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查看: 1955|回复: 0

马培生老师与余杭门球的不解之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5 1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门球小雷 于 2014-9-25 10:35 编辑

DSC_3939.jpg
马培生老师与余杭门球的不解之缘

    余杭区门球从无到有,通过十余年的培育、推广,已在基层乡镇、街道、社区生根开花,蓬勃开展。余杭区门球协会作为区体育总会、区老龄委下属的群众体育团队,实现了管理规范,拥有一个开拓意识强、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活动纷呈,做到了组织活动、外出交流、培训提升“三位一体”;成绩显著,区门协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嘉奖,连续被评为区体育局先进集体、杭州市门球运动先进集体、浙江省门球运动先进集体,多次组队参加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门球邀请赛,曾荣获全国第二次老年运动会金牌、浙江省第六次运动会金牌、浙江省老年门球比赛银牌、杭州市老年门球比赛金牌。余杭区门球事业所以兴旺,离不开一个人——马培生老师的突出贡献。
    曾记得,门球开始是有身份的人玩的,不是离退休干部,就是高校的教授、专家,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什么是门球。余杭门球运动起步较晚,始于90年代初,起初也是几位离退休老同志找一处砂石场练球,不讲究章法,也没有门道,只觉得好玩,尽管如此,还是吸引了一群老同志前来看热闹,看着看着,就迷上了门球。也正在这时,马培生老师带着夫人金水娟从部队退休回到余杭,他俩也很快被门球所吸引,由此喜欢上了门球,一起打球,一起切磋球技,相依相伴。在他们看来,这门球确实好玩,但圈子太小,难以玩出水平,应该:一是重点在普通百姓中推广普及门球运动,通过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教练员、裁判员,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门球运动;二是必须走出去,学习别人的球技和经验;三是要学习门球竞赛规则,丰富理论知识。渐渐地,马老师与其夫人金老师成为门球圈内的核心人物,他们为门球事业全身心投入、不计得失,不但自己的球技和门球理论在余杭首屈一指,获得公认,还带出了一大批门球爱好者,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练员、裁判员,由此开启了余杭门球运动的新篇章。在余杭乃至杭州门球圈内,只要提及马培生老师夫妇,可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11年,金水娟老师因患癌症不幸去世,在离别前的最后时刻,她还念念不忘关心门球事业,并嘱咐女儿马英蓉,要继承她的遗愿,不但要陪伴父亲打球,更要发扬光大余杭门球事业。可喜的是,46岁的马英蓉不但喜爱上了门球,而且通过自学,成为国家一级裁判,每当有门球竞赛、交流活动,她都到场服务。
DSC_0132.JPG
    马培生老师为振兴和发展余杭门球事业呕心沥血。曾记得余杭区门球协会成立前,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无经费、无设施,就连登记注册需要的3万元的注册资金也是一筹莫展,马老师知晓后,默默地做出惊人的决定,把自己平日节俭下来的3万元拿出来垫作注册资本,解决了注册的燃眉之急,这种无私奉献的义举至今任成为人们热议的佳话。2005年余杭区门球协会成立至今,马培生老师一直担任门协主要领导。使区门协成为活动最红火、赛事最多、影响最大、效果最好的余杭区群众体育团队,做到年初有计划、每月有赛事,推出轮流举办邀请赛的创新,使门球运动向普通民众延伸,扎根于基层。仅2013年余杭区门协就组织各类比赛13次,参赛人数3300多人次;参加省、市竞赛、交流活动36次,参赛人数1320人次;还通过请进来,邀请周边区、县(市)门球队来我区比赛;走出去,参加周边门协组织的竞赛、交流活动;极大地扩大了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如2013年浙江省“大成杯”门球赛在余杭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120多支门球队参加,这是余杭区前所未有的体育盛会,作为东道主的区门协担纲比赛的全程,作为去门协主要领导的马老师更是深感责任重大,面对缺少大赛经验、场馆简陋、球场少的现状,马老师精心筹划,妥善安排,科学协调,起早摸黑在球场上,为赛事的顺利举行、运动员的生活、休息操心、操劳而废寝忘食。记得赛事即将结束时,天公不作美,半夜下起了大雨,室外球场一片汪洋,明天比赛怎么办,马老师连夜冒雨联系借用省二监室内门球场,省二监领导被马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将平时不对外开放的门球场,破例同意借用。他为扩建和改善门球设施,走乡镇街道、下社区,争取政府重视、社区支持,使新门球场如雨后春笋,现已拥有22个门球场(其中15个草坪门球场),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活动。他为普及门球运动,发展门球队伍,极力推介、广泛宣传,使新门球队每年都有增加,区门协旗下的30多支球队,遍布全区各镇乡街道、社区。他为筹集和落实门球活动经费,争取政府支持、社会赞助跑上跑下,可谓苦口婆心。如今年计划中的一场社区邀请赛,比赛经费迟迟没有落实,尽管马老师身体不好,每次坐公交车单程就要2个小时,他还是连续 3次前往找相关领导商量,正因为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感动了相关领导,使经费得到落实,比赛如期举行。又如今年6月份,军休队承办个区门球邀请赛,由于当时经费未到位、时间紧迫、赛事临近,为了确保比赛如期举行,马培生老师自己垫付1万元,马老师这种在困难面前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显示了作为一名老干部、老党员的高尚品格。他为提高门球运动水平,提升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区门协每年都要组织各种培训,每期培训马老师都亲自授课,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科目,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有效提升了我区门球技艺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区拥有国家一级教练员1名,二级教练员20名;国家一级裁判员5名,二级裁判员28名,三级裁判员35名;我区裁判员还频繁参加全国、省、市等重大门球赛事的裁判工作,获得较高评价,多人多次被评为优秀裁判员。所有这些,推动和实现了余杭门球事业的大跨越、大发展,不但成为余杭区老年人运动会的固定比赛项目,还成为许多镇乡街道、社区运动会的优选竞赛项目;不但越来越多地受到老百姓的喜爱,还在杭州市门协年度考核中,多次名列第一,得到上级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P1000229.JPG
    马培生老师在门球圈里不仅是领导者,还是一名积极的推广者和普通的参与者。在赛场上,他作为军队退休干部门球队的召集人,老当益壮,神采奕奕,还经常亲自带队,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不俗的成绩。在门球协会领导岗位上,他注重培养接班人,追求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对门球事业可说是矢志不渝。余杭门球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离不开马老师的默默奉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老师的执著付出,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奖,如2007年被评为中国门球协会(1987至2007年)优秀教练员,2010年荣获杭州市老年体育工作(2006至2009年)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又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杭州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马老师与门球的不解之缘,造就了余杭门球事业的领军者,造就了余杭门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更造就了余杭门球走出余杭,进入省、市门球的先进行列。(余杭区门球协会李文科、吴宗泉、朱梦月供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8-21 1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