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历史悠久,过年放鞭炮也具有相当的历史了。放鞭炮会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放鞭炮会振奋人心,有些迷信的人还认为放鞭炮能“驱邪”。于是,放鞭炮便成了过年的一大习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钱袋子鼓起来了,家家都不差钱,鞭炮放的也就多了起来。于是鞭炮生产厂家日渐增多,鞭炮品种越来越繁花,威力也越来越大。除夕夜、年初一、正月十五,乃至节后上班第一天,集中燃放的鞭炮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此致时此刻也成了消防、医院、急救、环卫等单位最揪心、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刻。尽管政府对鞭炮生产、销售、储运、燃放环节,采取了限产、禁放、限放等多种管控措施,但因鞭炮生产、燃放而发生的重大事故仍不绝于耳,有的损失惨重,令人扼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保健观念的增强,以及近些年各地雾霾日趋严重的实际,质疑燃放鞭炮的人越来越多,过年不放鞭炮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售卖鞭炮的摊点逐年萎缩,鞭炮的销量也在逐年下降。现在人们越来越看到过年燃放鞭炮除了顺应过年习俗、带来一点儿喜庆气氛之外,燃放鞭炮给国家和家庭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给生存环境造成的污染,给身体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身体造成的健康危害,以及环卫工人为及时清扫鞭炮纸屑付出的艰辛劳动,越来越明显,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承受的地步!
少放些鞭炮不影响过年,图喜庆也不止放鞭炮一种办法。政府有关部门当多研究、采取一些既顺应民意,又能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的有力措施,让限售摊点、限时燃放、限地燃放、划界禁放、节日抢救等落到实处,让我们老年人的“安静权”得到保障,这也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老年人为了生存安全,为了保护环境,就从家庭做起,从自己做起,过年少放点儿鞭炮吧!(编辑:邓燕玲)
(转自中国老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