乐普及”为“竞技化、市场化”打基础,“竞技化、市场化”发展了,又可带动普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10: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7-7-31 08:47
评论楼主的帖子:

第一段:

      我很清楚,您不太赞赏槌球向竞技化、市场化发展,提倡在中老年人中发展,为中老年人带来健康和幸福,这一点我不反对,而且完全赞成。但是,我的观点是在这个前提下还要支持、鼓励竞技化、市场化发展,而且最终的目标是职业化、商业化,从而使它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这一点您不一定赞成,没关系,还是各自保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