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红柳曾几次发帖,建议中国门协把全国的门球人口做个调查,有人说500万,有人说3000万,也有人说200万都不到,究竟有多少,查一下,做到心里有底,这对分析门球发展状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促其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至今不见动静,是不好查、不敢查还是没必要查?我看还是下决心调查一下吧。
最近,我对我所在的五家渠市做了个初步调查:
1、住五家渠的兵团直属单位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
1998年建成门球场并成立了门球队,一下就有20人参加,全是离、退休人员,绝大多数是干部,工人只有两个,而且领导和知识分子比重很大,其中: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5人、正教授2人,副教授6人,可谓是兵强马壮。
由于这只队伍素质好、悟性强,球艺水平提高很快。打了不到两年就在兵团大赛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以后连续几年不是冠军就是亚军或者第三,最差也是前八名。但是最近几年不行了,人员由20人减少到8人,其中:死亡2人、年老体弱不能参加的3人、随儿女迁到其他省区的4人(因没场地也不打球了)、相互闹矛盾不愿参加的3人,这样一来,经常在场上打球的只有五六个人了,两连片的场地有一个基本闲置了。
2、兵团住五家渠的直属单位商学院、六师101团、六师机械厂,也都和兵团党校差不多,原来都是五家渠的门球大户,常年在场上打球的有20来个人,现在只有几个人了。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商学院,过去不仅打球的人多,而且在职工作人员参加这一活动的人也多,可现在工作人员不见了,退休的也只有五六个人了,并且还打不到一起,矛盾重重,各自找外单位去玩,自己的场地(沙场)已经长草了。
3、五家渠的十几个社区也大多数不行,只有市医院情况好一些,退了一些,又增了一些。
人总是要老的,老了打不动了就要退下来这是很正常的,问题是只有退出没有进入这是令人担心的。我们兵团党校从98年到现在就有50多人退休,动员他们打球绝大多数不愿来,只有三人来了,但是由于老队员表面欢迎实际讨厌,动不动就是埋怨、指责或者给与难看的脸色,使得人家打了没几个月就都不来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走过的路是:热火——兴盛——降温——只减不增——球场冷清。我每年都参加全国比赛,看到有的地区门球是永盛不衰,比如:重庆市、新安县等,但是却有不少地区是降温、下滑。这个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门球人口翻番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希望中国门协要引起重视,同时也希望球友网友们积极参与探讨,为门球的领导层面出谋献策。
(注明:前面我曾发帖宣扬过六师的门球发展,那是指师、市下属团场(厂)的门球发展。近几年师、市老干局、老体协、门协狠抓了下团场(厂)的门球活动,原来就没有现在都开展起来了,这一点要肯定,是经验,值得推广。但是对城区门球的发展有所忽视这也是事实,我已几次在门协的会议上提出这一问题,能不能引起重视,现在我还不敢断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