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位于中国西北边疆博尔塔拉草原,离开自治州首府博乐市四十公里的阿拉套山山脊以北,就是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国。边境线上小镇阿拉山口是中国通往欧州的亚欧铁路国际换轨火车站,铁路过货量仅次于东北的满州里。国际天然气、石油管道也从这里通过,源源不断的把清洁能源输往上海供应华东地区。昔日的边境小地方现在有了国际背景,是亚欧物流东联西出的主要陆路通道之一。 抚往看今天地新 1954年成立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两县一市仅有几万人口,地广人稀。早期居民主要是清政府安置的从俄罗斯顿河流域东归祖国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以及察哈尔蒙古部落在边卡看守疆界或博乐河两岸有水草的地方游牧。后来一部分从伊犁迁移过来的维吾尔族农民在这里耕种土地。哈萨克牧民则世代在天山和草原之间游牧。汉族人比较少,经营几家烧酒坊和农庄。博乐城只能算个集镇,一条土街,两个钉马掌的铁匠铺,制作木轮马车的作坊,敲打铁皮炉子的铺子,卖莫合烟末子(维吾尔族土烟)的摊子。最高地建筑是清真寺的青砖塔楼,顶着月牙装饰矗立在街心地段,最亮眼的店铺是木制两层楼照相馆,汉族人经营。没有电,靠屋顶天窗调节光照。 1960年,前苏联与中国交恶,博乐成为“反修反帝”前线,兵团农五师被调迁到这里“屯垦戍边”。农五师的前身源自红军,抗战时期是晋绥联防军新四旅,著名的“回民支队”即在其中。解放战争时期是保卫延安的教导旅,代号“红星”。农五师两任师长张顺国、任书田都参加过延安保卫战。电影《十天十夜》就有他们的身影,任书田的一只眼睛就是在那次战斗中被胡宗南军队的炮弹炸瞎的。 1949年10月,这支部队受王震指挥进军新疆。先遣队乘飞机从甘肃酒泉直达新疆哈密,出其不意的擒获国民党起义部队中匪特分子,平息抢劫哈密银行金库和民众财物的武装叛乱,为稳定新疆、解放新疆立下功勋。在哈密剿灭匪患,护卫兰新公路畅通,为各族群众引水垦荒,建设绿洲农场。以“红星”命名的红星农场”、红星渠、红星中学、红星医院为哈密人民造福,至今光辉闪耀。 1960年2月,农五师三千职工干部、拖拉机手乘汽车携家带口顶风冒雪从哈密垦区西迁到博乐河畔、阿拉套山屯垦戍边。白手起家在亘古荒原除雪扎营,风餐露宿开垦土地,播撒种籽。沿边境线陆续建立十余个机械化国营农场,寂静的荒原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过兵团两代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现今兵团人熟练运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世界领先,几百亩的大田耕作机械化,葡萄园、棉花地一望无边,采棉机的使用解放了人力劳作。网络信息引领市场经营,垦区阡陌纵横、电网如织、道路通达、园林化城镇林立,天然气入户,光纤通讯无缝覆盖,农场职工 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 作者:兵团刘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