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韵风采 于 2013-5-24 23:43 编辑
《就事论事》 印象·开州 (6) 吾本不是开县人, 璧山藉贯蓉城生。 盖因随父迁此地, 算是半个深扎根! 盛山以盛字命名的山、迎仙山的美丽传说、大觉寺和岩观音的晨钟暮鼓、两广总督兵部尚书李宗羲李大人的乌龟神碑……开县优秀的文化遗产万万不可遗忘呦! 求实说,开县我历来对其脍炙人口的别称——“举子之乡”、“帅乡”、“柑桔之乡” 耳熟能详,其他人文地理却知之不多。但毕竟来开县已有半个世纪了,就我印象最深的谈谈。 吾自幼在长江边长大,泳技精进。一到开县,就被那一清一浊、绕城交汇而东去的两条河流所吸引。尤其是发源于东北部喀斯特地貌山区的清江(东河),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冬暖夏凉。那时,河里鱼类资源之丰,令人咋舌:常见鳡鱼过处,鱼儿惊逃上岸,路人俯拾而去;一根刷(吆)牛条子,结上钩线,一会儿就钓起一大串。自此,令我对刷滩(川溪游钓)痴迷了一生。 1995年,我偶见《人民体育出版社》旗下、中国钓鱼协会主办的期刊《中国钓鱼》杂志,从而产生兴趣,立撰“情寄溪流”(载《中国钓鱼》1995年8月期)一文以笔名试投而去。没承想,不久就收到了时任编辑部副主任兼主编的袁海娜女士来信鼓励。就这样,我走上了一条我钓、我吃、我拍、我写,如醉如痴已近20年的不归路(“刷滩人的世外桃园——白甲溪”,获“天下好钓场”2010年度征文三等奖);溪钓,也成就了幸福我一生的姻缘,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相关的人和事的素材! 开县属长江流域小江水系,物产十分丰富,过去公路不通,唯有经云阳县可通达长江的水路(改革开放,陆路渐盛,水运业终于废止,退出舞台)。那时水运盛极一时,帆樯穿梭,舟楫密陈,古渡口东河老关嘴大、小基头、北门粮库米码头、南河狗头桥客货码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炎炎夏日,船板凳(船工俗称)周身精赤,布块系腰以捂羞。但凡急流、险滩处:纤拉、背扛,豪情号子震天际;古铜、亮色,健硕肌体赛罗马(雕塑)!壮哉,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