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2207|回复: 8

安阳——袁林【漫步安阳”袁林”,重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枭雄袁世凯令人叹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0 0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乐门球1 于 2017-5-20 01:36 编辑

2017-05-19 09:33:35扬州大哥关注
写在前面的话——
去河南安阳,袁世凯的墓必须要去。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但他一直钟情于安阳,死后也葬在安阳市区洹河岸边。袁世凯陵墓由德国人设计,中西合璧,格局按明清帝陵构筑,但庐墓却是仿造是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墓。
今年元旦过后,我借着去安阳出差的机会,专程前去参拜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
近百年来,袁世凯一直是万人唾骂的历史罪人。然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观客真实,那种根据不同时期需要进行的评价,实在不可取。
1909年,权倾朝野的袁世凯被迫去职后,就在安阳修养。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廷请他出来主持局面。这次出山,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谈和,逼清帝退位,做了民国首任大总统。
不久,袁世凯死后就埋葬在了这里。
袁世凯的墓不好找,因为流经安阳市区的洹河大桥正在维修,多绕了好几公里,走得一身大汗。一路寻问行人,都说就在前面,临了却见到一个古玩市场。
不禁疑惑:袁世凯的墓到底隐藏在那里呢?
直到我寻问这位坐在路边的老人,才知道:袁世凯的墓,就在古玩市场里面。不禁长叹——安阳人民就这样不待见老袁呵?
袁世凯的墓入口处为一座巨大的照壁,绿琉璃瓦规制,长几十米,内侧满饰砖雕图案,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砖雕照壁。
通往坟地的千米长神道,两边建起平房,成为经销特产的市场。但由于生意不好,商店基本上都关门歇业,十分冷清。
袁林敞宏阔大,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神道中轴线上,最南端为大照壁,最北端是一座石拱桥。
沿神道走上石拱桥,发现桥上站着一个男人。只见这人穿一套色如斑马的棉衣,戴一顶皮帽,满脸严肃,目视前方,笔直站立。
见状,便心中暗自嘀咕:这大冷的天儿,站这里?该不会大脑有问题吧?
站桥上,朝袁世凯墓看去——神道最终端,是一座钢筋水泥石头筑就的洋式风格高大牌楼。牌楼六柱五楼冲天式,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罕见。
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墓地自然不会差到哪去,他的墓园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安阳市博物馆。
史载:袁世凯墓的修建,前后用时两年零两个月,1918年6月建成。袁世凯墓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的皇帝墓一般叫陵,袁林本来也打算叫“袁陵”,但最后却采用了陵墓的谐音:“林”。在中国,能被后人称之为“林”的墓,基本都是圣人的待遇。
比如——孔林,对应着文圣孔丘。关林,对着武圣关羽等等......
袁世凯,1859年生于河南项城市袁寨。少时读书,屡次乡试未中,遂弃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凯投身行伍,自道员、督抚累升,直至内阁总理大臣。1911年辛亥革命后,就任民国首任大总统。
1916年初,袁世凯复辟帝制,名洪宪皇帝。南方护国军北上讨袁,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病逝。北洋政府根据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在安阳勘定吉壤、招商筑墓。工程耗资70余万银元,建成后的墓园位于洹水北岸,占地近140亩。
《袁公林墓工报告》关于他墓园的记载:“支出银圆七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元一角九分一厘”。其中,北洋政府出银50万两,剩下的由袁世凯旧部个人捐款。
袁林是传统的帝陵格局,虽然不如帝陵宏大,但照壁、门楼、神道、石像生、碑亭等,帝陵该有的这里都有。
袁世凯墓地最有特色的是神道两边的石像生,站立的石像文武官员都是民国装束,半新式半旧式,开人眼界。
文官头戴平天冠,着祭天礼服,袖手肃立,仪态恭谨。
武官着北洋军服,手握军刀,仪态威武。其形象与当年的袁世凯十分相似。在中国的陵墓史上,这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石像生了。
袁林大致保持完好,令人惋惜的是,石人石虎残缺处都是用水泥修补,多少有点寒酸。
民间一直传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对此,值得商榷。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当时国内最强的武装是袁世凯的北洋军,他站在革命一边,有大功。
袁世凯一生的成就颇多,比如建立新式陆军、创办实业、建立学校等等。袁世凯最大的错误在于搞帝制,失掉了人心,在全国激烈反对下,被迫取消帝制。
后来,袁世凯患上了尿毒症。再后来,他永远沉睡在了这里。
袁世凯一生总共娶了10个老婆,一个正室,9个小妾。袁世凯死后 他的10个老婆们都去哪里了
结局如何?
袁世凯的正室夫人于氏,袁世凯死后第3年,于氏病死。
大姨太沈氏,袁世凯死后,居住在天津的袁家大院,直到去世。
当年袁世凯担任清朝驻朝鲜大臣时,娶朝鲜王妃妹妹为二姨太。金氏带了2个陪嫁丫鬟,也成为袁世凯的三姨太和四姨太。袁世凯死后,三姨太金氏吞金自杀,同袁世凯埋在一块。
五姨太杨氏,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工作。
六姨太叶氏,新中国成立后,在宁夏死去。
七姨太张氏,背叛了袁世凯找情人,被逼自杀。
八姨太郭氏是青楼女子,之后去了美国。
九姨太刘氏,吃斋念佛,在安阳终老一生。
安阳当地有传言:说是那老袁临终时曾密令儿子,墓地建成之时,见到穿红衣服的人就杀。同时他又专门命令营建墓地的知情者,在墓成祭祀时要穿红衣。
这分明是想要用活人来陪葬嘛!
真假的?
墓园内,碑亭以北为堂院,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堂院大门面阔三间,单檐绿琉璃歇山顶,其门板上有七排七列的铜门钉,低于帝制的“九横九纵”级别。
堂院由四合院式建筑包围,居中坐北朝南为景仁堂,用于祭祀袁世凯。堂内设供桌、灵位及袁世凯生前衣冠剑带。
人们普遍认为:袁世凯是一个在专制体制下浸染了三十余年的前清大臣,骨子里有着渴望黄袍加身的虚荣心。加上轻易取代满清三百年统治,让他飘飘然起来,以为机会来了,最终铤而走险。
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被人诟病卖国。事实上,当时的政府已经做了最大努力来谈判,国力差别悬殊,不签很可能就得亡国。
对此,胡适甚至认为这是弱国外交的胜利。
当年的袁公林,与现在格局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从这个小红门走进去,就进入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陵墓。
眼前是一派欧式风格的袁世凯墓庐。罗马式的大柱子、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与前面的庙堂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墓台前的大铁门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
与当年的相片相比,没有丝毫变动。
袁林保存较好,这和毛主席的指示有关。毛主席曾经来过袁林,说要保护起来,做为反面教材。
墓庐为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以青石砌成,高8米、周长60余米。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整个墓庐显示着民国初年西洋式建筑特色。
据说,当年在袁墓的周围,还有大片的树林和祭田,在空旷的平原上凸现出一派显赫。
墓冢上雕的十二尊石狮,被认为是西洋的写实手法,而非传统中国的写意手法。在格局上是中式帝陵,但建筑上中西兼有。
这种奇特的陵墓风格,反应当时受西方文化冲击下的社会审美和礼仪,也映衬着墓主人在社会剧变时期瞬息万变的身份。
可能许多国人并不知道,我军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歌,却最早来自于袁世凯的《大帅练兵歌》。
这首歌的曲子源源流长。最早,该歌的曲调来自于冯玉祥《练兵歌》。冯玉祥五音不全,不通曲律,这《练兵歌》的曲调是照搬张作霖的《大帅练兵歌》。张作霖胡子出身,和音乐八竿子打不着,他是转抄张之洞的《大帅练兵歌》。
张之洞更不是曲作者,这歌的曲调原来是法国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里学来的。
《大帅练兵歌》,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被东道主美国的吹鼓手们演奏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场的行进曲。
《大帅练兵歌》的歌词——
朝廷欲将太平大局保,大帅统领遵旨练新操。
第一立志要把君恩报,第二功课要靠官长教。
第三行军莫把民骚扰,我等饷银皆是民脂膏。
第四品行名誉要爱好,第五同军切莫相争吵……
瞧瞧:有意思不?好玩不?
袁世凯究竟留下来多少遗产?这里边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上午死去。临终前“口述遗训”:“夫余辛苦半生,积得财产约一百数十万镑......”袁世凯在“口述遗训”中所说一百余万英镑,并没有包括银元、外汇、大量房产、地产。
另一种说法是:袁世凯病重时,案头置一单据,所有现钱、存款、股票等共约200多万银元。袁世凯死后,袁家分家产。其子女每人分到现款两三万银元,股票两三万银元。河南项城原籍田产2000余亩。此外,在河南彰德、汲县、辉县还有田产400顷左右。
估计袁世凯遗产至少为1000万银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以上。
袁世凯遗留的巨额财产,由袁家子女、妻妾先后两次分了遗产。袁世凯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遗产主要在他们(除去早已去世者)中间分配。
据记载,第一次分财产,长子袁克定分给自己和他生母的数目一直保密,分给其他人的有记录可查,6个姨太太各分得6万银元,黄金30两;17个儿子每人分得8万银元,黄金40两;13个女儿每人分得一万银元。
1938年春,第二次分家。这次是卖掉的北平和天津两地的五处房产,和彰德、辉县的各一处房产。
袁克定以长子优势,独吞了袁世凯存在法国银行的200万法郎,以及大量的田地、房产、古玩、文物、珠宝、字画等,价值连城。
漫步在袁林,似乎回到清末民初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而这位墓主人传奇的一生也让人叹息。此人堪称枭雄,在诡谲的政治变幻中几度沉浮,俾睨天下。最后,他终于静静地躺在了这里。
历史会否想起,他曾在这里独钓洹河,韬光养晦。
袁世凯是靠北洋军队起家的,北洋军首领们对他惟命是从,纷纷成为各霸一方的督都和督军——
冯国璋居守南京、张勋坐镇徐州、段祺瑞身居陆军总长高位......
两个多小时后,我走了出袁林,踏上归途。猛然抬头间,发现那个男人依旧昂首站立于洹河桥上,直勾勾瞅着袁林方向。
我走上石桥,经过这男人身边时,分明听见对方嘴里念念有词儿。侧耳细听,竟然是在诵颂着孔子在《论语》中的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禁大骇——这男子分明就是一位大隐者呀。
真是高人在民间。
站在洹河边,眼瞧流水,心中体会“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圣人名言,很有点儿大彻大悟的意思......



洹河依旧静静地流淌,不舍昼夜。
便不由感慨百端,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摘自网络】






点评

谢谢快乐门球1老师详细的转摘报道!回顾历史好。  发表于 2017-5-20 09:49
发表于 2017-5-20 09: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快乐门球1老师详细的转摘报道!回顾历史好。

点评

谢谢关注!  发表于 2017-5-20 1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0 10: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快乐门球1老师详细的转摘报道!回顾历史好。

点评

谢谢关注!  发表于 2017-5-20 1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1: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兰 发表于 2017-5-20 09:49
谢谢快乐门球1老师详细的转摘报道!回顾历史好。

谢谢关注!新乡球友参加25日——28日第五届“红旗渠杯”门球赛即可参观袁林。
110825nv99jrprra47xzpt.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0 17: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弟好文笔。

点评

转摘【2017-05-19 09:33:35扬州大哥】  发表于 2017-5-20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9 1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