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音淖尔 于 2025-5-16 19:01 编辑
撞击球八要点(摘自陈云琛老师的技战术指南)
文/陈云琛(陕西省渭南市)
击球,是打门球的根本或起点。撞击球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打好撞击球要注意以下八点。一、站位;二、测距;三、瞄准;四、击点;五、目视;六、挥杆;七、施力;八、静心;
一、站位。
站位即击球员所站的方位,站好位是瞄准、击球的前提,只有站得好才能瞄的准,打的正。为此,一要站得稳,即击球员的整个身体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状态。二要站着正,即双腿、双眼都要正对目标,尽量避免视觉误差。站的正,也是击球员瞄准的前提,使人、槌、球和目标四点成一线。三要站间距适当。以跨越式击球为例,一般情况下,两脚站位后大致与肩同宽,与自球和他球形成等腰三角形。两脚左右开立相距约10~20厘米,两脚尖之间的连线,距自球距离约20~30厘米为宜。距离大,利于击球,却不利于瞄准。因此,击球员要根据自身条件,尽量做到两者兼顾,从容而正确的完成站位。
二、测距。
目测距离,是施用击球力度的前提和根据。比赛中目测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面对自球站正,测量自球到他球(目标或落点)的间距;而是要观察场地的地形地貌与干硬湿软砂砾粗细与铺垫薄厚(沙土场地)坡度高低与平溜程度,以便确定击球时需要多大击力;三是击球员根据前两项评估,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击球。比赛中,击球员要想掌握准确的击球力度并灵活地运用技能,就要不断地提高目测距离的能力。要对场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中柱与一线、三线的垂直距离位10米;与二线、四线的垂直距离为7.5米,距四个角均为12.5米。还可借助场上的固定位置推测距离。若自球在一线二角里侧1米处,要去二门前1米落位,由于一线至二门前为12米,即知自球运动距离约为10米。
三、瞄准。
瞄准就是通过正确的视觉,将目标、自球和槌头三者连接在一条直线上。瞄准的方法有多种,大部分人将自球、他球(目标)、槌头和槌尾三个物体连接。瞄准的过程是将自球、他球(目标)看在眼里,然后用眼从目标到自球“划”出一条直线,并使这条直线从中延伸出来。这条从他球(目标)到自球中心的连线,我们称为“连心线”。然后将槌头放在这条直线上,构成他球(目标)、自球、槌头和槌尾的四点一线。这“四点一线”,为击球出杆控向创造了最佳条件。为精确地瞄准,应做到三点:其一、两脚站稳,球槌放稳,自球、他球(目标)与身体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槌头端面正对自球,放在两脚中间的地上。击球面与击球方向保持垂直,不偏不斜不变角,使出击方向直指目标。其二,槌头放稳,再次校正。实践证明,球槌的槌尾最易被人忽视,容易放偏,哪怕是很小的偏差,都会导致击球面歪斜,影响击向的准确性。因此,当准确瞄准完成后,就从头到尾认真细致的校正一遍,以确保瞄准的准确性。其三、细致微调,稳妥可靠。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发现槌尾有微小的偏差,也要下决心调整,不可忽视。这种认真的态度,即可确保击点不偏。 四、击点。
正确的击点是自、他球连心线上自球后部的一点(简称连心点)。击球员击球时,槌头端面中心点(槌头、槌尾、连心线上的点)击到自球的连心点,则自球沿着“连心线”的轨迹向前滚动奔向目标。众所周知,在自球中心点的周围还分布着数个击点,一旦槌头端面击到这些点的某个击点上,自球就会不规则的沿连心线向前运动。击到连心点左侧一点,自球会偏向连心轨迹右侧前进;击到连心点右侧一点,自球则滚向连心线左侧;击到连心点上部,自球将会以强烈的上旋沿连心线加速向前滚动;击到连心点的下部,自球向前运动时,则会出现跳跃现象。因此,击球员击球时,要做的动作合理、规范、稳定,做到稳中求准,细中求精。
五、目视。
门球运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程序”。门球运动的击球过程是一个精密的控制系统。球场上发生的一切先有眼睛摄入,眼睛是对生物成像的第一感官。从裁判员呼出X号击球员的信息开始,教练员给出的过门、擦边、撞击X号或闪击等指令,到击球员对场上各号球分布态势的观察,都是球员的信息输入。经过击球员的目视认定。反馈到大脑中枢,经过综合、比较、分析,由感性到理性的加工制作,从而确定出最佳击球方案。击球员用槌头端面击球的瞬间,两眼紧盯住连心线上自球上的击点,准确撞击。此时稍有分心或疏忽,就可能因击偏而失误。
六、挥杆。
怎样打好挥杆?第一、撤杆要直。沿瞄准线出杆击球,做到撤杆的终点恰好是出杆的起点。撤杆时若偏离了击球方向线(四点一线),势必造成出杆的误差。第二,撤杆幅度要合适。发力柔和,挥动平稳。摆幅过长易出现球槌左右晃动,使球槌不能做到走杆直、击点准、端面正,从而造成自球运行偏离连心线轨迹。一般情况下摆幅控制在10~20厘米左右较为合适。击打10米以上的球,摆幅也不宜大于30厘米。有的击球员摆幅过短,这样会发生击力不够,自球撞击无力或自球走不到预定落点。再者由于摆幅不够就用力过猛,突然加力易失误。第三,控杆速度要适中。撤杆或出杆太快,用力过大易造成球槌不稳;过慢易使整个击球过程拉长,也会增加控干难度。更重要的是使你在瞄准时“划”好了的直线模糊起来。“四点”构成的直线是客观存在的,又没有标志的,只存在于击球员短暂的记忆中。这条直线始终是击球的基准线。
七、施力。
施力即是撤杆之后,出杆击球。它是击球的最后完成动作,施力的质量如何,不仅决定于撤杆距离,也与出杆击球的速度和质量有关;不但影响到自球被击的走向和自球到位的落点,也关系到撞击他球的成败和战术配合的成功与否。施力是击球命中目标的要点。我们知道,撞击界,或可能给对方接力。施力的大小要根据场地状况和不同条件而定。如场地不好时,要适当的加以击球,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削弱地形的影响,提高命中率。施力适中,运用恰如其分,是一个优秀门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门球队的标志,因此,只有讲究精妙的击球施力,才能谈得上整体配合,才能形成战术。
八、静心
静心属于心理状态问题。众所周知,人的大脑控制是调节全身各个器官生命活动的总枢纽,是人的感觉、情绪、意识、思维等一切智慧行为的基础。门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如果心静不下来,存在着各种杂念,就会打不好球,甚至连简单的技术动作也完不成。这些杂念有:一是“怕”字当头,怕打不上球,怕教练批评,怕队员埋怨,怕观众说闲话。怕这、怕那,到后来晕头转向,失误频频。二是遇到波折被动就失去信心。无士气,心里不顺,越打越差。三是,当教练员和队员失误时产生怨气,影响自己的技术发挥。四是打球掉以轻心、满不在乎,缺乏认真细致的球风,也打不好球。所以,一个优秀的门球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按技术动作要领将球击出。这样击出去的球,才是高质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