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2-1 08: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日本阶段
槌球从欧美传到亚洲,最在二战结束以后。 1945年,日本战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大兵进驻日本(时至今日,美国兵仍在日本驻扎着三万多人),这些美国佬们的吃喝玩乐大部分由日本买单,72年了,日本仍在美国的军事控制之下。
铃木和珅,一位日本人,他把欧美的槌球改良为现代门球,成为这个项目的创始人,洋为日用后,日本成了世界门联的大本营。 日本的铃木和珅对这一运动的革新和改造。最主要的是两条:一是将六门一柱或九门一柱改成三门一柱,而且门的位置,不再是直直的几排,而是三角形;二是把只限分不限时改成即限分又限时的25分制。这个变化造成了日本式现代门球历史阶段的开始。
后来,在1983年,有两个退休的日本老人,一个叫安木森五郎,一个叫佐佐木秀利,他老哥儿俩自己背着门球包数次来到中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拉关系、走后门宣传推介门球,后来还办培训班、搞表演等,没有这些基层的民间友好人士的积极推介,门球还只是个传说呀。时至今日,日本山梨县和中国河北省好保持着友好往来。
日式槌球,也可以称之为现代门球,使已经衰落的槌球运动再次焕发了青春,以亚洲为主的不少国家和地区很快又把这一运动开展起来,而且发展势头很快,只有几十年,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门球人口就达到了数百万计,国际门球活动也日益活跃起来。
现代门球运动是将球门由6个精简为3个,每队由六至八人改为五人,场地也规范化为长15~20米,宽20~25米。该运动十分适合当时处于恢复重建时期的日本,也体现出许多日本人特点:
一是该项游戏使用器材简单经济:(一个木槌,三段直径6毫米n型铁筋插在地上当门,一根铁棍立在场地中当柱)体现日本人勤俭节约特点;
二是比赛用地很小,体现出日本国土面积小,人们珍视土地的特点;
三是比赛用时短 (10秒必须击球,30分比赛就结束),体现日本人节奏快,争分夺秒工作的特点;
四是门球比赛是5人配合游戏,体现日本人办事讲协作,互助和团队特点。
实际上,铃木和珅改良此项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给二战后没有玩具的贫困孩子一个简单的游戏,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被当时的儿童接受。到了1978年以后,门球运动在全日本各个地区的中老年人群中逐渐风靡。
世界门联是日本人掌控的,小野乔和他的夫人小野淸子,夫妻店开了很多年,冠世界门联的招牌也搞了很多赛事,不能不把村长不当干部,人家还是作了、作成了很多事的。
可以说,我们很多人目前所接触的门球知识和对门球的认识,基本都停留在日本人创办的现代门球阶段。
由于翻译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台湾地区及港澳,把日本的现代门球称之为槌球,而在中国大陆,由于最初翻译的原因,把现代门球称之为门球,实际上,按照英文翻译,将其称之为槌球是准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