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爱门球 于 2016-8-5 20:34 编辑
众所周知,“适量运动”是世卫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之一。我认为,老年人(也包括其他人群)运动必须做到“五适”: 一要适量。顾名思义,“量”应指运动总量。这个问题我在《谈谈如何矫正“运动失衡”》文中有所论及,在此不再赘述。补充一点,运动是否适量,不能只计算“运动量”,还应计算包括劳动在内“活动量”。举例说,某人某一天已经干了几个小时较重的体力活了,那么他当天的运动就应减量,甚至不该再参加有一定强度的运动了。 二要适度。这里所说的“度”,指运动强度和力度,与“量”是不同的概念。因为纵然运动总量比较适中,也完全有可能在运动强度和力度上不适中。比如,老年人要是参加快跑、举重、投掷、篮球、足球、俯卧撑、引体向上等剧烈运动,哪怕只有几分钟,也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要适当。即运动的方式方法要适当。一般来说,运动方式不宜过于单一,最好能够多样化、复合化。运动方法也要适当,要是方法不适当,再好的健身项目也有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即如太极拳,大家公认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殊不知,假如你的马步“架子”扎得过低,或者膝盖与脚尖的位置摆得不准确,就很有可能损伤膝关节。再如健步走,堪称最好的运动方式,但如果走的方法不当,轻则收效打折扣,重则也会造成运动损伤。 四要适时。老年人运动既要不断适应气候变化,适时调整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如雾霾天不适合户外运动,酷暑严寒季节运动要适当减量;又要适应太阳的运行规律,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时间是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之时;还要适应自己的“肚子”,饱腹和空腹都不是适合运动之时。 五要适己。老年群体个体差异巨大,可谓千差万别。从年龄看,60岁、80岁、100岁,跨越三代人;从体质看,有的身体健康,有的疾病缠身。因此老年人运动要特别重视个性化,没有个性化就没有科学健身。不管什么运动项目、运动方式方法和运动时间,也不管多少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力度,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上述“五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可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合理”。只有“合理运动”,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科学健身”。我不知道世卫组织“适量运动”的原文是怎样表达的,能否译成“合理运动”?假如不能,能否建议世卫组织换一个词语表达。(无锡市锡山区老年体协 薛慰祖)
(转自乐天夕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