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赴红旗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作者: 来源:全国老龄办党群处 发布时间:2012-08-23 点击量:40
为了传承革命精神,加强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党支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近日,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吴玉韶带领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赴河南安阳开展了“传承红旗渠精神,喜迎十八大”的主题教育活动,实地参观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在青年洞重温了入党誓言,深刻体会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最后,实地考察了安阳市的老龄工作。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历史上的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为了改善生存条件,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了漫长的10年奋战。他们仅仅靠着一锤、一铲和两只手,在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食的艰苦条件下,奋战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苦干近10个春秋,终于修成了绵延1500公里、被后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期间,共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
红旗渠建成之后,彻底改变了林州干旱缺水的历史。40多年来,红旗渠共引水8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8000万亩次,粮食亩产由100余公斤提高到450公斤左右,增产粮食l5.9亿公斤,还带动和促进了林州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据统计,红旗渠年净创效益4000余万元,40年来共创效益l7亿元,相当于建渠总投资的23倍。如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在社会快速转型、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重温红旗渠精神,传承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学习劳动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红旗渠”精神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林州人齐心协力、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浪潮中,不断推动着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更带动了整个安阳市在促进小康社会建设和解决与保障民生问题中的进程。在实地参观和学习了红旗渠精神之后,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全体人员又实地考察了安阳市的老龄工作,参观了安阳市夕阳红颐养院、安阳市老年文体苑。
在参观中,吴玉韶主任指出:“正是因为有了“红旗渠”精神的鼓舞,安阳市人民才能在老龄工作中不怕困难、勇于奉献,做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绩。在老龄工作机制、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老年优待政策、社会养老服务、老龄事业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说明“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无论是在过去、现在与未来,无论是在老龄工作还是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中,都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将老一代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和一切为了人民的高尚情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大家也纷纷表示,一定要坚定信念,振奋精神,继续传承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投入老龄事业,认真干好本职岗位,共同迎接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