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平头富农 于 2015-8-6 01:13 编辑
门球运动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三十年了,但门球职业联赛才将要出生。中国门球职业联赛现在还只能是个“门球运动发展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实验性比赛,无论规模、管理、运作和受关注程度都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我们办门球职业联赛的起点不能降低,不是硬件不能降低,而是软件。今天单就软件问题之一,“裁判问题”简述我的看法。
在我们以前进行过的各个级别,各个种类的门球比赛中,裁判因素始终是每次比赛后大家谈论的话题焦点之一。从我参加过的比赛,执裁过的比赛、与球友网友聊天中得知,和媒体传播的资料中了解的各级别、各类别比赛情况看,裁判员的执裁现状、执裁满意度、影响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目前我们的门球裁判员全部为业余裁判员,大部分是退休人员和从事老年体育工作或者相近行业的工作;
2、女性裁判员的数量多于男性裁判员。这与“靓丽风景线”的提法有关! 3、省级以下的门球比赛中,国家级以上级别包括国家级的裁判员绝大部分不会上场执裁,一级裁判员才是各级别比赛的中坚力量!
4、裁判员的选拔、选调,还不规范,没有形成竞争体系和轮岗制。
5、目前门球裁判员执裁动机主要是个人爱好和随队裁判。
6、裁判员培训制度比较单一,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裁判员的上岗考核基本没有,裁判员监督机制基本没有,更不要说行成体制。
7、大家普遍对裁判员执裁水平不满意,甚至有些地方的比赛,已经提出了全场只用一个裁判员,主要起计分、公证作用。因为裁判员多了也是摆设。起不到裁判的作用,反而添乱。
但对裁判员的辛勤付出能够表示感谢!特别是对个别有事业心、有责任心、公正公平执裁的裁判员,给与尊敬、敬意和肯定。
8、在基层有裁判员资格证的,多为有关方面的领导或者教练领队,或者是参与比赛的主力球员。因为有机会参加培训和取得资格证的只有他们,裁判资格还往往比一般的裁判员老,这使得上场执裁的“年轻”裁判有权也得作废。权大于法成为现实。
9、受制于组委会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好好政策”,裁判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没有保障,不能享受独立的执法权。裁判的公信力和权威被扔在了地上。裁判员也失去了进取心,安于现状。
10、不正确的宣传和引导,使得裁判员的追求,偏离正确的道路。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业务能力、环境影响等方面,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标准,普遍缺少榜样的力量。
根据目前门球裁判队伍的缺点和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实行裁判员“半职业化”,以保持与职业联赛的同步;在裁判员的培训、考核、选拔、管理、使用、监督等各方面实行独立的裁判委员会体制。逐步实行比赛组办方不领导、不管理、不参与、不干涉裁判委员会的工作模式。在这次首届职业联赛上建议对选拔使用的裁判员上场执裁,必须佩带统一模式的胸章名牌,标注自己的名字,给裁判员以压力,增强责任意识。这也是其他体育比赛惯用的做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