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值得一去的地方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我在慈利县老年大学两年制门球系修业期已满,马上就要毕业。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对老年大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举办老年大学是按照党中央指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认真抓好老年人工作,落实“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需要,是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一种无限关爱。对朱佳林校长在慈利县老年大学门球系成立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所说的“老年大学是广大老同志学习知识的课堂,健身娱乐的阵地,交朋结友的地方,表现球艺的场地,施展才华的平台”这句话有了很深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在这两年中,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结交不少朋友,找到了极大的乐趣,在很大程度上愉悦了身心,也得到了再次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良好机会。
在这里,我把自己这两年在老年大学所得到的收获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如下汇报,并与在座的各位同学交流。
一、学到了很多知识
既然是门球系,当然是有关门球方面的知识是最主要的,例如门球技艺,门球战略战术、门球裁判、门球比赛的组织方法等。可以说老年大学门球系给了我提高门球技艺的良机,使我在门球相关方面的知识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门球裁判方面,我觉得我的进步更快。在老年大学门球系学习一年后,于去年六月,经考试、考核、考评,我获得了国家承认的二级门球裁判员资格。现在,我已经能够正确判定一般的疑难问题,独挡一面地担任起临场执裁方面的相关工作。我在这方面进步较快的原因,得益于我的资深裁判老师的无私传授知识,同时,与我的学习方式方法也分不开,因为我爱刨根问底,不光牢记规则的条文的表述,而且要向老师请教并查找相关资料,弄清为什么这样规定。这样就能在临场执裁时灵活运用,正确裁判。在裁判员学习中,除了认真学习执场裁判员应掌握的知识,还认真学习了与门球比赛相关的抽签编排知识。今年三月,由于竞赛组编排人员不在家,根据县门协领导的安排,我独立完成了县三八门球赛的抽签编排工作。
今年四月,我撰写了一篇裁判学习心得,题目叫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门球裁判员”,由叶美庆老师在网上发贴后,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可,有的还跟出“向黎开礼同志学习”贴子。
二、结交了朋友
在老年大学内,我结交了很多老年朋友,其中不少人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们这些老年人虽然退休前工作岗位很不一样,但我们都属于老年人这个同龄阶段,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情趣,有很多相同想法,有的还有相似的社会和生活经历。有了共同的东西,就容易成为朋友。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工作岗位,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因而也就有许多互相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门协的几位现任正、副主席和秘书长,他们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但他们为慈利门球事业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对我的感触极深,他们既是我的领导和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
三、愉悦了身心
身心愉悦对老年人至关重要。常言道,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我感觉,老年人最害怕生活单调,枯燥乏味,我于2008年退休后,无所事事,整天与电视、电脑为伴,不仅生活枯燥无味,身体也有了新毛病,颈椎病也找上门来。自从进入老年大学门球系后,既有教室内的理论课,又有运动场上的实习课,还有课外的门球活动,活动量增加,身体素质增强了,身体好多了。我原来有一个过敏性哮喘的毛病,一年发病几次,一不小心发起病来,喘得人掉气,曾去医院抢救过两次。自参加门球活动两年来仅发生过一次轻微的。身体好了,生活充实了,还有很多朋友天天在一起说笑,心情自然好了。
四、得到了为社会服务的机会
近休前,我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农艺师,算一名高级知识份子,并长期担任基层单位负责人,多少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算不有什么才华,也干不出什么大事情。退休后,这些能力也派不上什么用场。进入老年大学后,由于工作的需要,从今年初开始,安排我担任门球系副主任和县门协副秘书长,我觉得这是领导对我的能力的一种认可,也是社会的一种需要。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一名高级知识份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推辞,而只能认真负责的做好。所以,对这些工作我没讲任何条件和价钱,而是把它当成了我应该做好的一项份内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在我县首届重阳杯门球邀请赛中、在门球系上一个学期的总结工作中、在今年年初的老年大学报名、招生、缴费注册工作中、在今年县三八门球赛中、在人造草坪球场的建设中,在目前正在进行的老年大学的毕业工作中,我都尽自己的能力做了很多工作。我觉得,这也是我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因为我的人生价值可能就是这么大。而且自己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乐趣。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领导和同志们希望我做的工作。
同学们!老年朋友们!年轮让我们退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党和政府让我们颐养天年,让我们到老年大学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结交朋友。老年大学内也的确有我们需要的东西,是我们老年朋友值得一去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是周恩来总理最先提出来的。我国西汉时期有个文学家叫刘向的也说过这样的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阳,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看来,我们的古人也有主张“活到老学到老”的。
为了充实自己的的老年生活,增长知识,我不排除参加老年大学其他专业学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