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谈政策的导向作用
门球运动的核心是球体的移动。球体运移动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来自外界直接动力,由此产生的移动叫做直接移动。
另一方面是来自外界间接动力,而产生的移动叫做间接移动。
在门球运动、比赛过程中,球体不管是直接移动或是间接移动,又可分为有效移动与无效移动。
门球竞赛规则对球体的有效移动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见2015规则一书第20页)
有效移动:有效移动是指击球员合法击球(或闪击)使球产生的运动。
无效移动:则只能是有效移动以外的一些特殊移动。
说明:在“无效移动”执法、细化过程中,出现了一条错误的政策导向。
2015规则在“无效移动”内容中,具有错误政策导向内容是:(见书第20、21页)
二、无效移动
5、未能进入场内的界外球的移动。
我为什么会认为这是错的呢?
因为:界外球也是合法参加比赛的一个球 。具有合法击球的权利。
击球员击打界外球应该朝什么方向打?击打该界外球是否要进场?进场应该进到什么位置?还是应该继续留在界外?从战术上的考虑,继续留在界外有没有特定位置需求?
这些内容都是合理合法的正当行为。门球竞赛规则理应进行正向引导。
限制界外球在界外的合法移动,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政策。
1、严重违背有效移动规则。
只要是合法击球,使球产生的移动,就是有效移动。
合法击打界外球,在界外的移动,完全符合有效移动规则。在这里怎么就无凭无据的判做无效移动呢?
2、门球弱势方有一个经典战术:叫做界外球与界外球结组。
不知道大家忘记了没有。
一种类型是两界外球隔场遥遥相望。
比如:10号球在四角界外,2号球在二角界外。
轮及10号球起杆,击球员主动将球经过场区击打到2号球附近场外。
作用:2号起杆压线;再轮到10号球起杆时,可以极其方便、准确的给2号球摆角,形成新一轮、有利于己方的攻击局面。
另一种类型则是两界外球顺着场地一边相隔十万八千里。
比如:10号、2号两界外球同在二线或四线一边,10号球在三角附近(或四角附近),2号球则在二角附近(或一角附近)。
说明:处在该条件下的“界外球与界外球”结组,10号击球员必须运用击打界外自球从界外到达2号界外球场外附近。才能有效运用“界外球与界外球”结组战术。
门球政策制定者们:为何会主动去抵制有效移动的规定;门球比赛场上造成一边倒局势的政策内容已经不少了,对于弱势方机会并不多见的界外球与界外球结组起死回生的一线希望,也要进行无情地限制、约束与打击。
劣势方的委屈、冤屈真是连申冤的地方也没有啊!
结论:未能进入场内的界外球的移动,是“无效移动”。
这项政策明显是违背了有效移动总则;又是门球运动中不合理歧视、打压界外球行为突出典范;更是一项负能量十足的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