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3216|回复: 24

李嘉诚直接打掉了美军一个航母舰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4 1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嘉诚直接打掉了美军一个航母舰队www.k618.cn 编辑: 雷静 2013-11-04 08:23:00 军情谍报
内容提要:经济危机就是“三个壶两个盖”。全世界普遍被接受的财富,也就是黄金和石油等资源,就那么多。

  经济危机就是“三个壶两个盖”。全世界普遍被接受的财富,也就是黄金和石油等资源,就那么多。而生产力却发展很快。
  中国的快速发展是西方的噩梦。凡是中国人能够生产的,西方都要“降价”。 而现在几乎没有中国不能生产的。
  如果要从经济危机中恢复,中美欧,三个里面要倒一个。当然在这之前,中美欧三个之外的,都要倒。 已经和正在倒的是中东,南美,非洲,印度,日本、韩国,菲律宾。。。但是这些国家一起也不够填牙缝。
  中美欧三个大个子中,欧洲的债务问题最差,美国其次,中国最好。 如果欧洲倒了,中美就得救了。
  有个故事,两个朋友在深林里遇到了熊,一个马上蹲下绑鞋带,他的朋友说:没有用的,你跑不过熊。 他回答,我不需要跑过熊,只要跑过你就可以了。
  因为欧洲的债务实在是太大,所以,美国自信可以跑过欧洲,居然在国债之外,进行QE。QE了最少2万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1: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从中国大规模撤资 做惊人预言
  在他的第二故乡、商业中心香港,世界富豪李嘉诚因其敏锐的金融头脑而被称为“超人”。“超人”是不是要离开中国、前往欧洲了呢?
  据美国媒体10月25日报道,随着关于李嘉诚出售、试图出售或者计划出售他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公司、楼房和其他资产的报道大量涌现,这个问题引发人们的极大好奇。这些资产属于他所建立和控制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有限公司所有。
  令很多人惊讶的是,在出售中国资产的同时,过去三年,李嘉诚向负债累累的欧洲进行了价值180亿美元的新投资。
  只今年一年,和记黄埔谈成、或已经完成的总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交易就有五项——其中多数是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英国的水处理和天然气配送,以及遍布全欧洲的电信资产。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1: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学 发表于 2013-11-4 11:19
  李嘉诚从中国大规模撤资 做惊人预言  在他的第二故乡、商业中心香港,世界富豪李嘉诚因其敏锐的金融 ...


  不管怎样,“李嘉诚陆续撤资和出售资产正在引发猜测,”李嘉诚的公司近日同意以7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位于上海的东方汇经中心。
  “该次资产出售,是李嘉诚近三个月来对内地及在港资产完成的第三次大规模抛售。”这些是“不完全”的统计。
  在人们不确定大陆房地产泡沫规模到底有多大之际,李嘉诚“看空内地楼市”并“撤资香港”。
  而最近的房地产抛售还不是李嘉诚的全部动作。和记黄埔还计划出售屈臣氏集团部分或全部业务,屈臣氏是全球连锁店,有超过1.1万家个人护理店,和记黄埔希望通过屈臣氏集团上市筹得高达126亿美元资金,它的上市有望成为自2010年以来亚洲最大的一次IPO。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1: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学 发表于 2013-11-4 11:20
  不管怎样,“李嘉诚陆续撤资和出售资产正在引发猜测,”李嘉诚的公司近日同意以7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 ...


  “我爱香港。长江、和记一定不会迁册,好久好久的将来都会在香港,”李嘉诚如是说。
  但李嘉诚也对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前景做出了一些比较黯淡的预测。李嘉诚说:上海新建的自贸区将帮助上海赶上“甚至超过”香港,速度会以比大多人想象的要快。
  这将对“香港产生巨大影响”,李嘉诚说。“它囊括了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金融服务。当人民币可以完全自由兑换时,它将惠及上海的发展。”目前来看,没人确切知道9月底正式开放的自贸区到底能带来什么,但很多人都在好奇地观望。
  为什么要向很少有人看好的欧洲投资呢?“李嘉诚从来是一个资产交易者,而现在看上去是抛售的好时机。”。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1: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各大银行开始闹钱荒 房地产泡沫即将崩盘
  导致房地产崩盘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国家政策,而是市场的力量。在这其中,釜底抽薪的力量是美国退出QE政策。
  2000年以来,中国房价一路上涨的最大推力就是整个社会的资金面太宽裕,这些钱大都是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被美联储绑架而超发的。
  回想一下,从2001年入世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0亿增加到10000亿美元,之后,美联储开始疯狂的使有宽松的货币政策,先是大幅下调基准利率,之后是QE1、QE2,扭转操作、扭转操作延期,QE3、QE4,美联储连续放水之后,全球通胀形势异常严崚,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从10000亿暴增至33000亿,试想一下,在这五年里,全球形势极差,中国企业能创造多少顺差?外商投资又能增加多少?这些外汇储备中的绝大多数还不是来路不明的热钱?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1: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要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支持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力量没有了。
  以前,房地产市场是重要的吸纳热钱的“池子”,有大量的投机的海外热钱撑着,国内的投机资金也在跟着起哄,房价自然很难跌下去。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美国要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了,中国外汇储备单边增长的日子结束了,随着热钱的外撤,支持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力量没有了。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开始补刀了。央行这一补刀不要紧,各大银行开始闹钱荒了。试想一下,热钱往外一走,各大银行进来的钱就少了,6月底为了对付考核银行需要的资金量又比平时大,可之前贷出去的款呢,又回不来,银行只好在同业拆借市场上抢钱了。
  应该说,央行现在还不算狠,随时美联储QE政策的全面退出,在明年6月份以前各大银行都得过紧日子。存款准备金率肯定会下调,但下调的节奏一定快不了。如此一来,国内的投机资金也要断奶了。没有投机资金的支撑,房价还能撑得住吗?如果能,那永动机就可以造出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1: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压房价的第二股力量来自保障房。大规模兴建保障性住房是从2010年开始的,但是,一开始各地方上都不积极,不但房子的量小,地理位置也偏,情况从2011年开始发生变化,现在,各地上马保障房的速度和力度都起来了。从今年秋天开始,保障房大量上市的时代来到了。国务院早就说过了,5年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3600万套是个什么概念?全国每年需要商品房的量大约是800万套,也就是说,未来5年,光保障房就基本够住的了,如此一来,开发商的房子卖给谁去?
  一方面,推动房价上涨的资金力量没有了,另一方面,市场需求被保障房抽走了,房价将何去何从?跌是必然的。
  随着房价的下跌,砸盘的力量会出来。这股砸盘的力量是谁呢?就是那些房叔房婶房大爷们。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1: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房地产泡沫崩盘已是必然。
  刘志军案爆出来以后,刘一个人手里的房产就有370多套,之后又有新闻爆料称,全中国拥有300套以上住房的人有五六万之多。如此算来,光有300套以上住房的人手里持有的住房就不下两千万套!拥有三十套五十套的人有多少?有三五套住房的人有多少?这些房源加起来怎么算也不会少于5000万套。以前房价不跌的时候,这些人抱着房子不卖,如果房价撑不住了呢?他们还会抱着不卖吗?恐怕这部分人卖起来比谁都积极!
  如果房价跌开了头,会跌多久呢?我们可以算一下账,保障房有3600万套,加上估算的房叔房婶手里的5000万套,一共8600万套,如果中国老百姓每年需要800万套,光这些房子都够十年的销量了,照此推算,房价跌十年不奇怪。
  综合来看,房地产泡沫崩盘已是必然,90%的房地产企业都会倒闭。一切已无可挽回。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1: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钱荒竟让中国出此猛招
  对于新政,特别在寻求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上关注了许久,很显然城镇化的问题,出于目前已经过于敏感甚至标签化了的脱缰野马房地产的,话题明显滞后,就最近出现的钱荒,和央行不托底的强硬政策,看出似乎新政在经济上出招了,也就是说这轮改革是从金融上着手的,其实质在打破金融垄断及其各自为政恣意妄为,当形成新的金融运作机制和秩序。
  或许朋友们说,哪一次经济改革都是从金融改革开始的,可以明确的说上任经济掌门人至少在十年里都是修修补补,全是一种出于稳定的怀柔政策,几乎就没有改革。现在回过头来琢磨其点点滴滴的言行举动,其实是政治上的激进派,经济上的保守派,把一个已经发挥了最大效用的经济措施用烂了,以至于搞得一个国家上上下下都十分拘谨,火药味十足。
  十年发展依然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话是这么说,而到后期几乎是扩充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四万亿拉动经济政策的时候,财政部就说,手面没有一分多余的钱。自然就只靠发行货币扩大信用了,几年下来,广义货币M2居然由65万亿飙升到110多万亿,不形成通胀才怪。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1: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此,一个方面正常的金融注入由于利率和回报问题低下,进入不了实体,相反实体固有资金却向房地产转移,比如重大国企和驰名民营企业热衷房地产,无疑就是萎缩当应该发展的实业主体。这一切尽管是人为决策,但金融却充当着急先锋,说不好听就是为虎作伥。
  客观上中国的金融不独立,也无需独立,就当有政策调控性,在二次财富分配上还发挥重要作用,在历史上银行是循规蹈矩的,感觉都是国家的,故此多年来银行的风险几乎等于零。就是最近几年,明显陷入房地产陷阱当中,还是没有风险,因为背后依然有政府托底,动辄的注入,完全可以弥补一切人为经营上的亏空。
  金融最怕托不了低,就是存贷差额能不能保住正常的货币需要量,如果不能承兑那么就发生严重的信用危机,出现挤兑风。在西方这个风险是自己担待的,而我们都有人民银行托底,就是必要的时候注入,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完全不一样的金融风格。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胡乱放贷,因为政府都会买单,这次政府不想买单了。由此可倒逼银行业的自我发展
  而这些年,货币回笼出于拉动经济的需要,一直高超额发放的,也就是说库存货币并不多,人民银行的注入纯粹就是一种发行,故此中国金融一直处于超通胀迈进的地步。你看看在08年所谓的四万亿拉动,其实那个时候财政部根本就没有余钱,全是发行,货币的杠杆作用,激发地方预期的9万亿信用货币投放,其实都是虚的,是空转,这不是开仓放粮,是实实在在的,就如此空转,所以风险性很大,但效用和最终的归宿却和西方独立银行下的一样,催生了必然的财富垄断,故此中国的金融已经不伦不类了。
  你看在世界福布斯财富榜上,哪一个中国的榜上有名的不与房地产有关,而房地产其实就是金融扩大的一个标签,现实的存量货币已经绑架中国经济,比如炒作,是一部分人利用金融资本恶意获取高额利润,但严重影响了一般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包括高房价,什么姜你军,蒜你狠,苹什么,这一些根本入不了经济一般秩序的事件。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这些例证,在西方经济均衡或相对自由化经济条件下,出现诸如此类的一个畸形问题,比如香港的奶粉,欧洲国家的房价问题,都足以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混乱,严重影响整个经济,再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房贷二级债务市场崩溃,实际就是虚拟炒作而后托不了低,引起恐慌,导致美国全面发生金融动荡。
  但在中国,由于政府的调控,特别是托底,即便是市场组合和优胜劣汰要淘汰的产品和行业,一旦政府介入一定会重新回到市场,故此中国的货币如此高通胀了,还是结构性的。其实还是中国制造阶段打下的底子,比如工业品,一般性随技术的进步,必然处于价格下滑,就如此还可以看到人民币内涵的一面,否则早崩溃了。
  但如今各行各业都无法承担这种通胀了,比如,房地产的通胀引发的建筑行业人力工资高涨一块,无疑冲击各行各业用工,简单化的技术收益远比高精尖技术行业的工薪高,这无疑就是一个负的传动效应,无益于一个国家科技和技术的进步,进一步的脑体倒挂,造成新的不平衡。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这些例证,在西方经济均衡或相对自由化经济条件下,出现诸如此类的一个畸形问题,比如香港的奶粉,欧洲国家的房价问题,都足以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混乱,严重影响整个经济,再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房贷二级债务市场崩溃,实际就是虚拟炒作而后托不了低,引起恐慌,导致美国全面发生金融动荡。
  但在中国,由于政府的调控,特别是托底,即便是市场组合和优胜劣汰要淘汰的产品和行业,一旦政府介入一定会重新回到市场,故此中国的货币如此高通胀了,还是结构性的。其实还是中国制造阶段打下的底子,比如工业品,一般性随技术的进步,必然处于价格下滑,就如此还可以看到人民币内涵的一面,否则早崩溃了。
  但如今各行各业都无法承担这种通胀了,比如,房地产的通胀引发的建筑行业人力工资高涨一块,无疑冲击各行各业用工,简单化的技术收益远比高精尖技术行业的工薪高,这无疑就是一个负的传动效应,无益于一个国家科技和技术的进步,进一步的脑体倒挂,造成新的不平衡。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中国的富翁,金融垄断都是政府造就的,这个面子还得政府来撕开,不再是维持他们的心里需求和包容他们的行为模式,就得断血,停止供应,至少不把错误的一边倒政策延续下去。
  银行和小客户,特别一般平民存贷关系当继续保持,比如在信贷上。最近明确居民第一套刚需房屋信贷还可以继续扩大,这就给新一代年轻人,提供了方便,这是积极性的。
  甄别内涵,对实体还可以采取宽限,或财政贴息及财政担保的方式继续输血,而对空转,其实就是纯粹的金融获利的,必须严控。
  可以试图形成银行资产剥离资产制度,形成纯金融性机构和实业融资机构分设,把虚拟的完全剥离出来。美国的就是这样,就有应对服务中小企业性质的金融机构,根本不存在投机问题,自然大家风险都小。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西德经济学家艾哈迈德就凭借货币改革,一夜间唤醒了在二战废墟中沉睡的西德经济,就是破解旧货币,发行新马克,根据社会各阶层首先是生活,再到发展的程序比例限额兑换,形成社会的相对平衡,突然间形成很大的发展空间。
  美国在上世界初的破解一系列石油,铁路,电报,邮政,货运大王,就是通过打破垄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自然当是中国采取行动了,可能的话,一招下去,满盘皆活。
  新政经济掌门人的此举实则就在打击中国投机,就在旁敲侧击的破解中国房地产市场,还让你无话可说,所以此举明显就在一步步断掉非实业资金链,大幅度减小预期的行为,就是要让相关的人怕,比如说浙江曾经出现的跑路事件,当初是政府去托底了,而后就不能再搞买单的事情了,看似稳定了一片,然而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意识,其实就是纵容过分投机者绑架中国经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28 04: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