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2-30 21: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又有人提出门球的竞技和康乐问题,我以为竞技门球和康乐门球完全是模糊概念。
我多次追问竞技门球倡导者:
两者规则上有何不同? 没人回答,只有人说5人制不是竞技门球,单双打可能是。
有人说竞技严格执行10秒,如果严格执行10秒就是竞技,那么按门球规则比赛就是竞技,还用讨论吗?
有人说两者比赛目标不同,如此说成立,那么比赛中的双方一个按竞技目标打,另一个为了康乐,你说这一场球是康乐还是竞技?
同一个队,在参赛开始时雄心勃勃,要争第一,他是竞技的,赛程过半出线无望,就变成康乐的了,是这样吗?
有人说竞技门球产生职业运动员,我以为职业运动员的产生完全取决于有没有人养活你,国家愿出钱,什么项目都可以有职业者,例如国家培养群众性街头舞蹈的教练员,提高各地自发健身舞蹈的水平,他也就是康乐运动里的职业运动员。如果俱乐部,有人出钱,或有人买票看比赛,就有职业运动员,和门球是不是竞技无关。
有人说体育局的竞技部门管是竞技,社体中心管就不是,这是政府内部的分工,一定程度代表政府的看法,但是运动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别人的看法为转移。每个人打的是什么门球和体育局谁领导有什么关系?
我以为
一项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就是康,又为大家喜欢,就是乐,合起来说就是康乐,
一项运动,可以组织成比赛,就是竞技。
所以任何运动都不会是单纯竞技或单纯康乐,扭秧歌也可以比赛(如同体操比赛),打乒乓球也不单纯竞技。门球正是既康乐又竞技的体育项目。
打门球门球,以不大的运动量,享受室外的阳光,新鲜空气,是优越于打麻将,打扑克的体育项目。散步,同样是不大的运动量,享受室外的阳光,新鲜空气,但是他没有门球那样多的乐趣,因为散步缺少竞技性。有同样竞技性的台球,又缺少室外活动的优点,即康的成分少了一点。 相比之下,门球才是康乐和竞技完美结合的项目。
不大的运动量和既康乐又竞技性质吸引了广大中老年人的参与。这就是门球的魅力所在。
网上所以老是讨论门球的竞技和康乐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在于,门球还有大家不太满意的地方:
1,运动量还不够大,对于60岁以下的人显然太小了一点,对于80岁以下没有病的人也显得运动量小一点。
2,场上十几个人(加裁判),看一人打球,时间利用率低。
改善这两方面问题是门球人的追求。因为竞技运动通常比较激烈,所以就把改善措施看成发展门球竞技性。据以上讨论,我以为门球要改进是应该的,但改进为了更康乐还是更竞技是难分的。
坚持10秒,以减少门球的慢节奏,我不反对,但规则没变,所以和门球的竞技性无关。
改为单双打,可以增加参赛人员的运动量,但是也有缺点,首先是场地会紧张,其次是门球的乐趣之一是人在集体里,打球有更多的压力,打不好辜负了“父老乡亲”,这是门球人要争上游的压力和动力。打好了乐趣更多。为自己比赛,打不好没有对不起别人,压力也就小很多。
得分不封顶,增加了一点运动量,但是比赛激烈和场面瞬息万变的情景未必多见些,所以也未必增加“竞技”性。
门球要改革,改动的目的能增加竞技性可以,不减少康乐性更好,但是改来改去如果像冰壶球那样只有少数职业者参与,而门球的群众性反而下降,或中老年人被排除在外,即使打出去,为国争光了,那也不是门球改革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