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规则实行的得分不封顶规定是画蛇添足
门球以得分取胜为原则。在规则的历史上,先后实行过,得分封顶和得分不封顶两种办法。采用得分是封顶好,还是不封顶好?是各有说法。但迄今为止多数门球人还都认为,还是不封顶的办法好。于是才有了现行的2011规则。但出人意料令人费解的是,推行得分不封顶的初衷应是鼓励比赛双方多得分得高分。照理应该出现双方努力多得分和以高分取胜。但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比赛中双方都不忙着自己得分,尤其是占优方,只顾着阻止对方得分。这与设立得分不封顶的初衷正好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在现实中,大家看到的情况是:有封顶时,大家都抢着得分;不封顶时,大家反而不去积极得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果我们重新考虑一下问题会发现:先前的封顶规则以每球5分封顶,每方以25分封顶;规定每方以25分封顶,不会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出麻烦的只是规定每球以5分封顶。因为规则规定,一方得5分的球,会被请出场,失去在场上继续比赛的资格。因此派生出一种怪异的战术,当一方有个过了三门的球时,另一方会主动替它撞柱得分。得分取胜变异成了失分取胜。新的2011规则,针对这个问题,取消了每球5分的封顶规定,同时也把每方25分的封顶规定也一并取消了,要让得分不再受到封顶的束缚。
可是,取消了每方25分封顶的规定,实行总分不封顶,看似彻底打破了封顶的约束,实际中却是事与愿违。因为没有了25分的取胜目标值,比赛以得分取胜的原则,变得目标不确定了,一方得多少分能胜,谁都说不准了。结果就出现了上面所说情况,不忙着得分,只顾着阻止对方得分。一场得分的比赛,变成了阻止得分的比赛。
凡事总有个度,物极而反。本来取消了每球5分的封顶规定,正确纠正了规则中的错失,已经恰到好处;然而又把每方的封顶规定也一并取消,是多此一举,患了画蛇添足的毛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