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8 14: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的回复我认为这一段特别好“我认为一个规则最好是每一条规定都是处处适用,特例(例如限三、限双、限双杆品种)不是不可以,但是越多月不好。越显得规则的不成熟。”——我非常赞同您这样的说法。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处处适用呢?我认为:“球理上说的通”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一条不适合的规则会造成很多的“说不过去”,为什么?就是球理不通的原因。比如您说的限双等,还有我多次说的不封顶,都造成了许多的球理不通。人们常说“通则不痛”,不通在任何时候都别扭。还有俗语:“一句谎话要靠一万句谎话来圆”,规则不是谎话,但是可以类比,不通就要解释,解释来解释去,怎么也不通,怎么办?就变成了您说的:“特例不是不可以,但是越多月(越)不好。越显得规则的不成熟”、“也管不了你所说的“ 球理上感觉说不通” 的问题了”。 所以我经常说,修规不是一个小问题,对于一些有质疑的问题,不是修改的越快越好,如果新方案在解决质疑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问题,那么还不如维持原样。否则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越医人死的越快。比如,这么多年来面对门球的“一边倒”、“没看头”,采取了这么多的“措施”,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看得清楚,有哪一条奏效了?面对这样的局面,反倒是印证了一个看法:“一边倒”是门球的特色(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很少有绝对的一边倒),说“没看头”的是外行。
“特色论”和“外行论”是我从多年的门球实践中得来的。作为一个门球爱好者,初期我虽然没有觉得门球“没看头”,但是确实觉得有“一边倒”的现象,于是就开始观察、对比,我发现一个现象,多年来知道和认识的门球高手中,没有一个说门球“没看头”的。随着对门球了解的加深终于认识到:一边倒其实不是一边倒,门球就是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两方同时上场就不是门球了。但是我们已多次修规,出台了这么多"措施",怎么办?
最终在归到规则上,还是希望主持修规的专家要有定力,现在真心为门球发展而呼号的人很多,但也不乏哗众取宠、借机出位甚至敛财的人,往往这些人忽悠的能力更强。哪些是真心,那些是假意,真的不太好区分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