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化兼收并蓄,皇帝讲究吃喝玩乐
在中国盛唐时代,各位皇帝很入时,非常讲究吃喝玩乐。
大唐文化兼收并蓄,每到重大节日都是一片莺歌燕舞。
更有趣的是,唐朝皇帝始终邀请文武百官和嫔妃等参加娱乐活动,他们往往从早晨狂欢到天明。
盛唐时期,几位皇帝多富有才情。
比如,李世民不但在乐舞艺术上有所创新,还非常重视对西域乐舞精髓的吸纳。
此后,其他皇帝也继承了这种理念。
再如,李隆基不但兴办学校,创建“教坊”,他自己和亲自参加戏曲演出,他最拿手的角色竟然是“丑儿”。
当时,皇宫里“守岁”风俗非常隆重,文武百官总是欢聚一堂,觥筹交错。
最受瞩目的当属“太常寺”主办的春节“团拜会”。
换句话说,那种团拜会类似于现在的“春节联欢晚会”吧。
每到除夕,唐朝皇帝都在“大明宫”的“麟德殿”大摆筵席,拉开了“团拜会”的大幕。
朝中的文武百官、重臣和亲属,宫中的嫔妃、宫女、太监等人汇聚一堂,
陪伴皇帝“入阁守岁”,通宵达旦,狂欢十多个小时,一边饮酒叙旧,一边观看晚会。
团拜会总是在气势浩大的傩舞表演中开场,唐代“皇家歌舞团”数千名演员,浓妆艳抹,粉墨登场。
“傩舞”属于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大型民间舞蹈。
表演时,近千名男性戴上假面道具,穿上红黑衣裤,击鼓跳跃,气势磅大。
演员佩戴的面具,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
除了“傩舞”之外,还有大型歌舞。
据说,大型歌舞称得起唐朝“团拜会”的“重头戏”。
当时,舞蹈盛行,应者云集,观赏并创作舞蹈,
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再加上吸收和融合各民族甚至国外的舞蹈要素,
唐代舞蹈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局面。
赶到李隆基执政时期,唐代歌舞已经达到了极致。
李隆基是一位精通音律、热爱歌舞的皇帝,
他曾创作著名的大型乐舞《霓裳羽衣曲》。
当时的歌舞演员更是群星璀璨,迎娘、蛮儿、念奴等教坊里的“明星”,
常被皇帝召入宫中参加宫廷新年的联欢演出。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唐玄宗评价念奴唱歌的文字:“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
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看来,李隆基也变成了盛唐时代的“追星族”。
魔术杂技属于团拜会上的顶级节目。
唐代的幻术杂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唐人蒋防在《幻戏志》写道:“乃于席上以瓦器盛土种瓜,须臾引蔓生花,结实取食,众宾皆称香美异于常瓜。”
唐代赵麟的《因话录》记有“透剑门伎”一项,
用锋利的刀剑编扎成狭门过道,
表演者乘小马从刀丛剑林之间穿驰而过。
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的风流传奇
大唐那个时代,有位公主的传奇故事,
简直是比宫斗剧还要精彩几分,你知道是谁吗?
没错,就是那位“甜在心头,辣在手腕”的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权力游戏的高手玩家。
豆蔻年华的太平公主嫁给了才貌双全的薛绍,
这段婚姻简直就是皇家版的神仙眷侣,羡煞旁人。
然而,好景不长,驸马大人一不小心踩到了权力的雷区,卷入了谋反的大漩涡。
这一波操作,直接让太平公主从爱情的云端跌落,
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被亲妈武则天处决了,心里那个恨啊,比吃了黄连还苦。
薛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外孙,河东公薛瓘的儿子,
永隆二年(681年),迎娶太平公主,授驸马都尉、右卫亲府中郎将,
封爵平阳县子,历任左领军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右散骑常侍。
垂拱四年(688年),受累于长兄薛顗参与琅琊王李冲的谋反,坐罪下狱。
永昌元年(689年),去世,时年29岁。神龙元年,得以平反,恢复官爵,归葬于祖茔。
失去了爱情的太平公主,仿佛一夜之间开窍了,明白了权力才是硬道理。
从此,她不再是那个依偎在驸马怀里的小女人,而是变成了收集美男的鉴赏家。
这可不是简单的寻欢作乐,太平公主是有策略的,
她学古人,用男宠作为政治资本,一步步走向权力中心。
话说回来,那些被太平公主收入麾下的男宠们,
个个都是颜值与才华并重的“宝藏男孩”。
比如那位叫惠范的胡僧,长得帅,身材好,还特别懂情趣,
以至于太平公主觉得这么好的货色不能独享,还大方地推荐给了武则天。
这操作,够不够大胆?
首先登场的是惠范法师,一个身姿挺拔、容颜出众的胡僧。
太平公主慧眼识珠,发现他不仅佛法高深,床笫之间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遂决定引荐给母亲武则天,共享这份特别的陪伴。
据说,这法师的魅力让公主不惜为他特建寺庙,只为了随时能与他私会,
这种待遇,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接下来是崔湜,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却因为太平公主的青睐,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红人。
崔湜的聪明才智让他在侍奉公主时格外用心,他知道如何讨公主欢心,
更懂得如何利用这份宠爱为自己铺路。公主把他推荐进宫,他的仕途因此一片光明。
然而,要说到太平公主真正倾心的,还得数高戬。
高戬不仅外表英俊,性格更是直率爽朗,正中公主下怀。
公主不仅让他住进自己的宫殿,还大方赐予众多美女侍妾,简直是宠溺到了极点。
这待遇,哪个男宠不艳羡?
至于那四名被传“一夜累死4名男宠”,实际上是一场误会。
这四位其实是心怀不轨的反贼,妄图利用太平公主对薛绍和武则天的感情挑拨离间,
结果弄巧成拙,触怒了公主,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可见,太平公主虽风流,却也绝非任人摆布的柔弱女子。
权力的游戏,太平公主玩得溜溜的,两次政变,两次改朝换代,她都站在了风口浪尖。
后来的故事,那更是高潮迭起。
公主两度发动政变,扶持李家人重掌大权,又亲手开启了一个中兴盛世。
可惜,权力的游戏总有落幕时,
她最终还是败给了自己的侄子,唐玄宗。
这大唐的辉煌,似乎也随着这位传奇公主的陨落,渐渐黯淡了。
三国时期文人开骂损人有特点
骂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
在《三国演义》里有许多著名的桥段,被人骂的最惨的当属吕布,他被张飞骂做“三姓家奴”。
也就是他本姓吕,后来又认丁原为义父,后来又拜董卓为义父,所以张飞骂他三姓家奴。
吕布一开始还不明白,等听清楚之后,火冒三丈,最后要和张飞火并。
作为骂人,三国时期很多文人都有一手,
比如那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祢衡,
他就损人很有特点:祢衡仰天叹曰:“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
操曰:“吾手下有数十人,皆当世英雄,何谓无人?”
衡曰:“愿闻。”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
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
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
安得无人?”
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
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
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
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
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
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
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操怒曰:“汝有何能?”
衡曰:“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
岂与俗子共论乎!”
显然祢衡很自负,把曹操手下文臣武将损了个不亦乐乎。
不过祢衡骂人虽然逞了口舌之强,却最终被刘表手下武将黄祖给杀了。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不给你动嘴皮子,我只给你玩横的。
当然骂人最厉害的还是诸葛亮,
所谓口如利刃,便是这个道理。
诸葛亮三气周瑜,公瑾亡命;
更有甚者,魏国大臣司徒王朗居然要教训诸葛亮,被诸葛亮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堪称国骂,
如果是真实的话,一定会载入三国史册。因为诸葛亮的语言太犀利了。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
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
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
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
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
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最终司徒王朗被骂得无地自容,死于非命。
2024.6.19/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