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乡快乐人 于 2016-8-5 18:09 编辑
力的三要素理论同样是门球技术的根本理论。
三要素理论是门球技术的根本理论。 击球三要素是什么? 物理学表明,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作用点,方向线。 门球的撞击,是击自球沿着击球的方向线运动后撞着他球叫撞击。要让自球沿着预定的方向线运动,又要使自球和他球在互相撞击后落在预定的位置,就联系到用力的大小与力的作用点了。 作用点,槌头与自球接触的点叫击球点,即槌头的作用点。这个点必须在正确的方向线上,才能达到正确的撞击准他球的目的。所以,撞击理论是符合力的三要素理论的,用力的三要素理论来指导撞击练习是少走弯路的正确方法。练习撞击准他球的过程是长期的艰苦奋斗的过程,既要有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精神,又要不断开发自己灵巧的悟性,才能不断地提高撞击的技巧。 撞击准他球的确有很高的技巧,比如说自球撞击他球中心,自球撞击他球左右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或只擦一点点(一毫米),自球撞击后落位在他球左或右的不同角度与不同距离等等,都需要很高的技巧。除技巧之外还与其它有什么关系呢?有。 撞击准他球跟力的三要素有关外,还与槌头的结构有关系。槌头长18—24厘米,槌头端面直径3.5—5厘米,“门规”规定只准用槌头端面击球,槌头的端面与槌头纵向轴线垂直,注意:垂直与槌头的制造精度质量有关,这是个在买球棒槌头时容易忽略的问题。 再谈撞击准首先要瞄准,只有在槌头纵向中心轴线与自球、他球中心在一条线上时才算瞄准完成了,所以就引出了击球前的瞄准与瞄准方法问题。 当槌头纵向中心轴线与自球和他球的中心(或目标点)连线重合了,自己感觉瞄准了(叫静态瞄准)。但瞄准了,能不能撞击准他球,还不一定,这又牵设到发力的方向线是不是与自球、他球的连线重合的问题,可叫动态击球瞄准,从静态到动态之间有一个记忆过程。记什么呢,记击球点,记方向线,同时还记一个用力大小问题。记忆不准,撞击准他球就没有一定的把握。 有的同志谈到只要在瞄准后(比如四点成一线后),只看自球的击球点就行了,这种说法我很怀疑,击球点在哪呢?因为球是圆的,瞄准后的击球点不可能有第二个,而且击球点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准,找准了击球点不一定能撞击准他球,因为这种方法忽略了真正的发力方向线是否与自球、他球(或他球上的一点,即目标点)两球中心连线重合的问题。 另外,撞击准了他球,自球与他球能不能保证都不出界,而且自、他球落位又比较恰当?也是很不容易的事。用力大了不该出界的出界了,用力小了,达不到预定落点的目的,到打下一杆就困难了。有同志讲力度是灵魂,有一定的道理。 多练习撞击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是什么呢?是要在大脑中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良好的条件反射是苦练巧练的结果。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说明力的三要素理论同样是门球技术的根本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