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洗尘草树 于 2010-12-21 20:16 编辑
矢志不渝求突破
一根球杆傲三秦 ——记2010“春青杯”门球球王争霸赛球王李振河 古老的三秦大地,总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王者的气概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兵马俑、法门寺、西岳华山……等等著名的景点,都是让人们耳熟能详并且期盼造访的地方。2010年11月16日,在门球界颇具威望的(第五届)“春青杯”全国门球球王争霸赛在陕西省富平县隆重开幕,这标志着富平县全名健身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富平,地处陕西省中部,距省会西安和咸阳国际机场60公里。全县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耕地118万亩,总人口78万人。富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有大将王翦,明有御史杨爵,近代有辛亥革命将领胡景翼,现任国家副主席、国家军委副主席习近平更是富平人民的骄傲。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富平县党委、政府把门球运动作为全民运动的切入点,在今年11月举办了“春青杯”全国门球王争霸赛,把全县的体育健身运动推向了新的台阶。门球王争霸赛经过五天五百多场的激烈竞争,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李振河发挥出色,顺利赢得“春青杯”全国门球球王争霸赛球王的桂冠,他成为此次争霸赛最耀眼的光环。比赛刚一结束,记者就在第一时间里采访了他。 刚刚从赛场上下来的李振河身穿红色运动长衫,个子不高,古铜色的脸上挂着难以抑制的笑容,当我说明要采访他,并为他写一个专题的时候,他那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为难的表情,并且用力的摆着手说:“不要,不要,这样不好。你去采访那些老同志吧,我没有什么可写的。”在我的极力要求下,他才答应随便谈谈。 今年55岁的李振河在年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十几岁的李振河就被安排到陕西省周至县的一个农村里,在那里,李振河跟着乡亲们学习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往往复复的日子里,他学会了很多农活,而且也学会了平淡而充实的度过每一天。由于他一直喜欢篮球运动,没事的时候,就在村子小学的土操场上与同是下乡青年的朋友们在一起打上一场,不是得到场外老乡的喝彩声。尽管李振河个子不高,但是在赛场上始终表现的活跃而具有灵性,被村支书看中,没多长时间,就被分配到学校里,做体育老师。 1975年,李振河下乡的生活结束,被分配到陕西省宝鸡石油钢管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并且一干就是七年,在这七年里,他始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做着本职工作,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1982年,李振河被调到位于西安的中国邮电部二公司,在那里做了一名普通的采购员,之后又先后作单位的装配工人,无论做什么,李振河都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之余他始终深深眷恋着篮球,没有放弃对篮球的热爱,不断学习篮球方面的知识,尤其苦苦钻研了篮球裁判知识,并顺利的通过了篮球裁判员评定,成为了一名国家一级篮球裁判。 说起这些的时候,李振河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那些日子真的不好说,但是始终对体育的热爱,才使我认识了门球,也喜欢上了门球。” 那是1996年的事情,那时候,李振河所在的单位里,有一位经常打门球的黄副经理,曾经多次参加了全国性的老年门球比赛,而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6年的时候,黄副经理听说全国要组织中青门球赛,就及时找到了李振河等几个平时喜欢体育运动的年轻人,并每人给他们配备了门球杆。当时的李振河,可以说对于门球是一个标准的门外汉,而且认为,门球只是老年人的一项健身运动,没有什么可以费尽心思练习的需要,且自己还很年轻,现在就每天拎着一根门球杆,同事朋友,包括邻居会笑话,于是就有一些消极怠工的意思。当时家属还劝他说,这是领导安排的任务,你不能不好好的练习呀,那样会让领导生气的。李振河听了,只是笑笑,并不放在心里。直到在黄副经理的带领下,李振河他们先后参加了几次当地的门球比赛,在赛场上,他才真正领略到门球的魅力,那些知名队员的球技、球德无时不让刚刚接触门球的他折服,而且,越是对门球了解的多一些,门球里面所包含的玄奥就越深深的吸引着他,在不知不觉中,李振河对门球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排斥情绪逐渐转变成了喜欢。 1996年末,中国邮电部派团队参见在陕西宝鸡举办的全国门球中青赛,李振河所在的邮电部二公司也积极组织队伍,和陕西名将刘长春、李健安一起组成团队,到赛场参加了比赛,在观看了他们的球技又和他们做了长时间的交流后,李振河对门球里面的撞击、闪击、跳击等基本战术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门球当中的造打双杆球、派遣先手球、闪带对方球以及擦边奔袭、远撞奔袭等战术的实施,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他也知道,这些精湛的技艺,没有娴熟的技巧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这些技巧,只能通过艰苦和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实现。有了这样的认识,李振河就深深的被门球吸引,而且到了痴迷的地步。李振河的家所在的位置距离不远有一个叫做松源的地方,那里有两块门球场,每到周末,李振河就会一个人扛着球杆,提着球,去那里练习,往往是早上六七点去,到下午黑了天才回来,距离家里只有四五分钟的路程,中午也不回家吃饭,这让当初支持他打门球的妻子经常的抱怨说,你看别人家的男人,都知道自己找些路子,寻思一些挣钱的门道,你倒好,整天扛着一根门球杆,是能当饭吃还是能当水喝?不善言语的李振河并不回嘴,只是依然我行我素,对门球的热爱仿佛深入到了骨子里。不久,李振河听说在西安的西北大学有门球场,每天吃过晚饭后,他就抗起球杆,拿起球,一个人独自来到球场,边打球边琢磨,对一些门球的技术和战术,逐渐有了明晰的认识,而且在练习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很多的朋友,与他们就常在一起切磋技艺,探讨门球的战术布局,他的门球球技和思路越来越成熟。在逐渐掌握一些门球技巧的同时,李振河还被当中的战术安排深深地吸引,在这期间,他在参加广泛的门球赛事并认真观看门球名将的比赛的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名将复盘,对里面的精湛表现仔细的研究琢磨,并在平时的锻炼当中,注重实践和运用,坚持边练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提高的要求,尽量做到每一次的练习都有一定的收效。同时他还注重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差练什么,绝不盲目练习,争取逐渐掌握全面技巧,做到有备无患,能够在赛场上应对一切措手不及的变化。实践证明,坚持不懈的钻研和训练,是门球技术不断提高的唯一保证。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决非是缥渺的梦幻,在人生的原野里洒多少汗珠,就会有多少收获。对辛勤的耕耘者来说,人生永远是可爱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的努力,李振河的球技和战术不断得到了提升,先后在多次的赛事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九十年代,他所在的队曾两次获得全国门球中青赛团体冠军,2005年,他与李健安组成的双打组合,取得了全国门球锦标赛双打冠军、全国体育大会门球团体第三名,全国门球锦标赛团体第五名,富平门球邀请赛双打亚军等巨大的荣耀,同时也让他的人生充满了阳光和生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就是一座座闪亮的丰碑,我们相信,在李振河不懈的努力下,他的门球之路必将一路欢歌一路辉煌,撑起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