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动刀的时候了 ——无视10秒规则,是中国门球运动的毒瘤 4月23日,收到《门球之苑》第1期,眼前一亮,又见一篇力主贯彻10秒规则的美文。在查看第2期、06年的5、6期以后,发现此类文章甚多,按时间先后列如下: ● 张毓杰《超时犯规之我见》(06.5期) ● 刘奇卢《如何提高门球比赛的可观赏性》 ● 解璀林《如何掌握超时犯规的判罚》(06.6期) ● 蒋敦蛟《超时犯规特征种种》 ● 金圣泰《加强法制意识,坚持两个“必须”》(07.1期) ● 尹枢斗《应提高执裁水平》 ● 王瑞兆《雏议超10秒判罚》 ● 屈志恒《对几个问题的看法》 ● 董作明《加快比赛节奏,提高竞技水平》(07.2期) 除此,网上也不断有这方面的帖子,如张毓杰、平头富农、泰虎、新疆好诸位。 短短8个月,连续刊载了9篇文章,有的不在“裁判天地”栏,而在“门球动态”栏,证明无视10秒规则的现象,已引起《门苑》的关注。谨向《门苑》编委会诸同仁和作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和问候。 一、 10秒规则现状 “缓步走进开球区,面对一门先看一会儿,定定神,然后用球槌刮几下地面,再用脚踩几踩,放球时想占点利益,,紧贴球场边线,结果球滚进场内,反反复复,最后瞄准一门,久久不挥动球槌,超10秒击球已非常明显,好在是一轮(或二轮)进一门,裁判员大多是默许放过”。 “击球员慢条斯理,没有一丁点儿紧张劲儿,自球一踩再踩,屁股忽东忽西,几乎每一击都超过10秒。观众临走丢下一句话:篮球的3、5秒要也象这样早息了”。 “比分多的队,故意拖时间,你不喊8秒,他不会打球的”。 “有许多裁判员,只喊8秒,后面没有下文,纯粹是吓唬人”。 “指挥员的指挥,变来变去,击球员在场上转去转来,比赛节奏越来越慢,越来越没看头”。 “分明已超过10秒,甚至喊8秒后,又过了4、5秒仍不判罚,规则成了纸上谈兵”。 “赛场如闲庭信步,体育运动的基本元素,荡然无存,门球越打越稀松”。 “有的裁判说,我宁可不判超时犯规,也不愿意引起争吵,只要队员打出球就行了”。 “2006年一个省的门球综合赛,共158场,只判了一次犯规,还引起了场上争执”。 以上是从文章中摘录的。网上也有类似的描述: “三个压线球,用了80秒,居然不叫一个8秒”。 “对10秒限时,要求不太严格,这也失去不少运动的刺激性和观赏性”。 默默耕耘的四川球友(网名),为此事,对2006年的几场赛事,作了一次统计,包括裁判用时:老年赛16.3秒,中冠赛12秒,三运会12.7秒。他特别指出:“我们故意放宽尺度,任其慢打细瞄,将一个竞技型的体育项目,完全变成老年人玩的康乐型保健运动”。以上只是网上记录之一斑。 看来,不认真执行10秒规则的现象,已遍及全国。谁能想到,中国门球发展到今天,对比赛规则的玩世不恭,“堕落”到如此地步,思之惨然! 二、无视10秒规则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胡适笔下“差不多先生”的幽灵,游荡到门球场上了;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用到比赛规则上了;怕得罪人;怕引起争执;裁判素质不高等等。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不在下面在上面,在高层领导。人人熟知有这样三句话: 1、“不要太严了”。一位大学副校长说,他亲耳听到省门协赤峰主席说过此类的话。赤峰主席是湖北省体委老主任,他说了,当然下面都听的。 其他高层领导大概也有人说过此类的话,或相同的想法,因为事情发展到今天,未见他们明确提出过反对意见。 2、“在有老年人参加的一些比赛中,应在规程中规定适当放宽逾时犯规的判罚尺度”。这是周正、张毓杰署名的《关于逾时犯规的判罚》文章中说的。他们是高级裁判,又放在《门球之苑》《规则释疑》栏内,下面的裁判照此办理,是毋庸置疑的。 3、第三句话是“只要动作连贯”。我没有去查找来源,大概也是一位权威人士说的,因为不少无视10秒规则的人,引用这句话的,所在多有。 高层领导如此对待10秒规则,下面裁判的作为,可想而知,有的还作了“发挥”: 不知其名的一位人士如是说:“取消用表计时,就是适当放宽10秒,基本上是够10秒再喊8秒,延长2秒,前25分只要不是有意拖延时间,一般不判超时犯规,特别是对老年人更宽些”。 一位裁判长在会上宣布,“对超时犯规的判罚,一定要高度重视:只要不是故意拖时,不判;只要不停地走动,不判;只要不改变击球动作,不判;只要是可判可不判的,不判!”我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锤头兄的幽默动画来。 高层人士的三句话,本来是出于对老年人的“照顾”,但从老年人扩大到中、青年,扩大到了整个中国门球运动,这大概是他们压根儿没有想到的,这是中国门球的悲哀! 三、 是该引起高层领导认真对待的时候了 “只有彻底铲除人治,坚持法治,把长官意志我说了算,变为按规则办事”;“要强化裁判员公正、准确执法的意识”;“必须在训练中强调10秒,超过10秒,就判犯规,使队员具有法规意识”;“建议中国门协(竞裁委)重申执行《门球规则》和《裁判法》的一致性,严格执行10秒规定,以利门球运动持久、健康地发展”。(见金文) “提出四点建议:1、各级门协组织,既要在规则的条款下尽责工作,又要维护规则的尊严和权威,无论哪一级门协组织,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凌驾在规则之上,以保证规则在各类比赛中,正确贯彻实施和执行,不得自作主张,制定不符合规则的条款,说什么在这里我说了算,我说宽就宽,超时是否判罚,照我这里的规定办,对此要给予批评并要求纠正。只有保证严肃、认真执行规则,门球事业才能在健康的道路上不断前进。2、培训从严,3、选好裁判员,4、裁判员应加强自身建设(上三点从略。见王文) “要求裁判员对击闪动作慢慢腾腾的人,只要超过10秒,还是要判犯规,不能照顾,以维护规则的严肃性”;“从全国、全省比赛做起,做个样子,上行下效”。(见屈文) “以老年腿脚不利索为由,放宽超时判罚,是不妥当的”;“老年人也不喜欢老年化,门球的发展更不能老年化,保持和发扬门球的特点,注意克服和防止老年化趋势,是笔者的用意所在。”(见董文) “对待规则不能有法不依,10秒就是10秒,10秒1就是犯规,只能要求运动员适应规则,不能无视规则迁就运动员。中国门协对裁判员判罚超时犯规,应给予有力支持。”(见刘文) “超时犯规的判罚,最好在每次大赛前的裁判员培训时,能规范尺度,能规范环节,能严格要求,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了既以人为本,又公正执法,争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见解文) “规则规定:击球员必须在10秒内击球或闪击,如果击球员超过10秒没有击球或闪击,就判罚超时犯规。这项超时犯规的规定,十分明确,击球员要照办,加快击球动作,裁判员的判罚也不能太随意、太宽容,要认真执裁,维护规则的严肃性。”(见蒋文) “要求裁判员认真学习规则和裁判法,要积极倡导一种精神,即认真负责,积极跑动,细心观察,执法如山”。(见尹文) “如果在门球比赛中,裁判员对超时犯规能做到准确判罚,运动员也能接受裁判员的判罚,在和谐的环境中比赛,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门球比赛的胜负,将更公平、更精彩、更具悬念,大增门球比赛的观赏性,吸引更多的人参加门球运动,也就对门球运动的发展大有好处”。(见张文) 以上观点,说得多好啊!特别是金文和王文,具体、全面。我只补充几点: 1、 高层领导和权威人士,好心办“坏事”,造成遍及全国的负面影响,应作出自我批评;与此同时,要正确运用自己的影响,利用各种机会,在各种场合,大讲特讲遵守《裁判员守则》、“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重要性,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这一毒瘤割除干净。这是中国门球健康发展所必须,也符合他们服务于中国门球运动的初衷。 2、 建议我国门球队 ,普遍实行甲、乙、丙三级制,甲、乙级为竞技型,丙级为康乐型。不能在10秒内完成击球或闪击的,只能参加丙级队。 3、 中国门球始自老年人,老年人是中国门球运动的开拓者,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他们不得不退出现役时,给予他们相应的表彰和荣誉,慰藉他们无限留恋之心,是必要的。 2007年5月1日,于湖北黄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