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7 06: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转白马主子帖
亚锦赛观后感
我们夫妻二人于7日上午赶到澳门科技大学足球场,观看第六届亚洲门球锦标赛。经过两天的比赛,日本FRIEND SPORIS队以不败战绩取得冠军. 在进入第二阶段后, 他们先后战胜了中国的天津滨海队、福州晋安队、鄂尔多斯队、深圳沙埔队、山西临汾队。后三场我俩都看了,我俩还看了胜利油田与香港一队、南昌大学与上海高东、珠海林翠与香港五队、重庆大足与与印尼、天津滨海与澳门英燕等等球队的比赛,两天边观看边思考,感触颇深:
第一,在足球场的天然草坪上打球,必须首先改变击球方法。我把改变击球方法放在了首位,是因为我看到内地的球员和我一样击球的力量不足,原因是向后撤棒的距离太短,往前挥棒撞击球的力量小,多数球都是到不了白己预想的位置。香港一队一位瘦小的老太太,也是釆用前后跨打的方法,但她后撤棒60公分以上,击出去的球很有力量。而冠军日本队釆用侧撞击,撤棒都在约60公分以上。我个人也有切身经历:2008年昆明中冠赛上,在足球场外的练习足球场上,我使出全力都难将球打出15米;2011年在广东顺德一足球场上,我有进步,但力度掌握不住,不是重,就是轻。所以我总结出必须首先改变击球方法。至于有人说在上海世锦赛的天然草坪场地,中国队包揽冠亚季军,但是要搞清楚,场地是我们中国特意在平整的场地种植的草,我也去观看了,还在场地内打了几十棒,它的摩擦力与黄沙场地和深圳2011年中冠赛的人工草坪大不了多少,而澳门科技大学的足球场的草比我说的昆明和顺德的足球场的草,既密又厚,摩擦力很大,我认识的参赛队员都反咉打不动。我们如果用在沙土场地和人工草坪场地的撞击方法,到足球场的天然草坪上打球,我认为输是正常现象,赢是偶然现象,不足为怪。日本的这个队用的是天然草坪上的击球方法,准确、力度掌握的非常好,我们的几个队都无法和人家比,包括各队的名手,所以输球是在情理之中。
第二,国际上的门球比赛是标准的康乐比赛,它不属于竞技体育,它存有较大的偶然性,它对场地没有严格的要求,它淡化名次不搞高奖金的刺激,它不强调一人指挥,等等等等。对于康乐比赛本不应过于看重名次,可是据说这支日本冠军队是连续三届夺得亚锦赛冠军,令人钦佩。中国冠军总决赛搞了七八届,为什么没有蝉连冠军的?我认为我们没有一支像日本鹿儿島队这样的队伍。我们既不应该把未夺得冠军看的太重,甚至过份地挑剔追究自己革新过程中的问题,但却要认认真真地学习鹿儿岛队的长处。我从我看的三场球中感到鹿儿島队值得我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1、 球队包容性强,队员之间非常友爱
和善、温馨。
2、 心态平稳,不急不躁。
3、 基本功扎实,特别是兼教练打7、8号的,五六米闪带上柱、撞击上柱,远距离闪送到位,的确高人一筹。
4、 战术运用别具一格。在冠亚军决赛中,其2号的落位就是明证,值得我们深思研究。
5、 年轻。
至于他们连获三届亚锦赛冠军和上海世锦赛失利的原因。则需要门球界的行家里手们认真查阅资料,仔细研究,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供大家学习借鉴。
第三,国内比赛与境外比赛截然不同,反差太大。而我们的领导对此认识不足,造成选拔、培训等等措施不力,不能适应境外的比赛。今后应该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要抓国内的、又要抓境外的;既要抓普及,又要抓提高;既要抓创收,又要抓以人为本等等。
第四,中国门球任重道远,康乐型和竞技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体制改革已经到了不改则退的地步;------。
| 同意马老观点看法,总结教训,领导重视,研究对策,培训队伍,重新训练,适应场地。
| |
|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