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英英细语 于 2013-4-12 12:49 编辑
由镇江引发的思绪
大运河在这汇入长江,金山、焦山在这镇守长江,白娘子、法海在这借水斗法,美丽神秘、令人向往的镇江,我山长水远的来了,又匆匆地走了,只留下无限的感慨和无尽的回忆。在镇江的六天,我一直沉浸在友谊和感情的热浪中,只差没被融化掉。 一.民间办赛事,潜力可观 第一次参加网友赛,就看到了它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性。8片门球场宽松的撒在辽阔的草坪上,足见赛事的气势;主席台上,耀眼的“携手并肩、共铸辉煌、上海之春、中国门球网、版主联谊赛”,几排红色大字映衬在兰色背景上,足见赛事的正规;隆重的开幕式,以及20多块省、市、区代表队牌匾一举,足见比赛的规模。我认为这次赛事由中国门球网牵头,起决定作用的还要归功于出资承办的路润金老总,比赛的气势、规模等都取决于资金。几天来的吃、住也得到了众网友的满意和好评。 办门球赛事,特别是民间赛事,承办方是没有赚钱的。据观察,这次比赛虽然没用裁判费、奖金(前2名给的是红包),但场地租用和修整要花费了不少,那不规格的草地需要反复整理,我26日到球场还看到有工人在修剪,更不用说前期花费了多少人工,而且还是很累人的。还有赛后的租车观光,也是要真金白银的。还有很多需要花费的地方,不是非承办人都能看到的。 “上海之春”路老总可说是尽心尽力了,任何的赛事,都会有遗憾和不足之处,我们在吃好、玩好后,看到的应该是比赛的圆满完成和镇江的美景,让那些不尽人意付诸长江东流水吧。对于上了年龄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心存感恩、身心愉快,与人为善。 尽管承办门球赛事,要出钱出力,还有被人说道之嫌,但民间办赛事方兴未艾,此落彼起,最近似乎每月都有。是因为门球人中有一大批热血人士,愿为之尽心竭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象候鸟一样,哪里有比赛就飞向哪里。更有象路老总一样的豪情侠意之人,慷慨解囊承办赛事。如今人们手里有钱了,想得更多的是幸福、健康、好心态,这不完全是仅凭金钱可以买到的。在镇江跟我住一房间的不老松网友,告诉我,去年为庆祝她70岁生日,女儿、女婿拿出2万元,让她办门球赛,当初她想邀请网友来参赛,与本市门协一商量,可门协的人说,请外面的人干吗,就我们本地球友庆祝吧。虽然也玩得开心,但范围小,影响力不大。这样小范围的个人办赛事,在我们广东也时常有的,我曾报道过广州“锦绣湘江三八门球赛”就是其中一例。看形势发展,今后这样的比赛会越来越多的,因为有门球人的需要,就会有门球赛的开展。 二.也谈天然草地 这次比赛的目的之一,是要版主们感受一下在天然草地打门球。回来后很多网友也谈到有了天然草地打球的感受,但具体是些什么感受,好象没听到说。还看到一些说法,现在感受了天然草地打球,可以去国际赛场争夺了等等。 我觉得似乎走入了误区,镇江草地与国际比赛草地,似乎不是一回事。这次参赛的人都知道,除1、2场地外,3至8场地是硬硬的黄土地,稀疏的小草在寒风中抖擞,与早期的人工草地差不多,所以大家都说就1、2场地不好打。而不好打的1、2场,不仅是因为草厚,主要是那些草不是球场上的草。开赛前还在反复剪草,厚厚的草剪掉了,粗硬的草根顽强的挺立着,运动中的球一碰上草根,马上转向,高手也望草兴叹。澳门的球场也是不很平整,可草与这草不是同一品种,再不平整也比这好打。 其实大多数的门球人对天然草地球场都不陌生,中冠赛的前几届、高东的门球公园、台湾、澳门、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的门球场都有中国的门球人在参赛,还拿过好几个冠军。现在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绿草地也越来越多了,但专用的天然草地门球场没见过,都是要比赛了,在足球场拉上线、钉上门,球场就有了。究竟适应不适应中国,这不能一概而论,中国这么大,北方的草长不起来,可南方的草照样茂盛。悠悠的白云,清清的微风,温暖的阳光,碧绿的草地,激烈的比赛,岂不让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早期的门球运动就有人说,绿茵茵的运动,到中国就成了黄沙滚滚,老头、老太吵吵嚷嚷。难怪年轻人不进门球场。 竞技门球也能在天然草地发展。在高东世锦赛上,广东松岗队对台北杨梅队那场球,广东队运用娴熟的技术,打出了11个双杆,全场压制对方,高比分取胜。2011年,在高雄门球场上,我又见到了台北杨梅队的球友,她们队以女队员居多,个个身手不凡,且长期在草地上练球,同她们谈起世锦赛那场球,她们也只是说发挥不好。不要因为在澳门亚锦赛上被别人拿了冠军,就说天然草地不合中国国情,大家都知道,门球赛的偶然性是相当大的。 三.亟待改进的裁判法 本次比赛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没有专业裁判员,每个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正是裁判制度改革成功的尝试。在基层的门球比赛中,也经常有运动员兼裁判员的实例。 2007年,我随队参加新加坡的全国门球年度赛,这是新加坡每年全国性的大赛,没有一个正式裁判员,规定是让刚比完赛下场的双方,各上一名裁判,主裁呼号,副裁拿着记分板,又看球又挡球又记分,2天的比赛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我认为不论何等大赛,只要组织得当,管理到位,紊乱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出现混乱不是因为没有专职裁判员,是制度和管理有缺陷,或是裁判的临场经验不够,处理不当。在我们市里的比赛中,也尝试过减少裁判员和运动员兼裁判员,赛事照样圆满完成。 门球比赛需要一支庞大的裁判队伍,这队伍又给比赛带来了较大的开支,现行的裁判制度阻碍了门球运动的发展和赛事的开展,精减裁判队伍势在必行,也是可行的。 四.有一种精神 “全体参赛者都是奉献之人~~~~自带四费参赛,是最可亲可爱可敬之人。”这是安邦网友概括本次参赛者中的一句话。是的,门球人是可亲可爱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是才华横溢的,网友中更是藏龙卧虎的。 通过“上海之春”赛事,我看到的太多太多,体会到的也是太多太多,难以表述。在中国门球网上大家写的都是肺腑之言,从字里行间我又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听到了热烈的问候,感受了闪着泪花的激动。我不必要再重复大家感动的人和事了。我想,大家可能也和我一样,人回到了家中,心还在镇江党校、镇江球场,在寻觅、在思索、在遗憾、在追求------ 我愿门球人的这种精神,永远保持并发扬。我愿门球人中永远是和谐友好的,有问题能相互谦让,相互谅解。通过在球场上的激烈竞争,输赢双方都能享受到幸福、友谊、健康、快乐!再次引用这段话:感恩帮助我的人,让我体会善良,感恩伤害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门球人也是会感恩的,这样我们门球界将是和谐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