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青少年门球 二.出误区 我们常熟市自1995年王市中心小学建少儿门球以来,先后有30多所学校开展少儿门球活动,但只要校长、教师、学生有变动就停掉,昙花一现的情况较常见。前年,经市四部门联合发文,现在终于有15所学校的少儿门球,但又有人在打退堂鼓。到2011年年底仅6所学校有少儿门球活动,9所学校停下或不动了,何故?我们分析,有四个误区必须解决。 一是认为:“门球是老年人的运动,不适合少年儿童”。 这是常熟,也是全国大多数干部群众的认识误区。他们以为打门球是退休以后的事,没退休就打门球不合适,年轻人、少儿去参加了,成了不务正业。这个误区是有中国国情的:中国门球是1983年起从日本引进的,当时正值邓小平颁布实施干部离退休制度,大批干部退下来要找一种休闲缓冲的康乐趣味浓的活动,中日友好将门球推介,让老同志打门球,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看到老干部们入迷、康乐,社会老年跟进,又影响、吸引了中年、青年、少年,成为今天的全民健身的群体项目。但日本在1945年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国内普遍有悲观失望情绪,玲木先生就将法国的槌球加以改进成为日本的国球—门球,先从中小学青少年中开展,逐步发展到大学生、社会中老年,直到日本政界,全国有1000多万门球运动员。日本组建世界门球联合会,全世界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开展门球运动,到2010年上海门球世锦赛,已举办了十届世界门球锦标赛。 这正如一篇文章所指出的:门球确实是很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但同时也适合中青少儿这些群体,它是老中青少皆宜的,而且又是既没有身体接触,更没有粗野冲撞,既文明又高雅的体育运动。它不但健身而且健脑,对老年人有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对中、青年人有锻炼其谋略策划能力的作用,对少年儿童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像这么好的一项体育运动绝不能只限于老年人。为此,必须在着重抓好老年门球运动的同时,大力向中青少年拓展,尽快把我国的门球运动办成大众化的全民体育运动,并力求打造门球大国、强国。 国家体育总局非常重视门球的发展,将门球交由群体司和社体中心直接抓。中国门协的主席、秘书长等均由在职的司、局、中心的领导干部担任,第一、二、三届主席有群体司司长朱德禄,四届由社体中心副主任高小军、五届由总局离退休干部局局长赵化娟担任,秘书长由社体中心的部长级干部张娜、古桥等担任,江苏省门协主席由省体育局人事处处长吕卫东、秘书长由社体中心二部部长虎勇担任。 这都说明,门球运动不仅是老年人的运动,更是全民健身的公共体育运动。有位网友说:从长远看,这项竞技运动最适合青少年,既可磨练其意志,又可激发其团队精神,十分有利于素质教育。 二是认为:门球运动量小,节奏慢,观赏性小。 这也是2011年门球新规则实施前存在的弱点,原因是中国打门球的大多数是老年人,规则和裁判法有点照顾老年人的康乐性,中国门球发展论坛,中国门协及各地门协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研究制定了适合中青少年的门球规则、裁判法,并将以康乐为主的老年门球规则列入附则。以创新精神修改的2011年门球新规则要旨是:激励球员苦练基本功,鞭策教练更新战术。如每个球的得分和全场得分不封顶,满了5分的球可再进一门继续战斗。这样红白双方始终充满活力,单打运动员要不停的跑动,一场球下来,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以上节奏慢、运动量小等问题就解决了,中青少儿就更有劲,更认可门球运动了。 门球的创新,主要着眼于多样性,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处理好门球运动中的一般与特殊、共性与特性,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关系问题。如搞多种赛制、多种打法,修改门球规则,使之统而不死,活而不乱。这样坚持创新发展门球,不仅老中青少各得其所,各取所乐,还将使中国门球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并有中国特色的门球运动。只要全国门球人与各级门协齐心协力,误区二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较好的解决的。 三是认为:门球参赛成绩不计入体育总分,就不搞。 常熟市教育局领导曾表示,除了每年市“春苗杯”赛成绩外,其他如小学门球联谊赛成绩暂不计入体育总分,某些学校就失去了积极性,少儿门球开始降温收兵或者看看再说。 从道理上,我们推广普及少儿门球的目的是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推动素质教育,让学生在门球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开发智力。绝不是为了分数。小学门球联谊赛是为了校际间锻炼队伍,提高竞技水平,交流切磋球艺,互相学习,起推动作用。凡体育项目都是有赛则兴,无赛则亡。再说,门球成为热门潮流项目之时,从上至下都将门球列入考核和计入总分时,常熟也会实现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远见卓识和坚持不懈,对门球这个好项目坚信不疑、坚定不移的抓实、抓紧、抓好。现在四川全省、河北廊坊等地,苏州地区的吴江、昆山,都已把少儿门球列入考核项目和计入体育总分。上级明文规定只是时间问题。目前某些学校过于计较体育总分而放弃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吸取以往教训,抓一下,停下来,反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事实会证明:早抓早得利、早抓早得益、早抓早出绩、早抓早出人才。 对此,许多校长是有远见卓识的,如五爱小学校长袁卫平,周行学校副校长殷福明,珍门中心小学正副校长金群、曹志刚,支塘中心小学校长沈黎明,唐市中心小学校长余明山,沙家浜中心小学校长杨世明,谢桥中心小学校长高月亮等都表示,门球对少儿开发智力,培养团队精神,搞好素质教育作用显著特殊,不能以计不计入总分来决定抓不抓少儿门球。 四是二怕:一怕学生参加门球活动影响学习成绩,二怕不安全,出了问题责任大。 实践证明:怕影响学习成绩的担心是多余的,只要试点时以三好生、班干部为主组队,只有优生才有资格参加门球队,入队后若有个别学生打球入迷,只要加强教育,并明确规定因打球学习成绩下降的要退队另选。但一般是很少见成绩下降现象的。关键是少数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体育、重分数、轻健康”,青少年生性活泼的天性受到抑制,心肺功能,耐力等素质下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这种现象,要靠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并以学生中的好典型说服。 关于安全问题,可以说任何竞技体育都有安全问题,但比较而言,门球是最安全的,最少危险的。因为门球赛的秩序是最好的,一人按指令上场比赛,其他球员只能在场外观察思索,且赛场四周有围栏。在外出参赛时,门球比其他竞技项目更有组织纪律性。正如国家体总社体中心主任胡建国说的:“门球运动对参与者的身体没有伤害,又很有趣味性,竞技性,在全民健身中,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见2011第一期《门球之苑》P8—9)。以上“二怕”是不了解门球运动的特点的人的遐想、担心而已,事实证明是没必要的。 以上四种误区是阻碍当前少儿门球发展的逆流。市教育、体育、关工及门协领导始终关心支持少儿门球的发展,为了摸索经验,从城区和乡镇学校,分别找到较好的少儿门球健康发展模式,暂以现有的15所学校为基础,进行试验性探索,待经验成熟,再进一步拓展推进。市小学门球联谊会是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适应我市少儿门球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生事物,它将现有的15所学校少儿门球巩固好为己任,以民间社团形式,组织必要的联谊活动,为积累经验,在巩固中为推广发展创造条件。 江苏常熟 顾国兴 201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