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3462|回复: 21

止下滑,促发展。(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9 17: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疆红柳曾几次发帖,建议中国门协把全国的门球人口做个调查,有人说500万,有人说3000万,也有人说200万都不到,究竟有多少,查一下,做到心里有底,这对分析门球发展状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促其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至今不见动静,是不好查、不敢查还是没必要查?我看还是下决心调查一下吧。
       最近,我对我所在的五家渠市做了个初步调查:
       1、住五家渠的兵团直属单位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
      
1998年建成门球场并成立了门球队,一下就有20人参加,全是离、退休人员,绝大多数是干部,工人只有两个,而且领导和知识分子比重很大,其中: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5人、正教授2人,副教授6人,可谓是兵强马壮。
       由于这只队伍素质好、悟性强,球艺水平提高很快。打了不到两年就在兵团大赛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以后连续几年不是冠军就是亚军或者第三,最差也是前八名。但是最近几年不行了,人员由20人减少到8人,其中:死亡2人、年老体弱不能参加的3人、随儿女迁到其他省区的4人(因没场地也不打球了)、相互闹矛盾不愿参加的3人,这样一来,经常在场上打球的只有五六个人了,两连片的场地有一个基本闲置了。
       2、兵团住五家渠的直属单位商学院、六师101团、六师
机械厂,也都和兵团党校差不多,原来都是五家渠的门球大户,常年在场上打球的有20来个人,现在只有几个人了。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商学院,过去不仅打球的人多,而且在职工作人员参加这一活动的人也多,可现在工作人员不见了,退休的也只有五六个人了,并且还打不到一起,矛盾重重,各自找外单位去玩,自己的场地(沙场)已经长草了。
       3、五家渠的十几个社区也大多数不行,只有市医院情况好一些,退了一些,又增了一些。
       人总是要老的,老了打不动了就要退下来这是很正常的,问题是只有退出没有进入这是令人担心的。我们兵团党校从98年到现在就有50多人退休,动员他们打球绝大多数不愿来,只有三人来了,但是由于老队员表面欢迎实际讨厌,动不动就是埋怨、指责或者给与难看的脸色,使得人家打了没几个月就都不来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走过的路是:热火——兴盛——降温——只减不增——球场冷清。我每年都参加全国比赛,看到有的地区门球是永盛不衰,比如:重庆市、新安县等,但是却有不少地区是降温、下滑。这个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门球人口翻番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希望中国门协要引起重视,同时也希望球友网友们积极参与探讨,为门球的领导层面出谋献策。
       (注明:前面我曾发帖宣扬过六师的门球发展,那是指师、市下属团场(厂)的门球发展。近几年师、市老干局、老体协、门协狠抓了下团场(厂)的门球活动,原来就没有现在都开展起来了,这一点要肯定,是经验,值得推广。但是对城区门球的发展有所忽视这也是事实,我已几次在门协的会议上提出这一问题,能不能引起重视,现在我还不敢断言。)
      

点评

赞一个!  发表于 2013-1-10 19:43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票数 +2 收起 理由
太空门 + 2 赞一个!
新疆.红柳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9 18: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老师说的情况各地都有,新退人员不愿参加,老的人员也在减少,在职的更没人来打门球了......。

点评

门球断代现象严重。  发表于 2013-1-9 19:44
发表于 2013-1-9 18: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壁梭梭老师说的情况各地都有,老的人员是在减少,在职的觉得打门球活动量小,怎么求都不来,他们认为是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不愿意来打球。
发表于 2013-1-9 19: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师我记的清楚,为纪念2003年兵团党校成立二十周年,组织了一次大赛。咱们一起去乌鲁木齐买的纪念品。五家渠一共是18个队,我带兵团机关队一个队,总共19个队六天打了一个大循环。现在五家渠地区全部加起来能凑八个队。这就是门球现状,全国基本都差不多。

点评

门球断代现象那都有、所以得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才行。  发表于 2013-1-9 19:47
发表于 2013-1-9 19: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6984349925490629196_1:}我支持搞好调查.各地从自己门协调查开始.将情況上报我想并不难.
发表于 2013-1-9 2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2说的应该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兴起的门球热在历经二十多年后正在逐渐消退。因为当时主要是靠行政推动,财政拿钱,打得是福利性的康乐门球,这样的门球很难持久的,再说当时那一批门球人正在老去,而新加入的人又非常少,所以绝大多数地区门球人群急剧减少在所难免。
    令人忻慰的是不少地方门球热还在持续并升温,更使人自信的是现有的门球人大多数是已经离不开门球的球痴或球狂,这就是门球发展的希望。我看中国门球要进一步发展,宏观上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重获官方重视,行政推动,让门球运动在全国各地城乡,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开展起来。二是整合民间力量,集中民间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尽快使门球象足球、蓝球、台球等运动一样走向市场。一旦完成市场化、门球运动职业化,将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上一孔之见,请指正。

点评

我也很看好门球这项运动,并相信它以后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但目前的问题必须注重解决。  发表于 2013-1-10 00:09
25年前的中国门球协会是咋整的,发展那么好现在还回到原来的模式不就行了。现在政府更关心老年体育事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9 21:13
发表于 2013-1-9 2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壶浊洒 发表于 2013-1-9 20:36
戈壁梭梭2说的应该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兴起的门球热在历经二十多年后正在逐渐消退。因 ...

       25年前的中国门球协会是咋整的,发展那么好现在还回到原来的模式不就行了。现在政府更关心老年体育事业。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1: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壶浊洒 发表于 2013-1-9 20:36
戈壁梭梭2说的应该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兴起的门球热在历经二十多年后正在逐渐消退。因 ...

      看来门球的发展也有一个转型的问题,单靠福利门球是不能持久的。
      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办门球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我一贯的主张。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政府会更加重视;对社会力量办门球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在这个问题上可能也存在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
发表于 2013-1-10 14: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的这种现象我们这也存在,你叫别人来打球他会对你说给多少钱,给钱我就来打球在你这打球还不如我打麻将,糊牌了就有钱打球打赢了给不给钱,有时候碰到这样的说法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加入新队员太难了。{:soso_e10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6: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皖闽 发表于 2013-1-9 18:28
戈壁梭梭老师说的情况各地都有,新退人员不愿参加,老的人员也在减少,在职的更没人来打门球了......。

      是的,这个问题要想办法解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8: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断代现象严重”,托娅说到点子上了。
发表于 2013-1-10 19: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3-1-10 11:40
看来门球的发展也有一个转型的问题,单靠福利门球是不能持久的。
      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 ...

官方与民间有机结合办门球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如果顶层有设计,民众有热情,那门球的振兴发展自然水到渠成,但这需要有可遇不可求的契机。比较现实的做法应该是先在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市场化运作把门球做活做大做强,形成新的门球理念,增强门球的吸引力,扩大社会影响力,进而带动其他地区普及提高。这相当于门球的“二次创业”。

点评

好意见,详见回复。  发表于 2013-1-11 11:56
发表于 2013-1-10 19: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壁梭梭老师说的情况各地都有,老的人员是在减少,在职的觉得打门球活动量小,怎么求都不来,他们认为是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不愿意来打球。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2: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在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市场化试验,把门球做好、做大、做强,形成新的门球理念,增强门球的吸引力,扩大社会影响力,进而带动其他地区的普及提高。这相当于门球的“第二次创业”。一壶浊酒这个想法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2: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快乐心情网友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11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