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门球创新 □胜利油田
徐卫国
要加大门球发展力度,全面提高门球运动档次,就要不断创新。因为,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才能给门球注入新的活力。笔者认为,门球发展中的创新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竞赛规则创新
中国是亚洲、世界门球联合会成员国,执行的规则要同国际规则接轨。但为了提高门球的观赏性,有利于门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可在规则附则中增加若干条款,如取消球与球之间的双杆,仅保留过门双杆;实行队员进场等候制等。虽然是简单的改革,但会使技、战术发生重大变化,不仅使比赛对抗性增强了,一边倒的情况减少了,而且擦边、远撞球更会明显增多,使局势更难以驾驭。
比赛方法创新
近十年来,我国举行的重大比赛都采用了先分组循环再实行淘汰附加赛的比赛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不仅是不尽完善,比赛中获胜的偶然因素较多,决出的名次水分也较多,同时还会出现打“假球”的现象,不利于公平竞争。如采用积分制编排(《积分制编排在门球比赛中的运用》一文见《门球之苑》2000年第3期)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胜利油田四年来在12次大型比赛中运用这一方法,效果很好,两次问卷170人参与,只有一人表示质疑。
赛制创新
中国门协主席王筱麟十分重视赛制创新,他在全国门协工作会议上讲到“赛制有没有可能改变?”“思想上不要禁锢,要敢于去想,要与时俱进”。这表明要加快门球发展步伐,必须创造新的赛制,比赛实行多制式。如南北争霸赛就是一个创举,除了坚持搞老年人杯赛、中青年锦标赛外,企业、少儿还应搞俱乐部赛。在项目的设置上要有突破,如举行男女单打赛、男女混合双打赛、三人赛等。比赛还可以设上、下半场制,每半场20分钟,以两个半场得分之和计算胜负。
培训创新
以往采用的是不定期举办全国培训班来培训教练员、裁判员,因水平参差不齐,收效甚微。所以应建立分级轮训制,不同的级别参加不同的培训。可以依托某个学校、利用放假期间组织轮训,也可以不局限于培训教练、裁判员,还应培训运动员,培训要制定统一的教材、教具,选聘全国有一定理论水平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练、裁判任教。
器材创新
门球规则中对器材要求相当宽松,这就为器材的创新打开了空间。虽然我国门球器材已基本适应当前门球发展的要求,做到了器材的创新与门球技、战术发展基本同步,但在材质、结构、外观、规格、加工和包装方面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要提高质量和档次,以适应不同层面、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群。如槌头改成六棱型(或八棱型)有利于贴脚击球;改成“元宝型”可解决槌头啃地问题;少儿用槌头易细、短;号码布可采用胸徽式、臂章式,装点的鲜艳美观;记分牌也应向电子记分记时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