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4-21 14: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学 于 2014-4-23 22:52 编辑
那年一九八八年“春工结算”会在安陆棉纺厂召开,会后,省里派了一辆大客车(借二团的上班车),我们先到随州看过《编钟》吃过中饭去了襄阳,在护城河的小船上吃的饭,第二天去了〈古隆钟〉的。那时很不经看,景点不多。
谢谢老师将现在的实况发上来,让学生回味过去!快乐,回味的快乐真好!
(在洛阳“天子驾六”中见的《编钟》好像要比随州“擂鼓墩”的《编钟》要小;两墓中都有狗陪葬 。)
意外:开山炸石发现曾侯乙墓 1978年2月,随县(今随州市)城郊,驻军某部雷达修理所为扩建厂房,在一座名叫擂鼓墩的小山包上开山炸石。石破天惊,不仅意外发现距今2400多年的曾侯乙墓,也打开了通向古曾国之门。 黄凤春介绍,其实,早在北宋时期,我省安陆就出土过2件“曾侯钟”。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楚幽王墓中,出土一对大型的曾姬壶,当时,历史学家刘节先生就根据曾姬壶铭文推断,在历史上应有一个姬姓曾国存在。 曾国的背影,在历史的记忆中时隐时现,却让人捉摸不定。曾侯乙墓中出土随葬品15000多件,其中曾侯乙编钟一套64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套青铜编钟。出土器物上有大量铭文,多处铭刻着“曾侯乙作持”字样。 曾侯乙是谁?根据考古发掘推定,他生于公元前约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为曾国国君。这进一步证实,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名为“曾”的诸侯国存在,其政治中心在我省随州一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