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军旗 于 2015-3-11 19:37 编辑
首先,让我们浏览一下比赛中出现的令人蒙羞的“典型事例”和三个荒唐的“战术”
门球之苑05第一期,门界权威人士州霖的文章中,所举一典型事例
“2011年,在某俱乐部举办的精英赛中,因为比赛规程中有一项特殊规定:25分封顶。两位擅长放弃的选手在决赛中相遇后,这场比赛整整打了24个轮次,比赛的前25分钟,场地内只有1个红球,其余9个球一律放弃。25分钟的放弃,折磨着裁判员和在场的观众,他们得需要多么大的耐心,才能观看完整场比赛啊!”这还叫比赛吗?受折磨的何止是裁判员和观众?应该深入考虑,为甚么反复留球?原因简单:怕死!
三个荒唐的战术:
1、“轮次王牌球战术”,即中场把对方撞柱得分出局,制造轮次王牌。以得分多少定胜负的球类,却主动帮对方得分,真乃咄咄怪事。原因:得分封顶,中国已解决;
2、一门留球战术。以得分多少定胜负,有机会得分而主动反复放弃,也是怕死,根源在规则允许将对方球打出界外,不留球真的不行。
3、消极的延时战术,“把时间打了就是胜利”。本来,时间是宝贵的比赛资源,应该珍惜,有效利用,而门球比赛却可以“只要任意糟蹋掉,就会取胜”,荒唐、可笑。产生原因:规定单方上场活动,而时间三方共用(包括裁判员)
回到正题,
一题,规改改什么?就改“得分封顶”、“怕死”和时间三方共用“。
二题,怎么改?1、不封顶已经解决,2、规定”不得将对方球打出界外“,凡是造成对方球出界的行为,均为犯规,停杆,对方球压线摆放,为界内球。3、一般比赛和平时玩球,一律实行轮次制,高层次比赛执行”分时制“,即累计计时制,击球员、裁判员,谁在场上活动使用谁的时间。这样改后,门球比赛的所有根本性问题,一边倒、观赏性差、留球过多、偶然性大、技术有时不能左右胜负、战术复杂深奥难懂等等,都解决了。这样,才能称得起”中国规则“,才符合国情,才是中国门球急需的。除以上三项之外,其他都是小问题,包括双杆,犯规条款多等,要解决也容易,不解决,随它去,也无关中国门球发展提高度的大局。如果,不改变思路,不解放思想,不敢挑战创始国的权威,仍然沿用过去老办法,还是围绕日规转,还是”培土、浇水、整枝“,还是”理发、涂粉、擦屁股“。(限双、限三、设界外球复活圈儿、界外球变性规定等,那样不是给日规擦屁股?他们规定把对方球打出界外,我们再想办法降低界外球过多的副作用),说句讨人嫌的话,那样,真不如不改,老老实实执行日规,当个顺民。
三题,这样改,不和国际接轨?中国不成了”单干户“了?怎么参加境外比赛?的确,接轨是放手创建中国规则的最大障碍,原因是没有对为什么接轨、怎样才算接轨,从理论上还没有真正弄明白。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接轨”,是使用频率是最高的,接轨也让我们获利不小。因为与国际接轨,有助于国家该方面的积极发展。但与国际接轨是有条件的,与国际接轨,应注意国际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应注意国际标准是否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还应该注意国际标准是否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就门球而言,我们且不说是否有实际上的“国际”,就算有,我们必需考虑,接轨有利于我国门球运动的发展提高么?日本那一套国人真能接受吗?作为群体项目,民众看不懂、学不会,能发展么,就这么一部战争游戏办法,能适合竞技型门球比赛么?都不能能。所以,我们接轨的原则是,我们创建的规则,能适应国际比赛就可以。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用我们的规则,参加境外比赛“不吃亏”就可以了。上述改法,就可不吃亏,还要占很大便宜。
哪里有便宜?这样改后,影响的是战术,战术变得“浅”了,容易懂,击球员和指挥易于默契配合;对技术的影响是闪击的要求更高了,长期坚持,送球到位率必然提高,虽然没有了闪带,但闪带技术并没有废弃,闪送进门、撞柱、精确到位,都用得着,“三远”技术会有明显提高。假如我们做一个实验:两组素质相近的队员,一队按现在的玩法,另一队用“不得将对方球打出界外”的玩法,一段时间后,用三远 、送球到位、送球得分几项对所有队员进行考核,用改后玩法的队肯定得分高。然后再用现规则,进行比赛,改后玩法的队也不会落后。因为偶然性太大,不敢说肯定获胜,可是,如果反过来,两队用改后的玩法比赛,用改后玩法的队,肯定获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