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left] ~~上接第四节~~第五节 品牌赛事 京南友谊杯赛
~~对京南友谊杯赛的感悟和体会:首先是她具有五大特色:
1,“三不一带”,2,赛期短,3,轮流承办 4,坚持时间最久。
5,建有组联委~~这就是她能坚持连办34届的最大缘由。~~
京南友谊杯”门球赛,是一种跨省市区域性小型联赛.参加面广,队数可多可少.可根据承办单位条件自定.花费很少,受益很大.且容易举办.特别是已成为中国门坛的品牌赛事。请看下文:
北京房山区毗邻河北省涿州市,两地门协以前来往较少,互不相识. 在1994年9月下旬,房山区门协致函涿州市门协,提出拟前往进行门球友谊交流的意向,收到回信后,我们于11月10日前往访问.受到了保定市门协副主席徐绍仲(兼驻涿州的石油物探局门协主席),保定市门协秘书长刘会军和涿州市门协秘书长赵桐的热情接待.从而开启了京南地区门球友谊交流活动的大门.
俟后,即由房山区门协起草了组织“京南友谊杯”门球赛的倡议书.(主要内容是;以增进友谊,交流经验,共促提高为宗旨;以不花钱或少花钱也办赛为原则——后改为“三不一带”为原则,即:不收报名费。不发纪念品。不搞食宿招待,自带裁判员一名.) 印发给京南地区的廊坊市、保定市、涿州市、固安县、大兴县和航天部第三研究院等单位. 并及时得到了积极响应.
1995年春首先由房山区门协承办了第一届次“京南友谊杯”门球赛.参赛的有:房山区门协、保定市门协、廊坊市门协、航天部第三研究院、驻涿州石油物探局、驻廊坊石油管道局、北京煤矿机械厂、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涿州市门协、固安县老体协、大兴县老干部局、天堂河农场、北京监管局的新新公司等十三个单位.同时在比赛期间,召开了由上述单位组成的京南“友谊杯”门球赛组织联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选了房山区门协常务副主席刘占武为主任,与会的各单位领导人为副主任.房山区门协秘书长李忠为组联委秘书长.王宏儒、刘会军、赵桐、张庆良为副秘书长。其他相关同志为委员.到今已坚持了十年(1995~~2012)之久,并连续成功的举办了34届次比赛.
要问何以能坚持这么长久?
这主要缘于这项赛事具有最大的特色,就是“没钱也办赛”.其具体做法就是:
( 1),实行“三不一带”的原则.(即:不收报名费,不发纪念品,不搞食宿招待和每队自带一名裁判员).
( 2),每年赛事由各单位轮流承办.而承办单位只负责组织安排比赛事宜(即:决定比赛日期,提出竞赛规程、备好场地、搞好分组、备好奖杯、开水和开会地点即可).
(3),成立了组织联络委员会,为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每届赛事的提前协调工作.以确保按时举办.
再从举办十七年的赛事活动情况和效果上看,也确实体现了“以球会友、增进友谊、交流经验、共促提高”的宗旨,很受各参赛队的欢迎。每次比赛都有新的球队参加。范围不断扩大,东南到天津、霸州、南到徐水、保定、北到北京城近郊区,几乎覆盖了京、津、保三角地区。因为各市,区、县的球队,都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与交流的好机会,非常愿意参加。特别是我们在每次比赛期间,都要召开联络委员会会议。一是汇报本次赛事安排情况,二是联络友谊,三是交流经验,四是研讨问题,五是商定下一届的承办单位.
通过上述活动,也体现了“三大交流”的作用:
一是互致问候、增进友情,体现了感情交流作用;
二是相互介绍情况,互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传经送宝,体现了经验交流作用;
三是场上比赛,场下切磋,相互观摩与示范,体现了技战术交流作
特别是由于我们的原则规定,谁承办比赛,谁可以根据自有条件确定参赛队数,但必须一天赛完。所以1998年轮到涿州市门协承办第七届比赛时,就是利用四个单位九块门球场,邀请了27 支球队参加。其中就有该市11个队参赛。使其本片参赛队向南延伸到容城,徐水,高碑店和保定等市,县,区,使“京南杯”赛,覆盖面由涿州向南延伸180多华里,涵盖了保定以北八个县市。2000年由房山承办的第十三届比赛时,也邀请了北京东城区门协队和通州区门协队参加。由房山向北也延伸70多公里。尤其2001年秋,保定市门协在涿州承办的第十七届赛上,还邀请了房山,廊坊的四个少儿队参赛. 2002年春在廊坊门协承办的第十八届赛上,也邀请了10支少儿门球队参赛,(其中房山2 个,天津2个,保定一个,廊坊5 个),不仅扩大了交流范围,还扩大到了学校少儿门球队.也是京南地区门球友谊赛的新发展。同时开创了老、中、青、少齐参赛的新格局。
( 二),互邀外区县多队参赛,起到了促进本地区门球运动发展的作用。
仅房山区燕化片在1995年以前,只有十二,三个门球队,到2005年已发展到23支门球队。约增加了一倍,同时在我们房山,良乡两地区以发展中老年为重点的前题下,也推动了向“四个延伸”的发展。到2006年已发展了3个社区门球队,20 多个少儿门球队和两个农民门球队。
同时,保定门协也仿照京南杯赛“三不一带”办法,搞起了保(定)北(片)“友谊杯”赛。廊坊市门协与三河市门协也共同发起和举办了京东地区十多个区、市、县参加的京东友好门球赛。
(三),通过互邀互访与参赛交流,起到了促进门球队整体水平的提高。
从十年来赛事活动开展的情况看,充分体现了切磋球艺、交流经验,互促提高的作用。例如廊坊市代表队1998年在河北省体育艺术节赛上荣获老年组冠军;驻涿州的石油物探局队1998年荣获河北省级赛老年组亚军,省中青年赛冠军。1999年又连续获得了省中青年赛冠军,华北五省市赛亚军。全国赛第三;房山区门协代表队在1998年北京市首届“精英杯”赛上荣获冠军,在1999年的北京市第六届“会员杯”赛上荣获亚军,在华北五省市赛上1999年荣获第三名,2002年又荣获亚军,房山农行队和房山干休所队2002年在两个均超百队 参赛的北京市“卢沟桥杯”和“空港杯”赛上,双双捧回了冠军杯;航天三院九队和女二队也分别在1998年航天“益寿杯”和北京“巾帼杯”赛上荣获亚军。其它加盟各队的水平,也都大有提高。
( 四),广交了朋友,加深了感情,起到了增进友谊的作用。
“通过多次参赛,相互之间,广交了50 多个单位,数百名球友,正如王维亚同志在第十八届比赛的开幕词中所讲的这八年来我们联络委员会“坚持了开好三个会”。这第三个会就是“友情联谊会”。即:球友们相见,第一句话先问身体安好。第二句话笑答健壮依然。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祝福,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肆虐之时,我们相互间电话频传,相互惦念,相互问候,友情无价宝,思念共婵娟。我们京南门球联络委员会,正如王维亚主席所写的一首诗:
“红白二球结友情,挥杆相约夕阳红。
门球老将雄风在,共创一流乐无穷”。
回眸过去,京南地区门球友谊赛,成效显著,作用突出,得到了中国门协的肯定。可以说她是门球史上的创新,是对门球事业发展的促进,是对门球队水平提高的助推器。尤其她对增进友谊、交流感情、广交朋友、也是个贡献。而它之所以能巩固,能发展,能提高,能坚持连年不断的举办,其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建立了长期举办的机制,——即成立了负责提前联络、协商、安排下一次承办比赛单位的“组织联络委员会”为常设机构和坚持实行了“三不”“一带”的原则。也就是是说有钱办赛,没有钱也能办赛.
我们的体会是:
1、办法合实际,经费开支少。
各地多数单位都是愿意多办赛,球队也都愿意外出参赛。但最大的问题是经费问题不好办。为此,采取了“三不一带”轮流承办的办法。即:不收报名费,不发纪念品,不搞宴请招待。参赛队自带
裁判员(义务)。承办单位只承担几个奖杯的费用。这种办法很适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即使每年轮流举办两次,赛区共有13个单位参加,也要六、七年才轮上一次,都不会感到困难。
2、交流范围大、参赛往返少。
京南赛区的范围,南到保定、北到京城,东到廊坊、文安、霸州,西到房山,几乎整个覆盖了京、津、保三角地区。同时原则规定:每次参赛队数限20个队左右,一天赛完。这样,既减少了承办单位的工作量和经济负担,也减少了参赛单位派车的困难和经费的开支,即使是参赛路程远些的球队,也不会增加路途往返多次的疲劳或食宿困难。
3,承办无负担,参赛往返少。
由于规定每次比赛时间只限一天,既减少了承办单位的工作量和经济负担,也减少了参赛单位派车的困难和经费开支。而且对参赛路程远些的球队,也不会增加路途往返的疲劳。
4、球队受欢迎、有利互提高。
从十年来的情况看,每次都有新的球队参、区、县的球队,认为这是难得的学习、交流好机会,都非常愿意参赛。(举办所在地区尤甚)。由于原则规定是:谁承办谁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自定参赛队数,但必须一天赛完。所以承办单位就可利用本地多块球场多派些球队参赛。这种作法,不仅体现了“以球会友,增进友谊、切磋球艺、交流经验,共同促进门球运动大发展‘的目标和宗旨,也能让大家都感到互有促进、互有提高。
5,建立好机制,承办有人管。
要确保比赛的连续性,就要有组织做保证。现在赛区组织联络委员会的机构,主要是负责提前联络、协商、安排下一次承办单位。作为承办单位则另建有组委会,并请本单位领导出任组委会主任,以利于得到单位领导对门球运动的重视与支持。而赛区组联委成员,则为组委会当然委员。具体的比赛时间、地点、参赛队数、裁判长、竞赛规程和编组、印发通知等等,均由承办单位负责。同时每次比赛期间,要召开组联委会议(不另单独开会以节省时间),进行交流经验、研讨问题、正式确定下届比赛承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