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门球小雷 于 2013-6-5 15:04 编辑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记门球场管理员吴彰培老师 我们建德市门球场多,地域分散,管理难度大。露天场地是开放式的,有些球队来练球,练好以后场地的后续工作就往往受到忽视,或者是草草了事,虎头蛇尾。而我们的吴彰培老师总是将没有平整好的场地拖平,将记分牌整理整齐,将所有的器材归位,才最后一个离开。 去年八月,杭州市老年体协主席、杭州市门球协会曾东元会长来建德市视察老年体育协会工作,来到了江滨门球场,看到这两块室内门球场一尘不染,场内所有物品排列整齐有序,赞不绝口,对建德市门球分会会长陈宝珍说:“你们的场地管理真好,一定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吧!”陈会长汇报说:“我们的所有门球场都实行自主管理,建有一支门球场管理志愿者队伍。” 说起志愿者队伍,创建这支队伍的人就是吴彰培老师。门球协会没有经费,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门球场的管理员都是自愿的,没有任何报酬,连平整泥沙场地用的拖耙都是自己动手做的。还有锄头、畚箕、苕把等一应用具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或者自己花钱买来的。我就看到过吴老师用一只硬纸箱做成两只畚箕用来捧沙泥。下过雨以后,由于排水不畅和场地高低不平的原因,就显得坑坑洼洼,有些地方积水,有的地方成了水潭,如果是前一天晚上下雨,那么第二天早上如果不下雨的话,第一个到场地的肯定是吴老师,他第一个任务就是用锄头挖出排水沟,将场地内的水排出场外,排不出的水他就用苕把扫开来,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让水加快蒸发。然后就从他用塑料布盖好的小仓库下面将干的沙泥一畚箕一畚箕地捧出来,将刚才挖起来的沟壑和坑坑洼洼填平,再用自己制作的拖耙将整个场地拖平。看着他躬着身拖着沉重的拖耙,白发在风中摇曳,一步步艰难地蹒跚前进的时候,又有谁不为之感动,为之动容!当东方露出第一沐阳光,老年朋友们来到门球场享受着门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时,我们的吴老师却累得已经气喘吁吁的坐在旁边,看到其他老同志快乐地运动着,他满足地笑了。最悲剧的是,他刚将门球场地整理好,突然又下起大雨来了,一个清早的劳作,不为人知,不为人晓,就这样杳无音息地消失了,挂在吴老师脸上的是雨水、汗水还是泪水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也许三者掺和在一起了,分不清是雨水、汗水还是泪水。平时,门球场上的狗粪、狗脚印、小孩子跑进来玩过后留下的人造山壑河流痕迹,风吹落的枯枝败叶,居民楼上的天女散花······样样件件都是吴老师不辞劳苦的清理。 吴老师早已经过了八十岁高龄了,他这样的奉献和劳作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风里雨里的坚守,无怨无悔、不放弃、不动摇。他说:“我一辈子都没有要索取什么,一个人的余生只想为别人多做点什么了。”后来,他感到自己的年纪实在是大了,就建议成立‘门球场地志愿者服务队’,他在200多人的门球人中,根据自愿报名的原则,精心挑选了17名队员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在他的带领下每个月都组织几次义务劳动。但是平时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还是我们吴老师记挂在心,有作有为。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老城区的改造,各级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对老年体育工作的重视,建造了一些人造草皮门球场,那些沙泥门球场也就罕有人迹了。为了更好的对门球场进行管理,也考虑吴老师年纪大了,门协的领导经过考察筛选,提议欧阳聚山与陈云文作为吴老师的助手和徒弟。吴老师这下可开心了,爱的接力棒有了传承人,又有了那么漂亮的人造草坪门球场,多年的梦想成真了。当他第一次踏上人造草皮门球场时,在门球场上蹦蹦跳跳,喜不自禁,看他那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的样子,活脱脱是个老顽童。 人造草皮门球场是封闭式管理的,我们的室内门球场是利用桥下空间建成的,也常常遇到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如开门和关门的问题,早上要来得早,中午回去要迟,下午来得要早,傍晚回去要迟。有的时候遇到刮风下雨、冰霜雪冻、公交脱班,偶尔迟到几分钟,理解你的人还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就给你脸色看了。有时门球场该关门了,有些人却球兴正浓,你只好奉陪到底了。洋安桥下门球场三面都环马路,马路上人来车往灰尘也多。杭州老年体协曾东元主席看到我们门球场整齐有序,一尘不染,那是我们的吴老师和他的两个徒弟,每天都用抹布在四周的花岗岩凳子上不停地擦出来的。遇到比赛的时候,运动员中午饭带进场地来吃,光那些一次性饭盒,食品包装袋就是几垃圾桶,将垃圾送到马路对面的垃圾收集箱就够他们师徒跑几趟了。还有脱落在地上的瓜皮果壳、食物残渣,那还得他们拿着畚斗一粒粒、一片片地去捡起。还要烧开水,送开水,挂横幅,搬桌椅,洗厕所,一天到晚都在忙碌着、服务着。 天下大雨时,桥上的水来不及排出,就直接顺着桥沿流进门球场,门球场的下水管堵塞,在吴老师的指点下,他的两个徒弟跪趴在地上,光着膀子,下巴紧贴地面,手伸进下水管,将沙泥、塑料袋等一点一点的抠出来。水排出后,沉积在门球场上的泥沙又是他们用自来水一遍又一遍的冲洗干净。看到门球场的管理有了这样负责的传承人,吴老师的脸笑得就象晚霞中最美丽的一朵云彩——温馨又从容。 吴老师在退休前职业是教师,一生的职业习惯养成了他对新人的关注和培养。他是门球场上的热心人,不管新人来自那个球队,只要遇到他,都会一丝不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积累了十几年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告诉他们门球运动易学难精,打球和人生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得有失,即使是门球高手也得失平常。要用平常心来学习打门球,只要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善于观察别人打球,肯动脑就能打好门球。在他之后来打门球的人,可以说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他的教诲。当新手来练球时,胆子小,怕打不好球让人埋怨,不敢上场比赛,这时吴老师就鼓励动员他上场,即使没有位置,吴老师就主动退出,让新手顶替他上场。有的新手打球失手,让别人指责得几次哭着离开球场,而每一次都是吴老师苦口婆心地将其催回。说:“门球是个集体项目,每一杆球都与球队胜负息息相关,还决定你球队的人在这场比赛中有没有机会打球。每一个门球人,都是沿着排斥——默认——欢迎这样的路走过来的,要打好门球,心理承受能力要强,不经磨练难成就门球人。”他字字句句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近两年,经过他精心调教的就有两人选拔到市门球队。他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他这个当老师的所想要的结果,高兴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我曾经私下里问过吴老师。我说:“吴老师,你年纪这么大了,还一年到头地泡在门球场上为大家服务,究竟为了什么?不感到累吗?”他告诉我:“一天的劳累可以换来一晚的安眠,一生的操劳可以换来一辈子的安宁。”奉献别人,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人生理念。啊,奥秘原来在这里,真的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周育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