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门球 痴心不改 ---采访中国门协特邀副主席、黑龙江省门协主席马金凤 花甲子 今年五月上旬笔者有幸采访了中国门协特邀副主席、黑龙江省门协主席马金凤,就球友们关心的问题她做出了精彩的回答,现整理发表。 功不可没 记者:马主席,据我所知您是中国门球发展三十年的重要见证人。今天我以中国门球网和门球周刊的名义来采访您,首先请您谈谈门球发展三十年,长寿公司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马主席:门球发展三十年,长寿公司是参与首创的单位之一,我也很荣幸地在中国门球运动二十周年的时候被评为中国门球开拓者之一,这是中国门球运动和中国门球人对我和长寿公司多年来付出的肯定。我也很感谢。 现在又过了十年,三十年来我们的企业从无到有,中国的门球运动也从无到有,我经历了它的全过程。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的人生,能把我最有实力的青春的力量全部贡献给了门球。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这种贡献是很值得、很有意义。虽然它不能给你一个丰厚的回报,但是我得到了全国这么多人的认可和承认,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精神财富。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却找不到人生的支点,我找到了这个支点,它就是老百姓最热衷、最热爱、最有魅力的这项门球运动。 我开始起步的时候,我对门球的认识和接触就有一种不一样的灵感。我认识门球时,正值1984年中日文化交流,黑龙江对口是日本新泻。那时我们接手二轻系统的一个破产企业,正在寻找发展方向。此时黑龙江的海林市有个人跑遍了哈尔滨所有的塑料公司的企业,要生产这样一个球,他找不到任何一个厂家给他加工,而我们的企业刚刚成立,也在寻找产品的定位和定向。他只是讲要生产这么一种球,但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说是一个工具,要求有一定的弹性,我以为是玩具、或是水漂,而且一订就是两千。不管是什么,做出来没有太大难度。就这样按照他的基本要求加上我们的想象,用聚丙烯材料制作,两块五毛钱一个。现在想起来很滑稽,也很幼稚,那还处于朦胧阶段。 没过多久,我们的职工发现在八区体育场我们的这种产品在用,我们过去一个,原来是用一个木头锤打击那个球。这时我明白了,这不是玩具,也不是水漂,而是一种运动。和他们了解,这才知道,这叫门球。但那个时候,球一击就两半,因为没有质量要求,重就是200多克。我们这就开始设计、试制实心球。解决字号问题是用碳刻机烫出来的,这就是历史的记忆。球杆那时是木头的,就是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后来采用压缩木,因为日本的规则规定就是用压缩木。这种压缩木不是我们的胶合板,而是缩水之后再压成板。 真正门球的起步是从1985年在石家庄举办的中日樱花杯门球赛,我们也带着原始状态下的产品参加了。比赛后,请日本客人留下来普及和推广门球运动,要办这个学习班需要七千元人民币,吃住食宿需要找一个企业来支持,我当时决定我们来做。当时很困难,集资了5000元。我也参加并主持了有31个人参加的这个学习班,从开幕式、闭幕式、颁发证书、听课、推介我们的产品等,学习班非常成功。这是我长寿公司起步的非常重要的一步,而且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时刻。没有这次活动就没有长寿公司的今天,当时我向他们承诺,三个月之内每人赠送一套我们新研制的产品,希望你们把意见反馈给我,并从此一发不可收的向前发展。 1986年樱花杯之后,侯任的中国门协秘书长黄国会给我看了一套日本结构的球,我答应他,我拍张照片,完了就给他。我在北京找到图片社,拍了很标准的图片回到了哈尔滨。三个月之后,中国第一套非常标准的铸字球诞生了。这年的十月份,在石家庄日本来了九个队,石家庄体委征求我的意见要办一个长寿杯门球赛,我投资了一万块钱。赛会搞得非常成功,我很荣幸的在赛会上认识了世界门联的主席小野桥先生,现在的门联主席小野清子就是小野桥的妻子,她曾经是体操运动员。 在这次赛会上,我们长寿公司的小字号的门球得到了中国和世界门球界的认可,成为了第一代“打不烂”的小字号门球。随着运动的发展,人们希望字号能大一点,87年我搞了建城杯门球赛,我们的大字号门球问世,但是他有个不足,字号大了球的壁就薄了。大约半年时间,我们发现这个致命的不足之后,就开始了第三代门球的研制。字号适中字缩小了,壁厚增加了。这个门球一直延续到今天。接着又发展成两字号球、防滑球,运动的发展又发现有盲区,利用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又走在了日本的前面,率先生产出三字号球。现在,国际国内许多大型赛事都在使用我们的产品。 可以说,由于我们在86年确立了“源于经营,用于发展,回报社会”的思想,通过我们不断地付出,长寿公司取得了成功。我之所以看到了门球,看到了门球的闪光点,就在于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十一届三中会之后大批的老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中国需要安定团结,需要稳定,这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干部的稳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政治。我看到了,这个门球和政治有关,和稳定团结有关,所以我不遗余力地下定决心地全方位的把门球开发成系列产品。这个企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围着这个走下去,把门球变成中国的第一品牌。于是我决定把它命名为长寿球。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又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国家工商总局不给批准这个商标,(为什么?)因为四川有个长寿县,那个时候,87年出台文件说“商标不允许使用县级以上地名来命名”,我和他们进行了三年的交涉。我们是85年开始就叫长寿,你是87年制定的文件,我们86年组织的国际门球邀请赛使用了长寿的品牌,在国际国内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也感动了国家工商总局的门球人,破例地给我批了长寿商标。现在全国范围内只有我们一家哈尔滨门球有限责任公司使用了“长寿”的商标。这是很大的一项资产,一种无形资产。我找到了我自己的支点,这就是门球。 我之所以被称为门球事业的开拓者,还因为在企业基本成型之后,我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推广。(记者插话:可以这么讲,我们的门球发展,没有长寿公司,没有你马主席的奉献,黑龙江省绝没有现在的发展水平。) 老当益壮 记者:第二个问题,咱们在杜蒙召开的第五届门球代表大会上,你当选为黑龙江省的门协主席,请你谈一谈你的感想和你的打算。 马主席:这次扶正,因为我做了24年的门球协会的常务副主席,主抓了门球协会的工作,而且是心甘情愿地在做。因为长寿公司需要黑龙江这片热土,他是我生存的热土,虽然黑土地是肥沃的,门球的这片土地却很贫瘠,这是我发展的机遇。但我没有完全依赖黑龙江,而是面向全国大市场,长寿要走向全国。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石家庄、上海、广东、无锡支持他们的国际邀请赛,比如石家庄的樱花杯和长寿杯、上海的横滨的一个比赛、无锡的史密斯杯,凡是有国际比赛和省里组织的大型比赛我们都要去参与、去推广。在广州遇到了瓶颈,我有个设想,到发达的地区去扩展我们的产品和运动,但是能够搞门球运动的却只有广东省邮电管理局,我最后认定广东省的门球发展龙头在深圳。 我们公司有两个团队,一个是生产团队,另一个是运动扩展团队,我们的销售人员都属于推广门球运动的团队。我们经常组织和参与门球赛事,人家把我们戏称“二体委”,就是因为门球运动的发展与我们的企业命运息息相关。开始含在老年体协,每年活动能拨给一些经费,自从门球协会从老年体协中剥离出来就再也不给经费了。既然把门球协会放到了长寿公司,我成了法人代表,我就把发展门球运动当作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我再次被扶正,是在上一届单荣范主席帮助我们发展的基础上,当选为黑龙江省的门协主席的。单主席这几年为黑龙江省门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省门球基本建设最好的时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地基础。我站在一个新的高点上,来推动黑龙江门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是责无旁贷的。但是我并不激动,因为这对于我已经是老生常谈,是我早就熟悉的工作,这不像我被选为中国门协特邀副主席时的感觉,当时我很激动。因为我很意外。 因为在中国门球协会的发展史上,我是第一届、第二届门协副主席,那是因为我参与了中国门球发展,起到了助力的作用,后来中国门协对商业化运作有了更高的标准,我就没有再去做。上一届中国门协秘书长古桥到黑龙江来,参加了一次会议,然后光临了我的企业,到了我的车间,看了我的机械设备、生产流程,他很受感动,表示他没想到我们企业的素质、装备、生产的动作都有很美的享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意外的评价。我们是从原材料的粗加工到成品生产全过程。因此,他回去之后,他就把我作为特邀副主席推荐出来。恰在此时新的门协秘书长周卫中到职,调整班子时任命为特邀副主席。我是66岁这才有了这段故事。因为意外,所以很激动。就觉得人生一辈子能得到认可,是最大的满足。(很不容易的) 今天看来,黑龙江我当这个门协主席,工作不陌生,但是压力和责任更大。过去我们抓门协,主要是以赛事为龙头,但是我们没有能力和中国门协的赛事一一对接,比如少儿门球赛,我们就搞不了,这和地方的经济、气候有关,我们确实有难度,但是我们还是要积极地去推广。我这次当选之后,我要全力以赴地调动黑龙江一切爱好门球的人,一起来把黑龙江的门球搞得红红火火。 首先要加强黑龙江省各级门球协会机构的建设。因为他们是搞好黑龙江门球真正可依靠的力量。这次换届会上,我们通过了秘书长、副秘书长、裁委会、宣传部、市场开发部等(我作为宣传部的成员,没问题。做版主就有矛盾了。)黑龙江应该在东三省起到带动作用,和其他两省共同发展。我要在各个大区选择有实力、有社会功能的领导作为省门协的副主席,以带动本地区的门球运动的发展,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实践中。 各片区内的门球交流也都要纳入全省的门球发展计划中,就是要上报你们要搞几次比赛等等这些事。还要抓好三个不同片区的龙头,就是杜蒙,肇源,还有穆棱,扶持伊春。还计划把杜蒙的少数民族门球邀请赛上升为中国门球公开赛,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品牌赛事。这个赛事还要调动全县所有的一百多家宾馆酒店都要成为我们的战略伙伴,这就大大降低了门球人参赛的成本,也有利于门球赛事的接待变成社会化管理,这是个试点。具备这种条件的,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就是要结束中国门球必须集中食宿的办法。还要把旅游结合起来,把他们整合起来,成为门球协会接待部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也适当的向门协缴纳一部分费用。门球的奖金不要设得太高,可以顺便到这里旅游。 在赛制上,我也想在不同的地区搞一些单打、双打、三人团体、三方对抗等多种赛制的比赛,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球友参赛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扩大门球队伍。 场地建设上还要依靠各地的门协主席极力的推广杜蒙、肇源的经验。他们经验是什么呢?就是把退休的老干部都吸收到门球协会中来,所以门球运动不仅是体育局的,门球协会的,而且是老干部局的日常工作,这样门球才有发展,才有前途。(记者插话:这个办法在市一级有困难,难就难在市级领导不参与门球活动,不像县里范围比较小,活动项目有限,一动员就能参加。)看来,还得实事求是,能不能这样搞要因地制宜。 还有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在各地市级门协建立党支部,它的好处是把那些退下来的德高望重的老主席做支部书记,有利于新老交替,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在全国都有指导意义。如牡丹江的赵志超76岁,牡丹江的穆棱又出现了王兆林,60多岁,是个实力派,如果赵改任党支部书记,可以继续支持当地的门球协会的工作,也可以团结更多的人,同时能减少比赛中可能发生的事故。 紧跟需要 记者:门球器材如何适应门球运动的发展?有什么设想? 马主席:门球运动发展到今天,许多情况都变了。尤其是人工草坪场地的普及,改变着原来的门球战略战术,因而直接影响着器材的变化。我们需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我归结出这么几条: 一、使用人工草坪场地,门球杆就必须发生变化。第一门球杆需要向轻型化发展。因为草坪场地阻力减小,就要研究球锤、球杆的材质上变化,使用pu材料,原来是是一公斤以上,现在是要求低于500克,现在我们的是495克。第二个重大变化,就是锁卡,废除了螺旋锁扣,一掰一锁就可以了,进口尼龙的材料。手柄上设计了一条瞄准线。这是重大突破,市场供不应求。这也验证了我们公司的研发实力,也考验了我们的加工能力。别看我已近70了,我觉得还是老当益壮。 二、双贴脚的打法,催生了门球鞋的改革。我生产的这双鞋,贴不贴都非常适用。门球鞋的技术是日本引进,当时日本的引进者委托我们在中国寻找厂家,后因年事高而病故,他把这个专利转让给了我们。后来发现日本人的脚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我们生产了两年就淘汰了,我们自己开发了适合中国人需要的门球鞋。定位环是保证踩自球时一定要稳,鞋底要薄,我们的鞋是中空,是为了减轻重量,非常柔软,而且要耐磨性,只能采用牛筋底。设计了两条切线,一踩球这条线就张开了,所以用太极鞋是不合适的。(记者插话:谢谢你给我普及了门球鞋的知识。) 网站寄语 记者:你对中国门球网等媒体有什么希望和建议? 马主席:中国门球网一直是我关注的网站,虽然不能经常上网,但是我几乎每天都要看一看,我非常关心这个网。 我之所以这样关心,是因为他是真正爱门球的门球人,出于对门球人的这份热爱,出于对门球的支持,推动中国门球发展的无形的巨大的力量,没有人赞助他,没有人给他开支,而他们就是一些辛勤耕耘的老黄牛,或者是天上天仙织女的纺织手在为中国编织着一个很有价值的网络,我认为很可贵。 中国门球运动中,它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资产,虽然这不能用金钱去代替,但它在中国门球发展史上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那么,这些人辛勤劳动到了今天,这个网站的管理也将不断地走向成熟、规范,初期的不规范是很正常的。(记者插话:谢谢你的理解。)他受到别人的指责和谴责都无足挂齿,应该看到他的贡献。所以我就因为你们的努力搭建了这个平台,你们还没有门槛儿。你们的勤奋工作成为了我支持这个网站的一种动力和源泉。 你们还没有看到你们自己的资源,一个十万人的网站,需要调动产业界的人士作为这个网站健康、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力量。但前提是源于经营,用于发展。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适度,这是个方向。它运作起来不费力。只要你们把框架、要求、规则讲明白了,这些人就会自动地、主动地向这里集合。希望你们尽快把这件事搞起来,费用不能太高,大家都能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