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父亲如果找个老年女性知识分子作伴儿,有共同
语言,属人之常情,或者找个没多少文化但比他小个十几二十来岁的漂亮女人,
也可以理解。可这个年龄又大又没文化的农村老太太,究竟哪点吸引了他?听
说父亲第二天将和这个叫王秀珠的女人去领结婚证,张成兄弟怕父亲不高兴,
所以没敢反对,但又一时无法接受这个继母。于是他们试探着问父亲这个女人
是如何认识的,父亲不悦,说,“我的事情不用你们操心!”兄弟俩对视了一
眼,父亲不是老糊涂了吧?
父亲与王秀珍结婚后,兄弟俩都对她很冷淡。他们很少回父亲家,即使逢年
过节回来看望父亲,也很少与她说话。王秀珠话不多,在张成的印象里,她永
远都只是在家里收收拣拣,从来没有刻意讨好过兄弟俩。
现在父亲突然去世,王秀珠将要参与遗产分配。
父亲一生向学,硕果累累,生活又极其俭朴,学校分配给他的位于北京三环以
内的两套住房,加上多年的津贴,著作版权费,收藏的字画等,总价千万之巨,
张成和弟弟更加愤愤不平。。。
一个70多岁的村妇,能嫁给他的父亲已是一步登天,这8年来,兄弟俩对她
也谈不上敬重倒也客客气气,她在北京享了8年福已经是人生的造化,她有什
么资格分父亲的遗产?但兄弟俩的身份、地位、学识和修养,使得他们纵然心
有不满,做事却也在情在理。
2010年1月,两人开始办理父亲的身后事,由于王秀珠也是高龄老人了,耳背、 眼花、行动迟缓,张成虽然有一百个不情愿,也不得不亲自奔波,去为她代办一
切遗产继承的手续。
2月初,张成来到王秀珠老家天津市郊。王秀珠终生无子,很多东西由其妹妹王佩娥的孩子赵亮代为保管。张成兄弟俩与王秀珠的亲戚从来没有过半点儿联系,此次为她办理手续才互相认识。听说张成来拿材料办理继承手续,赵亮非常高兴,主动地搬出了家里放材料的木箱。在箱底,张成看到一本发黄的家谱,打开一看,他万分震惊,王秀珠的母亲竟然是张宏驰父亲的表姐!也就是说,王秀珠和张宏驰是表亲关系!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婚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王秀珠的妹妹和赵亮知道此事吗?至少他们肯定不知道近亲婚姻无效。张成不敢声张,只是悄悄将家谱放进公文包。这时,他发现了更令他震惊的事——在王秀珠珍藏的物品中,竟然还有一份离婚证书,张宏驰,王秀珠,青海省共和县,1955年结婚,1965年离异,他们竟然曾经有过长达10年的婚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太多的意外纷至沓来,令张成心乱如麻,他将全部材料都带上了。告别了王佩娥一家人,张成立刻打电话给弟弟,“爸和王秀珠有血缘关系,婚姻无效,她没有继承权!”张敢也万分诧异,更加疑惑,“你为什么不问问王秀珠的妹妹到底怎么回事?”张成说,“我一心想着王秀珠没有继承权,别的事没敢惊动他们。等我回来再和你商量怎么办。”
一路上,看着铁轨旁笔直的电线杆呼啸着后退,张成心潮起伏。难怪父亲对他和王姨的相识经历讳莫如深。张成明白,只要她向法院提起诉讼,就意味着王秀珠从这场无效的婚姻里得不到任何遗产,她将净身回到天津杨柳青镇。这对于一个糊涂的年迈的老人而言,是不是太残忍了?可是父亲在世时,一家人也对得起她了,不是进入这个家庭,她怎么能出入坐小轿车?怎么能有保姆照顾?怎么能气定神闲地侍弄花草?而她对这个家庭并没有付出过什么。
张成纠结一路,最终还是决定起诉。想到王秀珠并无子嗣,一个人回到天津未免凄凉,张成和弟弟商议,每月付给她一定的养老金。
2010年3月25日,张成向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父亲与继母的婚姻关系无效,请求依法取消继母王秀珠的继承权。
因为胜券在握,张成有了一丝歉意,决定回去看望一下继母。一进家门,他看见王秀珠正坐在阳台上晒太阳,身上披着父亲生前常穿的灰色大衣,那风烛残年,行将就木的凄凉晚景,让张成难免有一丝心酸。他问,“王姨,你和我爸爸在1965年离过一次婚?为什么你们结婚又离婚?”王秀珠半响才听清,迟钝地叹了一声,“你爸爸读了很多年书。。。多少年了啊。。。
追寻真相
王秀珠的妹妹王佩娥,得知张成是来追寻张宏驰人生轨迹的,不禁老泪纵横。她告诉张成,张宏驰和姐姐王秀珠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在那个愚昧的年代,表亲可以成婚。1944年,两人举行了传统结婚仪式,拜了天地。
同年,张宏驰考入辅仁大学社会经济系。为了支持他念书,王秀珠来到北京,在有钱人家中浆洗衣物、被服,挣钱供张宏驰读书。年轻的感情,动荡得如同惊涛骇浪。张宏驰在求学期间,喜欢上了漂亮的城里女孩儿。而且,读了书的他,知道了近亲结婚是违背科学和伦理的。
1947年,王秀珠和王佩娥去大学看望张宏驰。张宏驰根本不愿意同学们知道他结了婚,见姐妹俩找来,暴跳如雷:“谁让你们来的!”王秀珠只好拉着王佩娥快步离开。王佩娥至今还记得,那天为了去见姐夫,她和姐姐穿的都是没有一点儿补丁的、最好的花衬衫。她们一来一回,徒步走了整整一天。她天真地问:“为什么姐夫不高兴?”姐姐回答说:“读书的时候是不准结婚的,他怕同学知道。”王佩娥信以为真,直到几十年后她才知道,当时的学堂并没有这样一条规定。在那个烈日炎炎的中午,王秀珠独自咽下委屈,丝毫没让妹妹发现端倪。。。
1948年,张宏驰大学毕业。1955年,想到当初结婚只拜了天地,王秀珠的父母为了巩固两人的婚姻,逼着两人到民政部门登记结婚。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大面积闹饥荒,北京也不例外。最残酷的时候,走在路上吃馒头都会被饥民哄抢。为了把粮食省下来给张宏驰吃,又不会被人发现偷去,王秀珠缝了个小布袋栓在腰间,把自己的口粮省下一半放在布袋里,晚上睡觉都攥在手心里,等着丈夫每周回来,让他吃一顿饱饭。
王秀珠瘦的皮包骨头,却守着她的布袋,一直把食物留存下来。她无数次饿晕在大堆要浆洗的被服前,清醒后又栓紧她的布袋继续干活。。。听着王佩娥的讲述张成心里波涛汹涌。如果一个人能在自己的生存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给另一半,那样的爱情是多么不容置疑!
1965年夏,王秀珠和王佩娥一起到青海去看张宏驰,发现他穿着时髦的的确良衬衫,头发梳得油光可鉴。张宏驰仍然很不高兴,提出两人之间已没有感情,并且近亲结婚是违法的。王秀珠想了想,对王佩娥说:“他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不能拖累他。”就这样,两人平静地在青海办理了离婚手续。
王秀珠将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张宏驰,却没有一丝怨言。但王佩娥清楚地记得,姐姐回到娘家后,三天粒米未进,哭得天昏地暗。整个镇子的人都知道她被读大学的丈夫抛弃了。姐姐在家待了两个月,出去还要替丈夫解释:“不是他品性不好,是我们近亲结婚,这是违法的。。。”
不久,王秀珠回到北京上班。因为年轻时洗被服浸了太多凉水,她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粗大,双腿不能弯曲。王佩娥去北京看望姐姐,哭着帮姐姐按摩变形的双腿,心里为姐姐不平:当年,她为供张宏驰读书,替人洗衣才落下了关节炎,难道姐姐一生的命运就是为了成就和成全张宏驰吗?
1967年,张宏驰与张成的妈妈冯华结婚。后来,张宏驰被调往北京任教。听闻前夫结婚的消息,王秀珠终于在亲友的撮合下,与一个离异退休职工结了婚。
赵亮拿来姨妈和姨父的照片,张成一看,惊呆了!照片上,王秀珠的丈夫,是深深刻在他童年记忆中的那位陈叔!
随着真相被一层一层地揭开,张成不禁泪水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