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九月九 特殊意义
为何说林彪之死是中国当代史的转折点?2011-9-09 10:32 来源:[url=]凤凰网[/url] 评论 [url=]0[/url]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核心提示:那么还有一点关于林彪,“九一三”事件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一个转折点。林彪事件,就是“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东从精神到身体,已经接近崩溃了。因为很明显,全中国的人民,包括国际社会都看到了,毛泽东自己选定的接班人,为什么会背叛他?为什么会跟他发生你死我活的斗争?文化大革命实际上再也搞不下去了。之后,就有了1976年逮捕四人帮,就有了1978年中国彻底改变自己的这个国策,对外开放这样的一种进程。
9月9号:毛泽东留给中国哪七种无价遗产?2011-9-09 11:01 来源:[url=]搜狐网[/url] 评论 [url=]5[/url]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
第一是骨气骨气, 这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一个有尊严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精神品质。骨气, 说白了,就是要有脊梁骨;没有脊梁骨, 只有任人欺侮,任人宰割,任人凌辱,是一个永远站不起来的可怜虫。毛泽东的一生,是挺起脊梁、进行战斗的一生,是永不向强权和邪恶势力低头的一生。在他的领导下,1949年 中国人终于“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挺起了脊梁,尊严地立于大国之林,永远告别了屈辱挨打的时代。 第二是志气毛 泽 东一无高贵的家世, 二无显赫的学历,但他一直胸怀大志。志向,就是人生的目标,然后百折不回,力求实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壮年以后直到晚年,由于已经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中国人的领袖,所以他的志向,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中共党员和中国人的志向。
第三是勇气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史诗般的军事壮举和奇迹,长征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说有多困难就有多困难。例如,***以事实生动地形容说,长征路上,“天上每天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 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然而, 红军终于冲破重重障碍,克服了一切困难, 取得了最后胜利。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胆识?! 毛 主 席的理论勇气和战略勇气成就了中国革命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 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以照抄照搬, 一切都要靠自己敢于创造, 敢于试验, 敢于实践,敢于牺牲。毛的理论勇气和战略勇气, 初见于两万五千里长征, 再见于抗日战争, 三见于三大决战, 四见于五次对外决战。每一次决战, 都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一次飞跃, 都是一次理论和战略的突破。特别是晚年的反帝反修, 更是一次巨大的理论和战略的飞跃, 因为当时的中国是在美苏两霸的重重围堵之下,要冲破美苏封锁,结果毛还是像他领导的历次斗争一样, 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第四是才气才气算不算是一种道德品质?儒家将智包括在五达德(仁义礼智信)之内,可见也是一种德性,一种精神品质。毛的才华是多方面的,而且都是超凡的才华!他是中国历史上甚至人类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具有军事、哲学、文学、政治等多方面综合性超凡才华的旷世奇才!集众美于一身,才能使他特有的骨气、志气、勇气有用武之地。试想:他的军事才能,如果不是加上他洞见机微的哲学智慧和富于想象力的诗人浪漫奔放的性格,恐怕也成就不了他的“战神”和比美孙子武圣的地位。
第五是土气我所说的土,不是土包子的土,而是乡土的土,可以理解为国情、民族风格。毛的这种土气,体现在他为人行事的风格上,体现在他革命治国的思路上。例如,毛被充分肯定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就是将欧俄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本身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国情就是土气的一种体现。长征时期,留俄的中共总书记博古的主要错误,就是在军事上盲目地听命于一个共产国际派来的,对中国历史、政治、社会、军事传统一无所知、完全照搬西方和俄国革命军事经验的德国顾问李德的瞎指挥,以致同中国的国情格格不入,致使红军几乎遭受覆灭的命运,被迫长征。最后,还是靠毛的土法子,游击战,才挽救了红军,引导中国大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缔造了新中国!
第六是正气他一身的浩然正气来自他大公无私的理想,来自于他一心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为人类解放的高尚道德情操。这决不仅仅是句政治口号,而是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中,并身体力行。他一家有六个亲人为革命牺牲,包括他的爱妻杨开慧和长子毛岸英 。
第七是王气也就是王者之气。以德服人者王,这是中国儒家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他晚年济弱扶倾的反帝反霸事业,使他不仅在第三世界赢得了崇高声望,也赢得了第二世界和第一世界政治人物的由衷敬佩。(佚名)
红军史上级别最高战斗:七元帅两百将军参战2011-9-09 10:22 来源:[url=]凤凰网[/url] 评论 [url=]0[/url]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核心提示:红军长征途中,在一渡赤水前,中央红军与川军在贵州习水县土城镇的青杠坡打了一场恶战,共和国的三任主席、十大元帅的七位都曾参加了这场战斗。
-
本文摘自《军事文摘》2009年第2期,作者:佚名,原题:《我军历史上级别最高的一次战斗》 红军长征途中,在一渡赤水前,中央红军与川军在贵州习水县土城镇的青杠坡打了一场恶战,共和国的三任主席、十大元帅的七位都曾参加了这场战斗。
青杠坡距离红军一渡赤水的土城只有3公里,属战略上的“咽喉要道”。现在有一座纪念碑高耸在一个山坡上,那是为纪念在青杠坡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修建的烈士纪念碑。曾有一幅长联这样记载: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赤河育英杰,肝胆照天地,老区儿女,继往开来,矢志不渝。当年在青杠坡战斗中受伤并在战地医院疗过伤的张震将军,题写了“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碑名。
7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激战,双方各伤亡3000余人。这场战斗是遵义会议后毛主席亲自参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因情报有误,形势对红军极为不利,朱德总司令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战斗。后来,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当机立断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这是我军有史以来参战人员“级别”最高的一场战斗,参战人员包括:党的两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共和国三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杨尚昆,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五任国防部长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耿彪、张爱萍,十大元帅中的七位——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以及陈云、董必武、林伯渠、胡耀邦等共和国元勋,200余位将军。
(老北摘自《老年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