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6291|回复: 43

倾力打造“中式竞技门球”(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5 20: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江电 于 2017-3-16 09:50 编辑

         专谈一下打法的多样性问题。
         我的主张是:既有凸显战术的战术型的打法,又有凸显技术的技术型的打法,而且今后发展的重点是技术型。战术型的打法是现成的,所谓“现代门球”实际上就是日式槌球,它就是典型的战术型的打法。说白了,日式槌球,实际上就是双方教练,用各自掌握的五个“智能棋子”在下棋,它把战术的地位已经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用不着再用太大的力气去创造。2011规则规定打五轮、取消十秒限制、仍然是25分制就很好。我个人意见还要补充一点:最后一轮,复活界外球,即:把所有界外球视为界内球,因为,第五轮经常出现一方打一方看的现象,这五分钟失去了比赛的意义。
        创造一种技术型的打法难度很大,没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不行。
        我所设想的技术型的打法有以下特点:
       1、打法简便,凸显技术,减少战术调球,降低这一运动的神秘性,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2、节奏加快,运量增强,高技术水平发挥的精彩场面增多,增强它的看点和观赏性。
        3、激励运动员苦练基本功,促使过、撞、擦、闪等各方面的技艺水平迅速提高。
        4、充分调动年轻运动员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青年群众融入这一运动中。

        采取什么办法? 还是两条腿走路,两个方案一起进行
        一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化改革通过一次一次的改革,逐步强化技术的作用,弱化战术的作用,实现技术为主,技术左右胜负。其实这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一大规律,即:渐进的量变达到质的突变的运动规律,具体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1、巩固并进一步完善“分数不封顶”这一改革的举措。这是我国槌球运动向凸显技术的方向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它极大地调动了球员苦练基本功的积极性,对近几年球技水平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2、复活界外球。球一到界外就成为死球,不利于加快节奏,增强运动量和场上竞争的气氛,因此,界外球的复活势在必行。复活的办法,网上介绍的有几种,我看中的是球王争霸赛中曾两次试行的“续击圈”。即:围绕中心柱设一圆圈,界外球打进这一圆圈即可取得续集权。不过以往的做法有点问题,一是圈太小,第一次,直径30厘米,几乎没人成功,第二次改为40厘米,来自西安一个姓张的老汉,两次打进续集圈,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还挤进了四强。从此我就看中了这一举措。建议在改进一下,一是圈再大一点,提高它的成功率;二是位置移到中心柱前或后50厘米的地方,因为中间有个中心柱,即使打进了续集圈也不一定能发挥作用。至于网上提出的其它几种方案,希望有关网友在此予以介绍。            
       3、取消多杆球。这个问题郑炜和狂人前几天发起一次讨论,多数人赞成,部分人反对,我没有跟帖表态。因为我的主张是打法多样性,战术型的打法不但不取消,而且还要恢复球球多杆,不限形成,不限数量和次数,只限续集权的使用,即不准击打任何球,只有用完多杆,进门再取得续集权才能打球,这样一来,既限制了它的威力,又保留了这一精彩的场面,没什么不好。但是,技术型的打法要取消,因为在技术水平相当高的情况下,必要性不太大,而风险性反到很大。同时造打多杆,需要过多的战术调球,这和技术型的打法要简便、突出技术、加快节奏等相脖。
       4、其他---------
        只要坚定的朝着这一方向,不断的深化改革,我相信,技术型的打法,总有一天会水到渠成。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新提出的各种方案的试行。比如:
        1、“双15”,具体打法请有关网友介绍;
        2、寒江独钓提的,在三线中断,距三线两三米处增设一个门。咋一看有点可笑,怎么能随便增加一个门呀?其实是可以的,场地大小和设施的改变也应是改革的内容之一。英式槌球,是门多球少,从各方面提供的资料看,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四个球(兰、红、黑、黄),六个门;另一种是六个球六个门。四个球的打法主要是单打、双打,可以肯定,它用不着过多的战术调球,主要的就是进门撞柱的技术表演。经过日本人的改革创新,变成了三门一柱十个球,这样一来,要想顺利的通过三门撞柱,必须要有大量的战术调球。所以,日式槌球,特别重视战术,凸显战术,是典型的战术型的打法。要想创造一种与其相反的技术型的打法,让两种打法并存,场地设施的改变是可以考虑的。
        3、前不久,我在一个跟帖中见到一种提法:15分制,先满15分者为胜,三局两胜。受这一启发,我也萌发了一种想法:就打十五分钟,分多者为胜,也是三局两胜。

        4、其它------------
        
两种方案同时进行,一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改革,经过渐进的量变实现质的突变;另一个是多种全新的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试行,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供讨论。希望有众多的网友参与,有什么想法说出来,有什么招数拿出来,不怕意见不同,也不怕自己的观点被否定,只要讨论起来就好。









发表于 2015-4-5 20: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基本想法和思路对头。一些方法或者说新举措还略显稚嫩。实际上,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做了不少了。在一个以康乐门球为主的氛围和官方略显拘谨的体制下,难以有所突破。
      很欣赏楼主的哲学头脑和创新意思。期待看到更多的有实质内容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2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什么主张两种类型同时存在? 因为人的爱好不一样,人们常说:“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人的爱好何尝不是如此。有人喜欢战术型,有人喜欢技术型,战术型节奏慢,更适于老年人;技术型,节奏快,运动量大,凸显技术,可能更适于年轻人。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总之,同时有两种,更具广泛的适应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22: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槌球800年的历史,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一新的阶段的出现,都是对前一阶段的超越,没有这种超越,就没有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23: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式槌球对法式槌球是一次超越,使得这一运动由休闲体育变成竞技体育,不但进入国运会,而且两度进入现代奥运会;日式槌球对英式槌球又是一次超越,它极大地丰富了这一运动的打球技巧和战术运用的内容,使得已经衰落的这一运动,再度焕发了青春。但是,必须看到,它毕竟使得这一运动又从竞技体育回到了休闲体育,目前这一弊端开始显露,起码在我国萎缩下滑的迹象已经出现。为此,我国的门球人,乃至世界的门球人,有责任通过改革创新,再次使得这一运动出现一次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0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不管是什么改革,阻力都不小哇。

点评

规定“将对方球打出界外为犯规”,就改这一条,就变成以技术为主,战术退到第二位,也无需“界外球复活”的补救措施,还能和“国际”接轨,是最简便、有效的改革措施。废柱增门,很必要,但不是眼前,因为场地设施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6 06: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6 06: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5-4-6 00:36
看来不管是什么改革,阻力都不小哇。

规定“将对方球打出界外为犯规”,就改这一条,就变成以技术为主,战术退到第二位,也无需“界外球复活”的补救措施,还能和“国际”接轨,是最简便、有效的改革措施。废柱增门,很必要,但不是眼前,因为场地设施的变动,就难以和现在的玩法相衔接。
比赛结束方式,只能三选一,选二、选三,都是体育外行活儿,现在国际规则是选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08: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狂人 发表于 2015-4-5 20:18
一些基本想法和思路对头。一些方法或者说新举措还略显稚嫩。实际上,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做了不少了。 ...

       希望能讨论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09: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现行的这一凸显战术的运动看点在哪里?30分钟,开场是布局,中场是夺势,只是最后几分钟才是抢分夺分,内行者觉得很有韵味,那些广大的门外汉他的看又点在哪里?30分钟,有20多分钟看不懂,一头雾水,他愿意看吗?不愿意看他还能喜欢吗?不喜欢,他愿意参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09: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军旗 发表于 2015-4-6 06:37
规定“将对方球打出界外为犯规”,就改这一条,就变成以技术为主,战术退到第二位,也无需“界外球复活” ...

       希望见到您的更多的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1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的希望大家都来参与讨论,共谋改革,在打发简便、凸显技术、加快节奏、增强观赏性上下功夫。

点评

衷心的希望大家都来参与讨论,共谋改革,在打发简便、凸显技术、加快节奏、增强观赏性上下功夫。 为了支持戈壁梭梭2老师打造中式搥球,实现门球向着“简单、易懂、减少犯规”方向发展,凸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6 21:18
康乐、竞技分开,一样的规则,康乐(包括老年人的比赛、平时玩)实行轮次制,高水平、年轻、技术高的,实行分时制,谁在场上活动,就记谁的时间,时间用完不得再上场。这才有观赏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6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6 10: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5-4-6 10:21
衷心的希望大家都来参与讨论,共谋改革,在打发简便、凸显技术、加快节奏、增强观赏性上下功夫。

康乐、竞技分开,一样的规则,康乐(包括老年人的比赛、平时玩)实行轮次制,高水平、年轻、技术高的,实行分时制,谁在场上活动,就记谁的时间,时间用完不得再上场。这才有观赏性。

点评

有没有观赏性如时间没有关系,大家能看懂才有人观赏。  发表于 2015-4-6 1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12: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体育运动都离不开技术和战术,但多数都是技术左右胜负 ,观众要看的也是技术的精彩的表演,而现行的国际槌球却相反,30分钟里,大部分时间重点是战术布局和战术调球,观众就看不懂,这样的运动不改革能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16: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军旗 发表于 2015-4-6 10:56
康乐、竞技分开,一样的规则,康乐(包括老年人的比赛、平时玩)实行轮次制,高水平、年轻、技术高的,实 ...

       有新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6 16: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门球研究的精神可佳,向您致敬!下面我也谈点个人看法,供探讨。
    一、门球这个运动名称我认为很贴切,没有必要改名。我赞成“中式门球”这个提法。
   二、门球没有纯战术打法和纯技术打法,没有好的技术是不可能打出好的战术,光有好的技术不懂战术也不一定能胜,二者是不能分割的。
   三、门球没有观众不是门球没有观赏性,而是懂门球的人太少之故。不懂门球的人是不会成为门球观众的,要解决 这个问题未有普及门球运动,增加门球 体育人口,懂门球的人多了   ,观众也就多了。我赞成门球也要从娃 娃抓起这个说法。目前国内许多学校开设门球课目,成立了少儿球队,这是个好举措,在为门球培养观众和后备力量,应该发扬推广。
    四、我赞成康乐门球和竞技门球这样的提法,二者都要重视抓好。康乐门球可以打轮次,宽判十秒,适应体力较错者参与,他们主要是打个康乐,淡化名次。竞技门球不分年龄、球技高者、体力好者参与,他们是要争名夺利的,比赛中要严判十秒,依表为准,让比赛节奏快起来、运动员跑起来,增加观赏性。
   五、门球爱好者要向象棋爱好者学习。门球运动发展到现在其规则的形成有它独特的地方,进入中国后,根据中国的国情经过不断完善后,我主张其规则应保持长期的稳定性,修补完善例外。让门球爱好者在稳定的规则下研究如何来提高技战术水平来取得比赛的胜利。如规则不稳定,朝令夕改,使门球的技战术始终处在探索介段,这样不利于门球的发展。在这方面,象棋是门球很好的老师,象棋历经千年,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和象棋迷,这与它规则保持长期的稳定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任何运动的发展,其规则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门球是否也从中受到些启迪。
        个人想法,不当请指教。

点评

终于有人提出这么多不同意见,好事呀。见回复  发表于 2015-4-6 1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