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1610|回复: 1

登稷王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1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稷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稷山县城西城,创建于元代,是为纪念农业始祖后稷所建。

   

     稷山县在春秋时期为晋国稷邑,《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即此。汉代分属闻喜县和皮氏县,直至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始置高凉县,属东雍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为稷山县,属绛郡,县治也由原来所在的玉壁城迁至汾水北岸的今稷山县城。

稷山县得名于县南的山峰稷山,今称稷王山。晋代杜预在《左传注》中就提到“今闻喜县西五十里有稷山亭。”《后汉书·地理志》也有同样记载。《水经注》:“汾水又经稷山北。在水南四十许里。山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西去介山十五里,山上有稷祠,山下有稷亭。”可见“稷山”早在成为县名之前,它就已经在文献史料中频频出现了。

    而“稷山”来历还要古老,它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神话传说时期的后稷。

    后稷是周族的始祖,相传他是由帝喾的元妃姜?“履神人足迹”所生。但他生下来却很不幸,帝喾认为,踏神人足迹受孕的孩子必定不祥,于是命人将他从母亲怀里夺下来,抛弃在狭窄的小路上,想让过路的牛羊把他踏死,可是过路的牛羊看见这孩子都绕着走过去了。人们又把这小孩丢弃在寒冰上,想把他冻死,可是马上就从天上飞来两只彩鸟,用羽翼把他保护起来。姜?听说后,觉得很神奇,便又命人把小孩抱回来抚养,因为他几经抛弃,故取名为“弃”。

    弃幼小时就喜欢作春种秋收的游戏,并悟出了不少种收耕作的道理。长大成人后,就立志于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教人们耕田稼穑。当时人们主要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经常因为食物不足而忍饥挨饿,他们看到弃的农业成果,都很敬服地向他学习。后来帝尧听到他的名声,还专聘他作农师,指导部落的农艺,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后稷”。

    晋南的汾水流域是后稷教民稼穑的主要地区,其后发展成为周族的发祥地。周人长期活动于此并为纪念他们的先祖后稷,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如稷山县境内的稷王山、稷王庙、稷亭、闻喜县的姜?墓、后稷被丢弃的冰池村、新绛县阳王镇稷益庙、纪念后稷裔孙古公?父的古堆泉、古水等等。

    据专家研究,《诗经·公刘》记载了后稷曾孙公刘“于?斯馆”,这里的“?”就是“?”,得名于“汾”。纪录周族开国发展的著名史诗《诗经·?》,乃记录了古公?父率领族人由汾河流域迁居于岐的历程。为此,专家对周初历史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周人盖起于冀州,在大河之东”(钱穆《周初地理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原古称“大卤”《左传·昭公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专家研究认为“大卤”是“大周”的误释。在金文中“卤”与“周”字形极为相似,历代学者常把“周”误作“卤”,卤与鲁同音,因此又把周围误作鲁国。因此,太原古代又称大周,也是周人活动过的区域。再从田野考古的角度看,陕西周原没有发现早周文化的遗迹,而在太原光社遗址出土的器物却有早周的作风。邹衡先生分析:“先周文化的联裆鬲是从光社文化来的,而绝对不可能相反。”他还说:“它们之间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太原又名大周还有着考古学的依据。

    还有,古文字“周”也是田中种植的形象,字中“纵横者,阡陌之象也”(周法高《金文诂林》)。这些都展示了周文化的光辉历史,也是为了纪念后稷这位伟大的中国农业的奠基人。


点评

这个颜色花眼,看不清字。  发表于 2014-1-13 10:5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1: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是的,{: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4-5-7 14: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