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解:何谓“带改线”?这里是专指在铺设人造草坪门球场时建议采用的一种设计方案。这个方案的亮点就是废除1-5厘米带子,留下它的“外沿”,还其“线”的本来面目。何谓“大智慧”?一个人的智慧即使很优秀,但也是“小智慧”,许多人的智慧加起来,才是“大智慧”。
一. 1-5厘米的带子是“争议带”建议废除:有人会问,带子废除了,还有“外沿”吗? 问得好!就是因为“1-5厘米带子”的立意不明确、不合理、而且不科学;就是因为“线带不分”而混肴了线和带的概念,使这条“带状线”成为了争议的焦点。网友们在学习讨论新规则时,对于线、带、内沿、外沿、线的宽度、放球位置等由于认知观点不同而争议此起彼伏。当然,通过争议,也是可以辨明是非,讲清道理的。网上关于开球区左侧端线放球示意图 的帖子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点击率达4200余人次,回复和点评近600条,占用了15页网页资源,其主基调是对于“线和带”的争议和“废除带子”的呼声。由此可见是“争议”孕育了这个“带改线”的主张。
二. 我们再来看看这条带子在门球活动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请看以下09、11、15规则的开球区放球示意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正确的放球都与带子的“外沿”相关,如果把这条“带子”拿掉,留下“外沿”,丝毫不会影响放球的准确性。如果判断一个球是否出界或是否成功压线进场,也是以“外沿”为准。所以这条“1-5厘米带子”是毫无实用意义的。说得幽默一点,图中画的这条带子好像是在玩障眼法,考验一下看图人的理智罢了。
三. 那么如果没有“带子”,将如何分辨区域之间的“界线(边线)”呢?这首先要理智地认清带子及其“外沿”的本质。以比赛区为例,它的这条白色带子仅仅是服务于视觉的“标志带”而已,而其本质是属于比赛区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就应该使它的颜色与比赛区的颜色一致),所以带子的“外沿”也就是比赛区的边线。带子及其“外沿”没有了,但比赛区的边线还在呀!我们只要把限制区的颜色换成与比赛区不同的颜色就OK了。当比赛区的边线与限制区的边线相重合所产生的这条“重合线”,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比赛线(通称边线)”了。这就是《一区一色拼装法和带改线》的设计理念。以此类推,开球区的颜色只要换成与比赛区、限制区不一样的颜色就大功告成了。文字说明好像有点复杂,看了下面的“带改线效果图”以后,就会觉得非常简单。

四. 解读“带改线效果图”:从效果图上看:1. 每一个区域都只包含了一种颜色,干脆利落,毫无藕断丝连、拖泥带水之疑义。各个区域各就各位,直观感觉简洁明了。除了比赛区以外,其它区域颜色选择搭配的机动余地很大,为各地球场的面貌避免千遍一律创造了条件。 2. 比赛线(也称界线)、限制线以及开球区端线都是分别由两个相邻区域的边线相重合所产生的“重合线”,是根据所处位置及用途不同而予以命名的。这些“线”当然也可以分别被称为是“某某区域的边线”。区域的边线是0宽度,这是常识,不应该存在异议吧?两条边线相重合,即:0宽度+0宽度=0宽度,所以这些“线”都是没有宽度的,达到了《还其“线”的本来面目》的目的。因为两个相邻区域的颜色不同,所以这些0宽度的“线”当然会显得十分和顺、平整和清晰。 可以肯定,这个设计方案是进步的,科学的!
五. 实施“一区一色拼装法和带改线”设计方案的优点多多:场地显得简洁亮丽、干脆利落。各区域分布直观明了、区域分界线清晰。带子没有了,外沿和内沿也没有了,“线”没有宽度了,关于线和带的争议也就没有了。安装施工单位可以减少安装程序、减少边角料浪费,节约工程成本。草坪生产厂商可简化生产工艺、省工省料、节约织造成本。建设单位不仅可以降低投资费用而且可以获得一片更坚固、更耐用、更漂亮的门球场。
六. “带改线”方案是否符合新规则的相关规定?2015新规则第3页长方框中有这么一条说明:“建议人造草坪开球区与比赛场地使用不同颜色,以便于识别。” 而且从有关的开球区图示中也可以看到:1-5厘米带子已经被废除了,所显示的开球区的两条端线和前沿线、后边线已经是0宽度了。以此信息证明:新规则已经率先走出了“带改线”的第一步。门球之苑2016年第三期由参与修订、编写工作的关键、周正老师执笔的《2015规则》解读(一),第33页上起第15行:“......既然建议开球区用不同的颜色区分,那么有人一定会问,是否也可以将限制区和比赛区(内场)也用不同颜色分开呢?我们认为,只要条件许可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此一段行文明显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可以仿效开球区的改革方法。二是肯定了这是“一个好办法”。
既然这个“带改线”设计方案既有民意的支持,又有新规则的支持,我们就不必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了,试行推广正当时!至于这个设计方案在今后新建(或改建)门球场的进程中是否真正能够得到运用推广,那就要看习惯势力与科学发展观博弈的结果如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