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规则中,对战术有实质性影响的改动,主要有两处,一是取消“球双”, (场\队)只保留两次“门双”;二是得分不封顶,撞中柱得分后,下一个轮次该球仍可以继续进一门得分、续击,直至再次撞中柱得分。这些修改对战术有哪些影响呢?论坛上很多朋友谈了自己的看法,但见仁见智。笔者拙见,也简述于后,恳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首先,要冷静看待这些修改对战术的影响程度。既要看到其影响,需要改变的地方,要适当改变,不要墨守成规,死抱着老套路不变;又不能把其影响看得太大、太广,认为现行战术将“全部作废”。我的看法是,这些修改,对现行战术有深远影响,但绝不是“立即”、革命性的。 其次,要以本\对方的实际技术水平为依据,确定战术设计新思路。以笔者所能见到的球队的实际技术水平是:进一门后冲二门的成功率、进一门后自球落位接应球附近的理想位置,并擦打接应球,自球接近二门一号位或四角的队均成功率,均在50%以下,甚至仅有20%至30%。这样的技术水平,就想完全打破过去以抢占要隘、控制二门为主的战术,改为“全体直冲二门”,再冲三门,以求“不封顶”的高分,恐怕会欲速则不达,还可能为对方“不封顶”创造条件。这样的技术水平,目前,还得基本上运用过去的套路。新规则会促进远撞、冲门、擦边的技术的提高,等到技术水平提高了,进一门冲二门的成功率,队均稳定在75%以上之后,再思大的改变。但我也不是说,目前,“不封顶”对技术水平较低的队“没用、不可求”,我只是说必须“遇机会”,或有计划的协助、保护个别技术较好的队员实现之。不能不顾实力,为追求“不封顶的高分”,而去盲目强攻。 再以取消“球双”为例,我们执行此规定已经一年有余,但从多次较大的比赛看,开局基本上还是原来的套路,即1球占二门,2、3留球,4球占三门,5球留球,待下一轮3球接应。就是说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规则变了,战术亦应思变。愚以为,“球双”的取消,开局套路应改变。过去的开局模式,适合过去的规定,2球不进一门,是因为下一轮有10球接应,2球的控制范围几乎覆盖全场,2球留球很有利,执行新规则后,2球第一轮留球也同样有利;过去3球不进一门,也非常必要,主要是防止2、10两球为4球造双。过去的四角开局,3球进一门去四角,是因为有1、9球为其造双之利。总之,过去3球的留与进,战术设计者考虑的都是“球双杆”。现在,规则改了,4球双杆的威胁不存在了,3球还像过去那样,在2球的控制之下,不进一门,实在是不合算。3球第一轮进一门,下一轮它将至少有一个球接应,其作用不仅是抢关站位,有1 打3的先手,还可以擦边进攻。我们经过大家共同反复探讨、实验,设计出先攻方如下开局形式,在我们这“小圈子里”已经成为常用的基本开局套路。1球占二门0号位(或一、二号位),2球留球,3球进一门,去四角与1球隔门结组,这样,4球没有了占三门机会,只能留一门,或冲二门(去一角有可能被1球进三门后打掉);之后,不管4球、6球、8球进与留,只要没有出现卡门球,二门站位球没有被对方打掉,则5球一门留球,7球进一门,找3球结组,9球接应1球进二门,或占二门2号位。这样的开局,第一轮,先攻方利用先攻之利,抢占了所有要隘,将对方的“生存空间”压缩在极小的范围内。这样的开局,一般情况下,对先攻方有利。因为远冲二门、远撞和擦边技术,不是很高,先攻方抢占了要隘,后攻方强行夺取,成功率很低。 总之,新规则的执行,对现行战术有一定影响,但肯定是“渐进”的,不会是突然的。因为技术不会因规则的改变,一下子就普遍提高上去,得有一个过程,需要时间。新规施行初期,原来的战术套路,多数还得用,如一门留球,还得留,不能第一轮“一窝蜂”全上。只是数量、轮次会减少很多,因为,新规会“逼你”放弃以往的消极保守战术而改用积极进攻的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