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7-1-7 15:32 编辑
为了让中门网越办越红火,十多万网友更加热爱中门网受益越来越多, 特将军旗老师的一个主题帖转来,让大家再次重温,以便饮水思源,以实际行动感谢中国门球网,感谢军旗父子。更好地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平台,为中国门球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门球网——孝心网站
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于2004年11月28日注册,2005年3月20日正式开通上线,2009年5月又进行了升级,7月、9月两次扩容。访客来自包括日本、新加坡、荷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韩国、格鲁吉亚以及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截止到2009年12月19日,总访问量115,816人次。目前,人日均在线时间19到27分钟,日最高访问量2309人次,35,000页面访问。现已有文章、帖子、日志八万余篇,图片一万余张。五年的运行时间,直接开支万余元,仅仅换来了10余万人次的访问,虽然还不及一些大网站“一天”访量的零头,但我已经是很知足了。因为这是儿子一片孝心的体现。 我这个最小的孩子,思想前卫,观念新潮,孝敬父母的方式方法,也和他哥哥们不同,他不把吃、穿、日用品当重点,他不花几十元买糕点,而花几千元为你搞体检(浑身上下“找病”)不花几百元买好酒,而花上万带你去旅游。20 01年,他就给我买了电脑,现在用的已是第三个,并陆续配备了音箱、移动盘、话筒、摄像头、扫描仪、照相机等附属设备,都是他花的钱。他说只有学会上网,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不就会变成“新文盲”。我和老伴都爱打门球,他非常支持,可他从来没给我们买过一个门球杆,而是买有关的书籍、光盘、战术演示器、建网站等。如《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图说门球技战术》、《新规则门球入门与提高180问》、《怎样打门球》 等这些书籍及相关光盘,都一个不缺的买到。我学会上网,和在电脑上打字后,写了一些小文章,多数是关于门球方面的,但没人看得见。他就说,给你建一个网站吧,把你的文章放上边,全世界的人都能看见。我说,那是不是要付很多费用啊,他说花不了多少钱,也不用你出。并立即动手申请注册了一个,当时在网上输入“门球”搜索,只搜到香港有与门球有关的消息,说明大陆尚无门球方面的网站,于是定名为“中国第一门球网”。 说来可笑,网站开通后,我根本不会管理,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写的一些东西,包括门球规则上的一些内容,贴上去,让别人去看。那时,我跟前没有懂网络的人可请教,我小儿子回家的时间又少,就是回来,他总是抓空摸空,打开笔记本电脑,埋头忙他的业务,连说话的机会都很少。所以,几年中,从来也没因门球网站的事打扰他。2007年,我发现了官网论坛,并注册,天天浏览,看帖、跟帖。这样,加上我爱在网上玩游戏、下象棋,用在网站的时间就更少了,往上发的文章也少了。 2009年“春节”节期间,我和他说了网站的情况,并说这个网站只能让人家看,看了还不能发表意见,别人也不能往上发文章,不如门球论坛那样吸引人。说者无心,听者在意了,他回去立马对网站进行了升级,以后又两次扩容,形成现在的样子。并根据注册时间,在网名中去掉了“第一”两字,升级后称“中国门球网”(网址未变),并聘请了几位网友,分别对各个栏目协助管理。我的工作,就是每天看系统发来的“网络运行报告”,分析、掌握一些情况。该报告多达10页,有几百个数据、图表,大部分我都不看,有很多也看不懂。只是重点看看“访问者概述”、“综合浏览量”、“地图覆盖图”、“平均网站停留时间”等几个相关数据。再就是和其他网友一样,看帖、发帖、跟帖,觉得担子轻多了。这样,网站费用高了,但我也被“提拔”成“站长”了,天天能“听”汇报。这可能也得算是儿子替爹“买官”行为吧。 网站升级以来,花甲子网友、健康第一网友、门球顽童网友、轩辕门球网友、fw359网友等,这些各地的热心朋友,都为本网站做了大量工作,在这里对你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2009年12月27日(军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