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牛”一词最早的意思与浮夸毫不相关。《史林杂识·吹牛·拍马》记载:“吹牛”一词起源于黄河上游一带。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当黄河流経青海丶甘肃、宁夏丶陕西等省境内时,因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很难行舟。因此,黄河上流沿岸的居民为解决渡河运输困难,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办法:人们宰杀牛丶羊时,先剥下牛丶羊的整张毛皮,然后用盐水将整张毛皮脱毛,再把植物油涂抺在牛的四肢及颈部,最后将其浸水丶曝晒。当整张皮变得松软后,再用细绳将其缝制成袋状,只留一个小孔。对着小孔吹足气后,将小孔封紧,然后把多个皮袋固定在木排下,如此就制成一个皮筏了。
然而,在没有打气筒可用的情况下,要想将羊皮袋灌饱气,就只能靠嘴吹了。如果要把牛皮袋灌满气,通常就必须由几个肺活量大的成人,轮流往牛皮袋里吹气。
因此,在黄河上游一带,对喜欢夸口炫耀自己的人,当地居民往往会说:“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从此,“吹牛(皮)”成了“夸口说大话”的代名词,并逐渐流传开来。(《知识窗》第10期 崔子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