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查看: 1538|回复: 0

起源中国的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7 12: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源于中国说

门球运动是从我国古代的“捶丸”演变和发展而来的。早在我国三国时代,就有一种“击鞠”的活动。到唐代就出现一种被称为“步打球”的游戏,与现代曲棍球十分相似。2007年河南郑州出土了两件国宝级的文物,唐代青花塔形罐,其中一件瓷器的腹部非常明显地绘有一幅古代“曲棍球图”。图案中的人物叉腿而立,右腿微曲,左手扬弯形球杆,左侧有一圆球,非常生动(如图1)。专家介绍,这种中国“曲棍球”在唐代称为“步打球”。
图1 唐代青花塔形罐  证明我国古代的步打球比欧洲曲棍球的历史要早得多。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打球作》写的即是“步打球”:“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无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拦处任钩留。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到了宋、元、明三代,这种步打球发展成“捶丸”。捶丸活动的最早记述,见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付锌的署名为宁志斋老人编写的专门论述捶丸的著作—《丸经》。根据《丸经·集序》中“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述,表明捶丸形成期在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
图2 中国古代上流社会人士在玩捶丸
捶丸的特点是设球穴,以杖击球,而且场地要有地形变化、凹凸不平,球穴旁要插上彩旗作为标记;捶丸所用杖(棒),有着不同的类型,有“撺棒”、“杓棒”、“朴棒”、“单手”等,供人在不同条件下选用,打出不同的球;捶丸之球,一般用赘木制成,这种赘木即指树身上结成绞瘤的部分。捶丸比赛时,即可分组,亦不可分组。以参加人数的多
图3 捶丸用的杖

寡又有相应的名称,多人参加的叫“大会”,七八人参加的为“中会”,五六人的则为“小会”,而三四人的称为一朋。最少的是两人,叫“单对”。
    在13世纪由蒙古人西征时将“捶丸”传入欧洲。法国著名东方学者莱麦撒也根据大量的史料,考证出相同结果。后经改进和发展,一支为现代的曲棍球,一支为现代的门球,一支为现代的高尔夫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8-17 23: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