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255|回复: 2

【球人诗会】55/历史揭秘之三十一·4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3 2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歌@ 于 2024-10-3 20:33 编辑
【球人诗会】55/历史揭秘之三十一·4则
徽州文风昌盛,夙有“文化之邦”的美誉

安徽省徽州府是明清时期的行政概念,由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及婺源、绩溪六个县组成。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徽州,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
徽州文风昌盛,夙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据古籍记载,徽州人好读书,即使穷乡僻壤,琅琅的读书声仍不绝于耳。据《江南通志》载,在古徽州六县中,绩溪县(现已划宣城市)乃僻居皖南的一个山陬小县,素称“宣歙之脊”,然“三五之家,不废诵读”。
特别是绩溪县胡良筹的《四景读书歌》道出了徽州人在四季更替中勤研经史,晨曦夕照里泛读群书,激荡砥砺,怡然自得的绝妙。
在徽州,到处都有与读书有关的楹联,如“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慈孝后先人伦乐地,读书朝夕学问性天”、“忠孝传家远,诗书济世长”、“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等。
在封建社会,读书不仅能知廉耻,明义理,更能藉此鱼跃龙门,跻身仕途。这就是徽州人热爱读书,愿意以诗书、礼仪训子的原因。
徽州的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老师进行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讲解、释疑。其课程一般分为诗歌、习礼、读书三大类,每天课程分为考德、背书诵书、习礼、读书和诗歌五节。既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又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可谓轻松活泼,寓教于乐。
徽州的书院,发端于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北宋时期,赵宋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持长治久安,“兴文事,抑武事”,并一直把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和倡导科举作为工作重心。宋真宗以皇帝之尊作《劝学文》,号召“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更有“书中自有黄金屋”及“书中有女颜如玉”等说。科举作为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得到了稳步推进,调动了有志之士的积极性。
在徽州人的眼里,个人的升迁荣辱,进退得失同整个宗族的声誉荣耀密切相关,科举入仕是光宗耀祖、提高本宗族地位的惟一途径。
由于徽州人重视教育,文风盛大,在宋代至清代中期800多年的时间,徽州考中进士者达1400多人。从顺治至道光的180年间,徽州府的进士就有500多名,在全国的科甲榜上名前5名。

林则徐成清朝救火队长
1785年,林则徐生于福建侯官,就是现在的福州市闽侯县,位于闽江北岸。家境贫寒的林则徐20岁就中了举人,却连续两次会试名落孙山。直到1811年第三次会试中进士时,林则徐不过27岁,而他的忘年交左宗棠一生都没中过进士。
林则徐中进士后一直当京官,1820年,也就是嘉庆帝莫名其妙驾崩这一年,林则徐出任浙江杭嘉湖道。林则徐在杭嘉湖道只干了一年,成绩斐然,受到刚登基的道光帝的讚许。林则徐于1823年出任正三品的江苏按察使,主管江苏省的司法刑狱。
林则徐到任江苏,立刻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也深知鸦片之害,允许林则徐在江苏禁烟。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禁烟,实际上始于江苏苏州。
之后的十几年,因为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林则徐必须回家守孝。複起后,林则徐当过陝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宁布政使。直到1831年,林则徐出任驻地在山东济宁的河东河道总督,负责山东、河南两省的河务。
林则徐之后又调回江苏任巡抚,几年之后升任正二品的湖广总督,正式成为封疆大吏。湖广二省(湖北、湖南)有两大问题,一是长江水患,二是鸦片。林则徐痛陈鸦片之害,“十馀年来,鸦片流毒无穷。”林则徐对太常寺少卿许乃济等的驰禁论严加驳斥,支持鸿胪寺卿黄爵滋的严禁论,得罪了不少靠鸦片赚钱的大员。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前一年,也就是1838年,林则徐就在湖广设禁烟局。1839年的三月,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分去广东查禁鸦片。在广州虎门(东莞市虎门镇),林则徐发动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幕。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英国不甘心其非法利益受损,于1840年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利用工业国对农业国的优势打败了清朝,但这些并不是林则徐的错。
道光帝丢尽了脸面,又把林则徐当成替罪羊,发配到新疆伊犁“赎罪”。林则徐并不在乎被贬西域,他更在乎的是国家兴亡。在路过开封时,林则徐以戴罪之身治理黄河水患。水患解决了,林则徐依然是“罪人”,继续西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就是林则徐路过西安写的。
清朝的新疆在伊犁将军治下,治所在现在的伊宁。林则徐在新疆并没有荒废时日,而是尽自己所能,为清王朝稳定西域做贡献。林则徐在新疆呆了三年,道光帝还是觉得林则徐人才难得,1845年将他召回京城,准备大用。
晚清时期的西部地区,各种矛盾激化,道光帝让林则徐代理陝甘总督,就是看中林则徐的能力。这时的林则徐已经六十多岁了,依然不辞辛苦,为国效劳。当时的清朝可以说到处是坑,道光帝把林则徐当成了救火队长。云南也是各种矛盾激化,林则徐又于1847年出任云贵总督,通过一系列手段,稳定了云南贵州的局势,火药桶才没有爆炸。
云贵稳定了,广西又闹出了大动静,就是洪秀全于1850年在金田起兵。正在家乡福州修养的林则徐不得不接受刚继位的咸丰帝的调令,抱著老病之躯去打压太平天国。刚到广东不久,66岁的林则徐再也撑不住了,卒于潮州普宁。
几十年走南闯北,林则徐威震天下,洪秀全听说林则徐半路病死,长长出了一口气。林则徐的时代结束了,接著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陆续登场。
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谋略水平怎么样?
作为秦朝末年最有名的谋士之一,范增的谋略水准,其实是很难判断的。这主要是因为,正史上有关范增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不管是在《史记》还是在《汉书》当中,都没有单独记载范增的传记。而范增的事蹟,也全都是从其他人传记当中,散乱的记载了一些。
而且,在楚汉战争期间,有关范增的事蹟,也只有寥寥几处而已。而在这几处事蹟当中,也只是记载了范增的一些态度,并没有记载范增提出这些方案的时候,自身依据是甚么。比如说,范增提出,要拥立义帝熊心,或者要在鸿门宴上诛杀刘邦。但是这些事情,背后范增到底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做了之后的详细计划,这些史书一律都没有。
一个谋士,如果想要让主君认可自己的计划和方案,首先他得有一套完整的论证依据,至少他得先说服主君才行!如果没有足够的论证依据,谁又能保证这个谋士出的主意,不是随便拍脑门想出来的呢?
真实的谋士,不是负责帮主君做选择的,而是要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案,让主君来进行挑选和思考的。
所以,我们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谋士,他们的传记当中,都会有他们的详细理论成果。比如说张良有联合诸侯王针对项羽的整体计划,诸葛亮有隆中对,贾谊有盐铁论。因为有这些理论上的论证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认可这几个人的智谋水准,认定他们就是顶级谋士。但是范增没有。
因为缺乏足够史料依据,我们也不好判断,范增的真实谋略水准。但是,范增在正史上的第一次出场,据史书记载,当时的范增,已经年近七十了!也就是说,从时间上推断,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范增已经五十多岁了。历史上那场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范增应该刚刚成年。
而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既然范增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战国时期,而是是处于战国时期最混乱的时代。如果范增真的是顶级谋士,那他为甚么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没有在战国时期名扬天下呢?
要知道,范增壮年的时候,正好是秦国横扫天下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毛遂、信陵君、春申君、吕不韦……这些人都曾经和范增在同一个时代进行活动,既然他们可以扬名天下,为甚么范增在战国时期,就一点事迹都没有呢?如果他真的是顶级谋士,为甚么在他年轻的时候,不去参加战国时代的混战呢?
对于一个谋士来说,结果确实很重要。但同时,得出结果的过程,往往同样也很重要。
当然,我们也可以抛却过程,只看结果。而如果单纯从结果来看的话,范增显然也不算一个成功的谋士。谋己,范增最后失去了项羽的信任,落寞而终;谋人,范增确实做到了,他确实给项羽提了不少建议。
谋兵,这方面存疑。虽然项羽确实很猛,但不管是钜鹿之战,还是后来的楚汉战争,范增到底都出了哪些主意,我们不得而知。所以我们也不好说,项羽的那些战绩,到底是项羽本人的功劳,还是范增谋划的功劳。
谋国,范增最后显然失败了。虽然他眼光不错,很早就看出了刘邦的威胁,确实有为国家出谋划策的能力。但最后,项羽战败了,这也是事实。一个真正的顶级谋士,除了会给国家出谋划策之外,为自己谋取主君的绝对信任,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是这一环,范增显然没做到。
奇闻秘史︱
1500年历史少林寺为何遭军阀石友三火烧?
劫难前珍贵相片曝光
在长达1500年历史中,少林寺遭遇过很多次劫难,古代封建时期,每逢一个朝代没落,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减弱,民不聊生之时,少林寺就很难独善其身。如果碰到大规模的流寇,寺里的僧众往往会逃散,建筑被毁,也是常有的事。而在所有的劫难当中,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或许是最严重的一次。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了。樊钟秀的队伍被划到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跟着冯玉祥打了不少仗。1928年3月,北伐战场主要在山东和京津冀一带,战况十分激烈,冯玉祥不得不把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全部拉上前线。河南出现空虚,很多城市只有数百人防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樊钟秀接受了奉系的收买和策反,在河南聚集五万军队反叛了。很快,樊钟秀的军队攻下了十几个县城,并包围洛阳、禹州、登封和孝义兵工厂。
冯玉祥在前线获胜后,调集石友三和宋哲元两支军队镇压樊钟秀叛军。宋哲元和石友三都是冯玉祥手下数一数二的悍将,打樊钟秀还是很轻松的,很快就解围洛阳、登封。在樊钟秀造反的过程中,少林寺保寺团也参加了,而且樊钟秀的指挥部就设在少林寺。
火烧少林寺原因
当石友三的部队打入樊钟秀设在少林寺的指挥部的时候,樊钟秀的指挥部已经撤离,寺内的和尚也跑光了。石友三一怒之下就烧了法堂。
至于少林寺主持妙兴,他为了保护少林寺,投靠了吴佩孚,做了团长。1926年7月吴佩孚联合张作霖攻打冯玉祥,被北伐军击败。妙兴亦在1927年3月6日,在与任应岐部交战中阵亡,年仅37岁。
1928年3月15日,石友三进驻樊钟秀设在少林寺的指挥部,纵火焚烧法堂。有指北伐士兵和部分佃农当时对少林寺心怀怨恨。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苏明启旅长,命军士抬煤油至少林寺中,将整个少林寺付之一炬。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鼓楼等重要建筑,都陷入火海之中,大火烧了40天,只剩下几根石柱遥望苍天。一大批珍贵文物及5480卷藏经化为灰烬。
之后的数十年,少林寺虽然有重建,但规模不大,住寺僧人也不多。60年代,少林寺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后,少林寺获得大规模重建,现存少林寺建筑当中包括著名的大雄宝殿、达摩面壁石等均属仿古重建建筑,但一些地方如古代练武场、塔林及部分石刻仍属于古代的原物遗存。

2310289.png 2310290.png 2310291.png

点评

为老师的【球人诗会】55/历史揭秘之三十一·4则精彩帖点赞!  发表于 2024-10-4 09:17
发表于 2024-10-4 09: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师的【球人诗会】55/历史揭秘之三十一·4则精彩帖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12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