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夏云保 于 2024-6-15 16:05 编辑
转(门球之苑电子版)
门球文化——漫谈门球“三多”
门球文化
漫谈门球"三多"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唐市门球队球员孙雨东,是当地的球王名星。他总结了参加门球赛的"三多"经验,即"赛前多准备,赛时多观察,赛后多思考。"这是球王的经验之谈,很有见地,值得门球人借鉴。
所谓"赛前多准备",是指比赛之前作好充分准备。伟人毛泽东早就教导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都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的把握。"门球比赛也如打仗一样,事前作好充分准备,才有把握取得胜利。充分准备包含两层意思:从广度或外延上讲,要做好思想上、组织上、战术上、技术上、作风上、装备上等方面的准备。
思想准备就是统一大家的认识,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打好每一杆球。组织准备就是安排好参加比赛的球员,哪些人是主力队员,哪些人是替补队员,谁打几号球,要做好合适的分配。
战术准备就是教练员在赛前运筹帷幄,胸有成竹,采取什么方案来打该场比赛,开局如何布局等等。
技术准备就是队员平时要练好技术,不要临阵磨枪。临阵只是熟悉一下场地情况,找到手感而已。
作风准备就是全队要树立良好的作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胜不骄、败不馁。
装备准备就是从球槌、号码布、队长和教练的标志牌以及着装(最好是全队统一着装),显示队伍精神抖擞的状态。从深度和内涵上讲,要着重在战术的研究上和技术的苦练与巧练上下功夫。距离全运会开赛只有一年多时间了,大赛在即,备战务须抓紧。从战术角度看,教练员要对一些高层赛事和经典案例,进行认真研究,以提高自己的战术意识和指挥艺术。运动员(球员和广大门球爱好者),既要勤学苦练,又要开动脑筋,善于巧练,提高悟性,补齐短板。演艺界有句名言: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门球赛场上也是如此。一场球赛每人平均三分钟,要把这三分钟运用好,发挥好,产生理想效果,必须依赖于平时训练形成的扎实基本功。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出成绩。艺高人胆大,只有具备了高超的技艺,赛场上才能如虎添翼,游刃有余。
所谓"赛时多观察",就是指指挥员和球员在比赛中要善于观察问题,心明眼亮,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要观察哪些问题呢?我以为,首先要观察阵容。看看对方首发阵容是哪些将士,而后己方与之匹配。如果初次见面,互不了解,则顺其自然。其次要观察阵势。在门球比赛中,阵势(局势)是非常重要的。开局时,先发制人者往往占据二门或三门的要隘,谓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局,双方激战,攻城掠地,都想争夺赛场上的优势,掌握主动权。处于优势的一方,要保持、巩固和扩大优势;暂时处于劣势的一方,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战机,发起攻势,变劣势为优势。赛场的局势千变万化,作为指挥员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掌控局势随机应变,处变不惊。第三观察阵法。阵法即战法,门球运动称为战术。我国古代有十大著名的阵法(兵法):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宫八卦阵、十面埋伏阵。门球赛场上也有多种多样的战法(战术)诸如:一门留球法、二门(三门)占领要隘法、四角战术法、隔门拉手法、连号结组法、擦球远袭法、百步穿杨远射法、双杆球战术、王牌球战术、先手球战术等等。兵法之道,奥妙无穷。因此,赛场上的指挥员要善于观察对方的阵法,以己方灵活的有效的战法破阵,最终赢得比赛的胜利。
所谓"赛后多思考",就是比赛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今后的再赛。毛主席谆谆教导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每一次比赛(尤其是重要的比赛),就会成为历史。要想成为历史经验,就必须及时总结,而后方能注意和借鉴。有些人比赛完了,只注重输赢,赢了就趾高气扬,输了就垂头丧气。这是典型的比赛第一,是地地道道的锦标主义。正确的作法是要在赛后多思考,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有的人将其称为"事后诸葛亮会",很形象、很符合实际。作为领队、教练和队长,要把全体队员召集在一起,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本次比赛的看法,有哪些可取之处,有哪些不足,今后怎么办。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群策群力,经验可取,教训可汲。这里不妨举个例子:2023年8月,石景山三队在第十五届北京市体育大会门球赛中夺冠。赛后,石景山区长乐老年门球活动中心主任兼参赛队(石景山三队)教练马健民,及时组织全体队员进行总结,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赛事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在五十支参赛队中夺魁,主要体会有三点:一是赛前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统一认识的思想准备、安排精兵强将的组织准备、赛前刻苦练兵的技术准备、运筹帷幄的战术准备、统一着装的形象准备等;二是参赛中指挥员与运动员(球员)同心同德,配合默契,指挥员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球员听从指挥,指哪打哪;三是每场比赛后及时总结经验,以利再战。从此以后石景山区长乐老年门球活动中心将比赛后总结经验推广到办赛后也要总结经验。去年11月,他们承办了北京市门球冠军总决赛,赛事办得很成功,得到了多方的一致好评,被评为最佳承办奖。
他们认真总结了办赛经验,报道员投稿《门球之苑》杂志,被杂志以《北京市石景山区门球运动展现新气象》为题,进行刊登。媒体的宣传报道,既推广了他们的作法与经验,又鼓舞了广大门球爱好者的信心和志气,可谓一举两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