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中国门球网 首页 专栏-福建展望 查看内容
网友必读资料室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美哉 三种球坪共存的社区

2016-5-25 17:18| 发布者: 福建展望| 查看: 126| 评论: 10|原作者: 福建展望

摘要:   据西北社区资深门球老师骆老惠琼的回忆,她早于三十多年前就参加了当时的泉州门球活动,曾经代表泉州征战省外。。。  
  据西北社区资深门球老师骆老惠琼的回忆,她早于三十多年前就参加了当时的泉州门球活动,曾经代表泉州征战省外。。。

    惠安县西北(街)社区的门球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社区开始就设有三个门球场,鱼贯式的铺展在绿荫丛中。近年来,为了适应各种赛事,逐把第二场地、第三场地分别改造为了半草坪、全草坪。 

  三种性质门球场地的并存,这在惠安乃至全国也许都属罕见。数十年来,社区的各届领导对门球活动都鼎力支持,挺是热衷。从当年西北街创办了的门球历史及其多年来在泉州的知名度,便可见一斑。

  沙场、半草坪、全草坪的“三足鼎立”,你知道这可谓与时俱进哦,它审时又度势,根据惠安地区各不同门球活动场所的习惯而存在而铺就的。呀,这是存在决定意识啦:因地制宜的根据赛事、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训练。。。

   西北社区,我近一个多月还未曾认真揣摩了。外出比赛归来,今天故地重游真的那种莫名的眷恋感油然而生:大院内近十棵南国特有的高大玉兰树,香味扑鼻而来;乳白色的含笑树花,棵棵含苞欲放;球场周边的丛丛茉莉花、月季花、玫瑰花在社区的花工辛勤栽培下点缀得如花似锦。。。

  我忍不住掏出手机,轻触手指。。。



  


IMG_20140629_075655.jpg
IMG_20140629_075614.jpg
IMG_20140629_075559.jpg
IMG_20140629_074154.jpg
IMG_20140629_074040.jpg
IMG_20140629_073128.jpg
IMG_20140629_073105.jpg
IMG_20140629_073044.jpg
IMG_20140629_073002.jpg
IMG_20140629_072932.jpg
IMG_20140629_072846.jpg
IMG_20140629_072815.jpg
IMG_20140629_072719.jpg
IMG_20140629_072711.jpg
IMG_20140629_073158.jpg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碧玉靓影 2014-6-29 18:35
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下练打门球,是极大的享受!
引用 伊犁河 2014-6-29 18:49
谢谢报道!环境真的非常优美,在那里打球真是享受!
引用 福建展望 2014-6-29 21:07
1伊犁河 发表于 2014-6-29 18:49
谢谢报道!环境真的非常优美,在那里打球真是享受!

感谢1伊犁河老师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引用 福建展望 2014-6-29 21:20
碧玉靓影 发表于 2014-6-29 18:35
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下练打门球,是极大的享受!

211947r8so7ovittfiant0.jpg 感谢碧玉靓影老师的肯定和鼓舞,谢谢!{:soso_e183:}
引用 门球樵兵 2014-6-29 21:45
哇,这地方好美啊、门球人好幸福。不过,30多年前就在当地打过门球,您被忽悠了,可能有点失准。恕我冒昧了,谢谢老师报道¡
引用 碧玉靓影 2014-6-30 07:06
福建展望 发表于 2014-6-29 21:20
感谢碧玉靓影老师的肯定和鼓舞,谢谢!

untitled%E6%96%B0%E5%91%A8%5B1%5D.png.thumb.jpg 早上好!
引用 福建展望 2014-6-30 07:43

老师早上好!
引用 福建展望 2014-6-30 08:01
门坛樵兵 发表于 2014-6-29 21:45
哇,这地方好美啊、门球人好幸福。不过,30多年前就在当地打过门球,您被忽悠了,可能有点失准。恕我冒昧了 ...

   门坛樵兵老师好。为了对门球运动的负责,为了赋予当地门球历史开展的真实意义,我昨天发帖前特意再一次访问了我们的资深门球老师骆惠琼,她今年81岁,1983年已经在泉州门球队了;当时莆田门球几大姐也挺闻名的,骆老师非常感慨的说道。。。
  
  感谢您的关心!

引用 向往 2014-6-30 09:01
谢谢报道!环境真的非常优美!三种球场并存真好,可以适应各种场地打球比赛!
引用 福建展望 2014-6-30 09:05
向往 发表于 2014-6-30 09:01
谢谢报道!环境真的非常优美!三种球场并存真好,可以适应各种场地打球比赛!

感谢向往老师的关注和欣赏,谢谢!

查看全部评论(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