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夕韵风采 于 2012-8-15 17:07 编辑
浅议门协经费收管用 展望网友一帖“创新用人思路 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http://www.menqiu.com/thread-35484-1-1.html)引来热议。内中利川晨曲网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地回应说:“……关键是场地条件,不要一比赛就搞奖品纪念品之类,过于俗套反而有碍普及(没有奖品纪念品就不上席),多从精神上激励,我们过去下乡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和当地来几场篮球赛,工作之余,节假期间,会前会后都可以打几场球;单位之间,上下之间,系统内部经常邀请打球,没搞过什么奖品纪念品之类。有条件发奖品纪念品当然是好事,但是没钱开支比赛照样可以搞。”我细品其味,深有同感,立即回应。对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展开来议一议门协的经费问题。
首先,门协经费是一件万万不可小视的大事。
勿庸置疑,作为一介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社团组织,协会经费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话说重点,它事关门球和谐,关系到领导班子的人心向背和凝聚力、战斗力。正因为如此,开县门协换届时,罗绍轩主席在施政演说中,郑重其事地作出了清白执政的承诺。也正因为他一年来践行了诺言,其威信之高,亦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试想想,门协每年的财务收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掌门人心术不正,甚而至于“麻糖手”一个,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且当今社团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又处于盲点,全靠自律;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大小官员纷纷落马于金钱的现实情况下,要真正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实属不易。所以,有关门协财务,一是应列入“协会章程”条款规范。如拨有财政预算,还应明确接受财政管理和审计监督。二是制订专门财务管理文件,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当然,话又说回来,制度制订和执行还在于人。否则,必束之高阁,形同虚设。
其次,再谈谈经费的收管用。
1、收。想必各级各地门协大同小异,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个人交、球队缴、赞助拉、创收搞等几个点构成。可想而知,财政预算,杯水车薪;个人和团体会员费也少得可怜;搞创收也必须要具备条件(如门面房)。那么,“化缘” 拉赞助则成为了主要来源。可这靠化缘过日子么,不在其位,“不知柴米油盐贵”,真是一言难尽!总而言之一句话,重在开源节流。有了财力,方能将门协工作整体盘活。
2、管。主要应做到:专款专存专用;会储分设;原始单证要素齐全;定期表报等,务必夯实财务基础工作。至于选用经办人员,必须懂业务,素质好。
3、用。硬件靠政府。门协经费主要满足赛事、办公及添置必要物品等开支。而举办赛事,正如利川晨曲网友所说,发纪念品、纪念金占了总开支的大头。对此,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这个现象,是自门球引进之初就沿袭至今的“陋习”。正如俗话说,积习难改,但一下子要禁绝,似无必要也不可能。只是觉得应量入为出,逐步从严从紧减少这方面的开支。其理由:
一是本身个人会员费交纳甚少,而用于纪念品、纪念金的开支是其若干倍。
二是会员参与门球,就是寻欢乐、求健康。入会投入破费又不多,可反而取得若干倍的回报,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正如忠华网友所说:“打门球是业余爱好,主要目的是为自身的身心健康,不是为纪念品、纪念金”。如果目的是以此来增加吸引力,可想而知,这于经济社会和门球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旦这种积习欲望不能满足,其结果不言而喻;况且,能参与其中的,相信都是贫困线以上的人群,总不会指望这个增收吧?
第二,从长远考虑大局出发,门协理应将有限的经费用在普及发展门球的刀刃之上。比如,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在满足康乐门球的同时,加大竞技门球、探索赛制改革创新赛事方面的投入等等。
当然,发纪念品、纪念金的钱来自于捐赠和赞助款。但我深信,只要讲清道理,相信大多数会员是通情达理,会顾全大局的。
上述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