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533|回复: 18

浅议新一代槌球(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4 21: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7-15 19:58 编辑

       新一代槌球是双向发展——一是“康乐、普及”,二是“竞技化、市场化”;它的基本特征是有双重性——即是适应广泛、群众性强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各种运动会且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竞技体育。这一新一代槌球,有可能率先在我国形成,其理由如下:
       一、目前我国这一运动内在客观的技术因素,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1.运动员的技艺水平用不着多说,看看近些年国际大赛的成绩就清楚了。这些大赛都是使用国际规则和天然草地,客观条对我们并不利,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在我国举办的世锦赛和16年的亚锦赛,不仅在前八名中占有多数,而且包揽了冠亚军,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运动员的技艺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正如社体中心主任冀运希在2017年门球工作会议讲话指出的:“中国门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在世界范围的全面领先”。
      2.门球器械,主要是球杆,是不是世界最先进,我不敢断言,但起码也在世界前列的范围内。它的特点是多样性,有园头、方头,方头又分平底和船体型,甚至还有斜面槌头。世界各国击球姿势发展的趋势是多样化,球杆的多样性和这一趋势相适应。
      3.场地我们是沙场、人造草场、天然草地并用,应该说这是最先进的场地使用。天然草地是这一运动最原始的场地,人造草坪场才是这一运动最先进的专业化的场地,国际门联在国际大赛中不准使用是毫无道理的,既不符合这一运动内在的客观要求,也不符合国际规则的相关规定。
      正如前面我讲过的,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内在的动因和动力,槌球运动内在的动因就是前面讲过的那三条:具有技艺水平的运动员同器械、场地相结合构成了这一运动内在的技术因素。这一内在客观实在的技术因素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必须与其相适应的相关规定——规则、规程等革新和修订;而经过革新、修订的规则、规程等反过来又对客观实在的技术因素进一步发展有促进作用。它们之间这种不间断的推动和反过来促进的相互作用,就是这一运动不断更新发展的动力。既然我们的技术因素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理所当然,与其相适应的规则、规程等也会率先有所突破,2011规则确定了“分数不封顶”,就是具体的例证,我相信类似这样的突破还会有,因此,新一代槌球率先在我国形成是完全可能的。
       二、双向发展——一方面是康乐普及,另一方面是竞技化、市场化,这一局面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正如前面我讲的,方方面面的多样性使得我国槌球运动异常活跃:除了日常打着玩,赛事也非常多,中国门协的赛事、各省地市的赛事、各俱乐部的赛事以及单位、农村、社区的赛事,几乎是天天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重在参与,康身健体,愉悦心情”为主要目的的康乐型的赛事,这种赛事,贴近群众,对运动的普及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竞技化发展和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最初是“球王争霸赛”,之后又有“精英赛”、“读者杯赛”、“黄山论剑”等,直到2015年,酝酿已久的“中国门球职业联赛”也开了,这是槌球运动史上从未有过的赛事,它的影响面之广、关注度之高是空前的,尽管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赛,但对这一运动挺进竞技体育的行列是有重要意义的。可见,这一局面的形成,为“新一代槌球”率先在我国形成夯实了基础。
       三、经过30多年的实践,人们对这一运动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开始有些误识,此后便逐步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作为现代门球刚刚传入我国时,人们普遍认为它只是一种老年体育,甚至还有人认为它就是离退休干部从事的体育运动。随着运动的逐年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它完全可以成为各个群体都喜欢的人民大众的体育,甚至还可能成为竞技体育。目前,广大的槌球爱好者,经常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普及康乐,发展竞技;领导层面也不止一次的强调运动要向着两个方面发展:在着重抓好中老年人康乐普及的同时,促其向竞技的方向发展。
       下面就看看2017年门球工作会议上领导人的讲话:
       社体中心主任冀运希指出:“门球运动的现状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人群的项目,这就决定了强调健身的康乐性门球活动是我们的基础工作。”同时,他又指出:“随着我国门球运动竞技水平的发展,很多年轻人的加入,让门球的竞技性、观赏性有了很大的提升,明星、名将也成了门球人追逐的对象。这一方面我建议借鉴一些竞技体育的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竞技性比赛,突出竞技水平和观赏性。”同时,他还指出:“在赛事的运营中采用商业模式,让门球的赛事活动步入自主发展的良性模式”。
       中国门球协会主席翁家忍指出:“在侧重门球项目普及推广的同时,重视竞技化发展,使项目的普及与提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张娜秘书长在强调了康乐、普及的同时,也明确的表示:“积极探索,谋求社会力量对门球运动参与和支持,促进门球项目走竞技化、市场化发展道路。”
      认识来源于实践,但一旦有了正确的认识,它又对实践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和指导作用。所以,思想上的解放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有了上述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思想指导,也是新一代槌球可能率先在我国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当然这还要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胆识、魄力和智慧,如果还是认为,中国不能搞自己的规则,也不能搞什么特色,老老实实的按国际规则和国际门联的规定办,那,率先形成新一代槌球的就不会是中国,很可能是韩国、澳大利亚或者仍然是日本。果真如此,我们只好继续跟在人家后面“爬”。(这样保险,永远都不会脱轨,永远都不会脱轨,但是---------
      




点评

总说是辩证的,能不是具体的?该出方案了。  发表于 2017-7-16 07:52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21: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国际槌球(现代门球)运动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减缓、停滞甚至下滑的趋势,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00: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7-3-14 21:43
目前国际槌球(现代门球)运动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减缓、停滞甚至下滑的趋势,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现代门球事实上就是最适于中老年人的休闲体育,用来搞康乐活动是可行的,不思改革,硬套这种模式,促其向竞技化、市场化发展,可能是行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0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7-3-14 21:43
目前国际槌球(现代门球)运动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减缓、停滞甚至下滑的趋势,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有没有改革的必要,怎么改都有不同的认识,这是正常的,但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实践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09: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7-3-14 21:43
目前国际槌球(现代门球)运动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减缓、停滞甚至下滑的趋势,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央视在“两会”报道中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唯改革才有出路,唯创新才有未来”,我感到这个口号,对目前的门球运动而言,很有针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0: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3-15 10:18 编辑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7-3-14 21:43
目前国际槌球(现代门球)运动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减缓、停滞甚至下滑的趋势,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和一二十年前比,现在的条件好得多了,但是,打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我们单位20年前就一个沙场,打球的人近30个,现在是两个场子,一个人造草场,一个沙场,条件好了,打球的人却只有八九个了。什么原因?工作不得力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老年人体育项目多了。但是必须看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动自身的问题——缺乏观赏性和吸引力。怎么解决,唯有改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1: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几年,向竞技化、市场化发展的呼声较高,进入实践闯路的也不少,但都是沿用原型的运动,运动自身改革创新的不多,这样下去恐怕不会有多大效果,因为原有的这一运动它就是一种休闲性的体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1: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除了“中国门球职业联赛”,门球世界联盟也将举办自下而上逐级选拔的全国联赛,这说明,我国槌球运动双向发展(一是康乐普及,二是竞技化、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2: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冀主任指出:现在门球运动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人群的体育项目,这就决定了强调健身的康乐性门球活动是我们的基础工作。这话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同以往相比,抓的并不是很得力,什么原因值得认真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8: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我国门球运动的状况,从人口说是锐减,但其活动还很活跃,不仅康乐性的老年门球活动活跃,竞技性门球赛事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要因势利导,锐意改革,争取在有大的突破,这样,我国的这一运动就会继续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5 18: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门球的挚爱引起的深思,同时也是忧虑和希望。门球若无大改大革,康乐也要不了几年,多则15年,少则10年左右,80%以上的门球场就将被开发了。
认真想一想,门球场原来有七个门时能畅游奥运会,现在的三个门连竞技体育都挨不上边,三十年过后,连定义为群体运动也极度缺乏接班人。需要深思呀,需要理性地探讨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9: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所以提出,新一代槌球有可能率先在我国形成,既有理论根据,又是现实客观实际的反映。
       先从理论说:事物的发展总是经过一次又一次辩证的否定进行。所谓辩证的否定,不是彻底的否定,而是继承基础上的改革创新。一般来说,每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都会使这一事物走向自身得反面。法国时代的槌球,是少数贵妇人参与的休闲性的体育游戏,经过辩证的否定后,它便走向自身的反面,变成英国时代的,即是广大群众参加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奥运会的竞技体育。当它走向衰落时,经过日本人的革新改造,又一次实现了辩证的否定,这次否定,又使它走向自身的反面——即:由具有双重性的即是广大群众参加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奥运会的竞技体育,再次变成部分人(老年人)参与的休闲体育。现在这体育运动又已步入衰落的时期,可以断定,再次实现辩证的否定,它还会走向自身的反面——即:由只适应部分人的休闲体育,再度变成即是广大群参加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各种运会的竞技体育。
       从实际方面看:目前我国槌球运动发展的趋势是“双向发展”,一方面是群众性的康乐活动,另一方面是竞技化、市场化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即是广群众参与的康乐性的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各种运会的竞技体育。
      联系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是新一代槌球有可能率先在我国形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9: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3-15 20:01 编辑
新乡快乐人 发表于 2017-3-15 18:31
对门球的挚爱引起的深思,同时也是忧虑和希望。门球若无大改大革,康乐也要不了几年,多则15年,少则10年左 ...

      您说的非常好哇。日本人改造英式槌球时,最主要是两条:一、将只限分不限时,改成即限分又限时的25分制;二、将6门1柱改成3门1柱。现在,我们确定了分数不封顶,把第一条改了,第二条能动吗?这可要有点胆识和智慧。

点评

门球最大的弊端是缺乏一种气质,即体育气质,也即体育竞技气质,这是个致使伤呀!  发表于 2017-3-16 0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 16: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宗的新手、还是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20: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市场化,就是能盈利。现在门球俱乐部可以综合考虑。1、场地出租;2、器材出售;3、技术培训;4、体育表演;5、代人打球;6、参与竞赛(奖金分成);7、赛事组织;8、裁判服务.....等。这些都有收益。组织精干队伍,参与竞赛其奖金很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