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社区广播台

楼主: 新乡快乐人

我纳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6: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我和门球
                                   一个门球人的自白
   

      算起来,我和门球结缘已近 20 年,那还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的事了。
      当时我在攀西监狱任政委,一次从成都开会回去,在西昌学习门球裁判的本单位两位老同志正好与我同行。一路上,他们竭力向我宣传门球,一再要求我加入他们的队伍。尽管当时我对门球没有多少认识,但碍于面子只好答应。
      从西昌到监狱驻地足足 200 多公里,到家已是傍晚。一天奔波很是疲劳,准备好好休息,没想到刚吃完晚饭,就有人敲门。出门一看,学习裁判的两位老同志来了,还带来了球棒和门球资料,立马请我到球场去学球。就这样,我被“裹挟”着去了球场。
      球场就在我住的楼下,当时还没有照明设备,老同志都是提前吃晚饭,趁着天没黑抢打几场球。我一来,打球的老同志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欢迎我“入围”。立即教我怎样瞄准,怎样击球,怎样过门 …… 一会,天黑了,大部分人回家了,专门留下两位继续教我。把早就准备好的蜡烛点燃,一支插在开球区,一支插在一门附近,教我过一门,一直训练到接近 10 点。
      从此以后,每天晚饭后,门球场上总会有人向我家高声吆喝:“政委,来打球了!”只要我在家,那是逃不脱的。时间久了,不用他们喊,我也要主动去球场。因为我开始认识这个趣味无穷,健体益智,交朋会友,好处多多,甚至让人有点着魔的 10 个小精灵了。
      以后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门球场的照明设施很快由机电大队义务安装好了。汽车大队专门派车到金沙江边拉了几车细沙,足够球场用几年的。监狱十几个下属单位陆续组建了门球队,就连医院、子弟校、技工校也不例外。器材和服装是统一购置的 ,很是整齐。每年的国庆或春节,监狱要举办门球赛,成了惯例。门球场成了狱部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大赛之前,训练都要提前排队。很快涌现出一批技术高超的年轻队员,攀西监狱青年队在四川省级赛事上崭露头角,引起四川门协的关注,两次代表四川出省参加全国比赛。一时,攀西监狱的门球,特别是青年队在四川门球界小有名气。我也被戏称为“门球政委、书记”。
   
      1996 年夏,我调离攀西,来到德阳任警校校长。临走前,新老门球朋友依依不舍,担心我走了,攀西的门球会因此冷落。几个年轻人还特意送我两根新球棒以作纪念。
    带着对攀西门球的眷恋,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忙里偷闲做的第一件私事,就是考察德阳门球场。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女儿陪我骑自行车到了当时的老体育场和二重医院的门球场,还在老体育场门球场打了一场球,认识了也曾在西昌地区工作过的原德阳人大主任马荣胜等球友。
    去体育场打球太不方便了,于是开始在校园里寻找场地。当时学校在临靠现在庐山路的围墙内有一片空地。这片空地虽由警校购置,德阳市城市规划,今后庐山路扩建要被无偿占用,围墙是临时的,场地也空着。我随意用步丈量了一下,可以容纳下一个长约 12 、宽 10 米的小球场。趁着国庆放假的几天时间,我安排总务处修建。我则是设计、技术监工一起兼。很快,在学校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简陋但小巧的门球场修好了,还安装了简单照明设备。修建期间,不少人过来看热闹,我则借机宣传门球,一批老同志主动报名要学。
    去成都出差,借机专门到当时的成都九中门球器材厂购置了一批最便宜的木质球棒和一付门球,利用晚饭后的时间组织愿意打门球的同志开始练习。先定好规矩:买球棒自己掏钱,打球完全自愿。自此,每日晚饭后的一段时间,清脆的门球撞击声便在小球场响起,成了学校独有的交响曲。打球的,观看的,小小球场成了不少人晚饭后的去处。我也有了一个在当时不知是褒还是贬的称呼——“门球校长”。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四川省职工门球赛在德阳举行。攀西的青年队来了,他们到学校来看望我,到我的小球场表演、示范。我则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校青年队参赛。尽管成绩很不理想,但大大宣传了门球,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门球。此后,我的耳朵里很少再听到那些反对、讽刺的话了。门球队伍也逐渐扩大,尤其是吸纳了不少年轻人。
    98 年,学校开始建设新校区,原来的老运动场搬走了。利用这个机会,终于在老校区安排了一块标准球场的场地。与施工队协商,义务新修了一块标准门球场,并安装好照明设施,周边栽上十几棵手臂粗的黄桷树。从小球场到标准球场,真是鸟枪换炮了,漂亮的设施,吸引了更多的人。
    经常组织外出参赛,锻炼队伍,结交球友,使不少球员逐步认识到门球的魅力,体会到了门球的乐趣,骨干队伍开始形成。新球场修好后的几年里,队伍的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多次在德阳市及外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也开始参与德阳门协的工作,结交了更多的球友。学校还两次承办四川监狱系统门球赛,警校门球在四川监狱系统也有了点名气。
   
     时间转眼就到了 2005 年,我退休了。以前打球只是业余,退休了,解放了,可以把门球当成专业,一心一意打球了。
    本来退休后我应去成都休息,因为那里才有属于我的房子。但那里没有门球,权衡再三,还是留在学校,哪怕租房也可以,因为这里有门球。我的意见得到老伴的同意。她不是学校的职工,但在德阳几年,唱歌、跳舞,也认识了不少德阳的朋友,乍一离开,也不习惯。于是向学校要求,租住一小套房子。我特意选了离门球场最近的那栋楼,人在家里,可以清楚地听到球场门球清脆的撞击声,那可是最好的音乐哦!
     现在每天的日程安排,早饭后先骑自行车到附近菜市场买菜,回来马上去球场打球,一直要玩到 11 时。下午,不少球友要过麻将瘾,球场人不多,正可以来个三五人的人激烈对抗。晚饭后,又去球场,一直打到学生晚自习结束。
     球场旁栽下的 十多棵黄桷树渐渐长大了,树干都有一腰粗,枝繁叶茂,密密匝匝地遮盖住多半个球场。夏天遮阴,冬天长青,果实更是小鸟们的美餐。小鸟则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乐园,在此恋爱、结婚、繁育后代。球场平整的沙土地上,它们一行行的小脚印随处可见。经常是我们在打球,小鸟们若无其事地在球场里跳来跳去,互不干扰。春天,经常还会有才学飞的小鸟不小心从鸟巢里掉到球场,大鸟则焦急地围着它上下翻飞。此时,我们会小心地把小鸟弄到树上,让大鸟带走。
    在这样的环境下打球,真是一种享受。可是雨季就麻烦了。每到大雨,雨水先被茂密的枝叶阻挡,再积聚成大颗大颗的雨滴落下,增加了穿透力,原本平整的沙土地被砸出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坑洼。球打起来一路跳跃,不走正路。雨一停,我会第一个去球场,撒沙填坑。平时扫落叶,更是常事。天干了,喷水也是我的活。尤其是撒沙,只有我能做到撒的均匀。时间久了,我又得了一个头衔,“球场维修工”。
      每日要上网,华奥星空中国门协的《门球论坛》是必看网页。时不时地发个帖子,谈点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时争论还挺激烈。我的网名被很多网友认识,由此结交了全国不少门球网友。今年开始,又开始在德阳体育网上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介绍德阳门球,基本都被采用。至于我的 qq 和博客上,更有不少涉及门球的内容。
      多次参加省级比赛,认识了四川各地的球队,和省门协的一些领导也熟悉了,并开始参与省门协的一些工作。多次在《四川门球》上发点东西,有的还被转载。最受锻炼的是 09 年秋到南昌参加全国冠军赛,我任德阳队教练,失误不少,教训多多,收获也多多,使我对门球的认识开始走出感性阶段,对门球的感悟更深。
      
     回顾 20 年的门球史,我庆幸较早地接触了它。是它给了我无限的乐趣,锻炼了身体,结交了朋友,丰富了我的生活,更有那些宝贵的感悟。这不得不让我深深的感谢曾经领我“入围”的那些老同志们,尽管他们的手段在当时看来有点武断。其中有的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就是我和门球,或叫一个门球人的自白吧!


        我来说说:我读着读着就掉泪了,太感人的自述。讲得那么自然,犹如身临其境。政委的叙述到底说明了什么?两根球棒,灯光球场,监狱政委,德阳警校租房,强拉裹胁入围,自费球棒,青年球队,小有名气,省门协的招唤,结交朋友,追忆老队员......。活灵活现,突兀眼前。这是一部门球发展史,同时也指出了怎样发展门球。人老了,没用了,有用的还在台上呢!能否裹胁入围,怎样去做工作?清清楚楚,路线标定的多么明显,还等什么?

发表于 2011-12-13 11: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运动与棋类运动相似,观众必须略懂该项运动,不懂的人是沒有兴趣来看比赛的。门球要拥有众多观众,必须从普及该项运动入手,递增该项运动的体育人囗,这样才有希望拥有观众,否则别无它法。目前门球运动进学校是个好办法,如能在全国普及,哪数年之后门球人囗一定翻翻,观众也会随之增加,但还须门球各级领导和门球人的努力。
发表于 2011-12-13 11: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利安利 发表于 2011-12-9 20:30
主要就是不普及,领导不重视,号称五百万门球人,可能有点水分。

     建议比赛按年令段举办 : 老年 , 中年 , 少年 . 再加上宣传 , 会好的 . 象中冠赛那样混打 , 老年人就要陆续靠边站成为界外球了 .
发表于 2011-12-13 20: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运动要普及,关键在各级政府。如果全社会像关注其它球类一样看待门球,还会出现不知道什么叫门球的现象吗?
       我认为咱们打门球是为了心情愉快,为了健身,还管他人知道与不知道门球啊?
发表于 2011-12-14 10: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嫌你们成天咯咯唧唧的吧,快从我做起,杜绝此类问题。
发表于 2011-12-14 11: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乡快乐人同志提出了一个有关门球发展的大问题,其热诚之心,值得敬佩。没有观众,原因众多,有些不是我们草根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象高山同志所说,从自身找原因,比如球场吵架、多人指挥,谁看了,谁就觉得没看头,不少网友提到这个问题,似乎成了众多原因中的主要原因。09年的规则,有所纠正。2004年四届委员会高小军主席主政之初,就承认“城市门球人口下降”,至今基本如故,门球高层,偏重搞各种不同形式的赛事,忽略“始于足下”,所以完不成“千里之行”。网友倡议的竞技、康乐分开,恐怕是个办法。
发表于 2011-12-14 17: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昆仑山 发表于 2011-12-10 07:24
我来说几句,门球场最好设在公园内,观众就比较多。我深有同感,原来设在一个偏僻处,鬼不下蛋的地方,谁去 ...

我也有这个感触{:soso_e179:}
发表于 2011-12-14 18: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主要是各个部门不重视,宣传力度不大,而且没有经费,再有是露天的,许多人,特别是女同胞来的人特少,因为怕太阳嗮。象围棋,看的观众也不多,但是政府有补贴,有什么赛事电视上就播放,宣传力度大,所以一部分家长都愿意叫子女学围棋。现在冰壶运动也在电视上播放赛事,我们原先不懂的,现在经过多次观看就有一些眉目了。如果各地的电视台也转播全国(国际)的门球赛事,我想不用3-5年门球就有可能来一个突飞猛进的态势。
发表于 2011-12-14 18: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 发表于 2011-12-12 21:12
说到底,还是没人重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
其次,门球也有自身的问题:
1、规则深奥,很多人看不懂 ...

说得好,你总结了门球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关键。{:soso_e189:}
发表于 2011-12-15 09: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凯sukaiball 于 2011-12-15 09:16 编辑

                      感悟
   
   我本是只小麻雀,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
   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
   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

发表于 2011-12-15 09: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cfrcl-1418 发表于 2011-12-9 20:05
这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我谈三个实际点的问题:一是年轻人不感兴趣,进不来,总认为这是老年人的运动;二 ...

  我有同样的经历。因为我们中青队取得名次到外面参赛,单位里的老同志们就说参赛的经费是老干部用的中青队没资格用,最后把中青队解散了。毫无办法!
发表于 2011-12-15 09: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凯sukaiball 于 2011-12-15 11:06 编辑

        中青队的参赛经费应该由体育局、工会或当地财政承担,尽量不要去抢占老同志们的有限资源,否则,他们会憎恨中青年人玩门球的。
发表于 2011-12-15 09: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hgliuzhen 发表于 2011-12-14 11:30
新乡快乐人同志提出了一个有关门球发展的大问题,其热诚之心,值得敬佩。没有观众,原因众多,有些不是我们 ...

  老师说的对!要在自身找问题,提高自身的素质,端正品行。不要让老百姓把门球人当成乌合之众。要想更好地发展门球,就要重点培养青少年和竞技队的发展,老年门球还是应该以康乐为主。比赛也应该是有区别的。宣传力度上不去,政府部门的支持上不去都是重要原因,但那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个人看法。
发表于 2011-12-15 1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送球1 发表于 2011-12-13 11:31
门球运动与棋类运动相似,观众必须略懂该项运动,不懂的人是沒有兴趣来看比赛的。门球要拥有众多观众 ...

门球人的真实写照。
发表于 2011-12-16 20: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豁然清晰 于 2011-12-16 20:19 编辑
豁然清晰 发表于 2011-12-9 20:07
好贴.顶一个.       如果我们门球人每人发展一个不就有1000万了吗.加油吧!


谢谢舰截f20老师的关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