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旌阳莫鸣 于 2016-8-4 07:43 编辑
不少人会说自己平时练球时,打得挺好,但一到大赛,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甚至打得很糟糕。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办法解决?
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丹·詹森(DanJansen),速滑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很普遍,例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被寄予夺金厚望的中国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李小鹏男子单项比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一枚双杠铜牌。而同样是他,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却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而且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双杠金牌得主。由此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夺金的实力,事实上,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是某些特殊情况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情紧张。
如何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首先要增强信心。只有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才能在球场上沉着冷静,使自己进入“角色”,发挥出正常水平。其次是淡化比赛结果,注重具体过程。不去多考虑比赛 的结果,减少比赛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每一杆上,这样不仅能提高击球的准确率,而且能使心理保持平静与放松。第三要注意多用肯定的词语来唤起积极情绪,特别是遇到困难时,要用“冷静!细心!沉住气!”等词语暗示自己,进行深呼吸,而少用否定性词语,如“别紧张!别慌!可千万别出错!”等词。 与球友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