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陈云 琛 门 球 技 术 战 术
(一)、如何避免先赢后输的局面
门球比赛,不管战术如何复杂多变,总不外乎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进攻和防守缺一则不能制胜,而制胜之道攻守而已。赛程中出现先赢后输的局面,说到底就是不能把握好攻防转换的时机,导致丧失优势。
一、先赢后输局面的形成
一支球队如果技术上明显低于对方,就不可能在比赛前阶段掌控制场权。有的球队出现先赢后输这种后劲不足的现象,既有技术问题也有战略战术运用不当。当比赛向纵深发展时,本队的攻防体系出现裂缝和断层,近而失去进攻锐气,陷于被动境地。那么,先赢后输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呢?
1、同归于尽,得不偿失。门球比赛中,同归于尽作为一种战术,在运用时要权衡利弊,不能作无为的“牺牲。若对方球对己方不构成威胁,又不是关键球或致胜分球,一般不采用对对方球同归于尽的打法,尤其不能用己方在杆球同对方起杆球同归于尽。因为这样做,会造成己方缺号,而对方起杆球进场后,在下一轮就成为王牌球,从而给己方的战术攻防增加困难,甚至于使本场比赛败北。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同归于尽的打法。
2、主次不分,居优转危。攻击对方球前,要捋清哪个球对己方威胁最大,哪个球是得分最多或致胜分球,哪个球是对方核心队员的球。在赛场上,若把握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就击不中对方的要害,反而给对方有了喘息的机会,使对方从容地组织反击,擺脱被动。这样的战例,屡屡皆有。
3、攻防错位,优势尽丢。赛场上形势跌宕起伏,有些突发事件难以预料。有这样一场球,就是有绝对优势,瞬间变成了绝对劣势。赛程进行到第4轮,双方比分12:8,红方领先。场上的布局是:白方只有②球在三角界内1米左右。红方①在二门前看住⑧球,①球已过三门;③⑨球在三门后,两球相距1米5左右。红白方其他球均在界外。可以说,红方①③⑨球在界内,而且大比分领先,形势一片大好。①球为起杆球。这时,①球撞⑧球,闪带②球不中出界,①球回头靠③球,①③球相距约1米。②球无处去,约15米的距离撞击①球成功,之后将①③⑨球开出界。白方由被动转为主动,终场获胜。从这个战例中我们看到,把握住攻防转换的时机,是保持和发展优势的重要手段。由于组织二攻前有一个防守期,所以必需搞好攻防结合,既要给待杆球创造最佳进攻的条件,又要预防起杆球的攻击,而保留安全则是助攻球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个战例中,①球撞击⑧球后,回头为③球造势,使攻防错位,是丧失优势的主要原因。若①球最后一杆击向二门1号位转入防守,控制二门,阻拦白方进门得分(白方②⑥⑧⑩球未进二门),优势仍在红方手中。届时,红方就会将胜利有望变成胜利在握。话再回头,即使②球吊上③球,打掉了③⑨球,红方有先手球①球,仍可控制场上局面。
4、技术失误,自食苦果。众所周知,技术是战术的根基。没有相应的技术,就不可能有战术和成功的战术。比赛中,一旦技术失误,特别是关键技术失误,将使己方的优势成为泡影。这方面赛场上的挫折,实在是太多了。众球友们,应该引以为戒。
5、一味追打,球跑单帮。门球场上,对抗的红白方各5个球,依号次衔接形成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彼此配合和互相保护;一方面在场内又组成由进攻和防守两种功能的整体实力。球队的整体实力越完备,其攻防能力也就越强。若是5个球分散在不同区域或部分球在界外,这个队的整体实力就不完整,比赛就进入攻防两难的境地。我们在赛场上经常看到有的球队占据主动后,一个一个地追打对方球。这样做的结果,就出现了不是与对方球同归于尽在场外,就是东一个西一个高度分散不能联手结组,形不成整体实力,无法组织攻防。此时,对方一旦抓住机会反攻,就招架不住,原来的控场和比分优势很快变成劣势,最后以失败告终。
6、只图进攻,不思防守。一杆球的疏忽或不当,就会失去优势。要保持优势,除了加强进攻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加强防守。不仅在劣势被动的局面下注重防守,而且在优势顺利的情况下更要注意防守。切记,打人先防被人打。有些球队在比赛中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忽视防守。此方面的实例颇多,教训也是深刻的。
二、如何避免先赢后输的局面
取势难,保势也难,得而复失的情况时有发生。须知,经过全队拼搏出现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赛场上,要做到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只有把攻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持和发展优势。那种不顾全大局、光为了一时痛快、蛮干、轻视对手以及耍个人英雄主义等方面的问题,应该坚决杜绝。要避免先赢后输的局面出现,除了全队思想上同一行动,齐心协力之外,在战术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牢控球门,扼住咽喉。双方对垒中,控制要隘,抢先为上。抢先者控地制人,拖后者受制于人。控制球门,不给对方得分的机会。众所周知,门球比赛的胜负是以双方最后积分多少来决定的。多者为胜,少者为负。因此,得分成了双方共同追逐的目标。所以,控制了球门,就等于扼住了对方的咽喉。控制球门的手段,一是据守,一是制角遥控。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做到双管齐下,更能控制好球门,保持场上优势。
2、巧除边球,拓展局面。被动一方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压边待机,分散隠蔽,伺机反攻。在战术运用上,要先求“活”,后求“威”。没有活力,便没有威力,而求“活”则是被动变主动的先决条件。基此。占主动的一方要保持场上优势,就要运用反压边战术,破坏对方的压边战术。这些方法是:一是闪带法。用对方球作“炸弹”,将压线球闪带出界。二是夺位法。就是用自球和己方他球,将对方压线球撞顶出界,自球留在对方球界内的位置。三是躲避法。将己方球,特别是离对方压线球较近的己方球,分散靠边或转移它处,使对方压线球发挥不了作用。四是分割法,即是压先打后。如,派送①③球到②球处,①球起杆撞击③球去进门或攻击白方他球,而后①球据情再处理②球。五是“一石三鸟”法。在边线里撞击对方球后,用此球将对方的压线球偏闪顶界内,再撞击此球将对方另一压线球闪带出界。六是迷“敌”控制法。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公开的事物,每每隐藏着许多隐秘的东西。明着攻击对方压线球,实则改变意向,却不打对方压线球而去攻击其他球或进门得分或撞柱得分。这就是明发佯攻之令,暗行迷惑控制对方之举。七是同归于尽法。在特别情况下,用自球撞击对方球一同出界。
3、控制关键,压制对方。所谓关键球,是指对方5个球在界外最先进场的球,或者4个球在界外而留在场内的球,以及对对方有威胁的球。根据场上态势和比赛时间,灵活机动地调动好己方各球,使之处于联防、进攻与得分的优势。控制对方关键球的根本手段,是将本方两个连号的上手球结组,充分发挥王牌球和先手球的作用,及时派遣到位,不给对方有反击的机会。
4、攻防兼备,发展优势。没有强有力的进攻,便没有优势的巩固和发展;没有严密的防守,便难于保持优势。为此,在比赛进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把握好攻防转换时机。何时进攻,何时防守,并非凭教练员和击球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根据赛场上客观变化的实际需要,因时因势,采取攻防转换。只有细致地观察和正确的判断,才能把握好攻防转换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其实,在实际战术运用中,攻防转换时机的错位,是导致丧失优势的主要原因。第二、攻防要有机结合。该攻不攻,必陷于被动局面,难以保持优势。只想进攻,不思防守,必出漏洞,失掉优势。攻防一体化的属性,决定了攻防必须紧密结合。没有进攻的防守,是消极的防守;没有防守的进攻,是盲目的进攻。只有把攻防结合起来,才能保持和扩大优势。第三、做好防守,切勿盲冲。居优时,更要注意防守。不仅在进攻前考虑防守,在进攻时也要顾及防守;不仅防备显性的一步进攻,更要防备隐性的渐进进攻。当对方有攻击能力的压线球或远距冲门球或某区域待机的上手球时,己方切勿形成集群球、眼睛球或错位球,给对方造成进攻条件。切忌盲冲乱打,或将球打出界外,使己方出现断档断层,为对方造就王牌球。第四、选用切合实际的战术方案。赛程中,指挥员手中有方案,遇情况才能应对。方案,是保持、发展、巩固优势的关键,它把攻防兼备战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5、双压布局,扩大战果。取得优势后,利用双压战术压制对方。首先,利用先手球和多个王牌球,通过战术运作压迫对方。尽力使对方进线球成为孤球,发挥不了作用,一旦远离边线就坚决打掉它,使对方出现断点。其次,在比分上压制对方。只要条件允许就全力得分,以多分的气势压迫对方,从而保证己方的领先优势。
6、路要设障,阻断配合。为阻拦界外球与场内球的战术协同,采取阻断拦截战术。基于此,将己方球传送到即将进场球的点线里侧,“一”字形排开,形成一道篱笆,与界外球隔线相望。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进场球的难度,使其不能与场内球结组,形不成战术攻击套路。须知,破坏掉对方一次战术配合,有时将对双方战局起到关键作用。
7、预攻之势,遥控威慑。在场上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可采取多种形式控制对方。一般说来,大致上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派遣先手球,一是选用预攻之势。所谓预攻之势,就是己方的先手球在原地不动,用一个或多个副球为其制角,形成擦边或擦顶之势,其擦边或擦顶的走向广大区域,就是己方要控制的范围。这样做可威慑对方布局,一般情况下,对方
只能将球分散,无法形成攻击力。这种引而不发的战法,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