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天下豪杰 于 2024-5-9 19:49 编辑
转《东亭晚翠》2024年第一期卷首语
为诗浅谈
刘道平
诗乃表达情感心灵之文学载体。其功在于“兴观群怨”。于诗之评价,自有标尺。
诗立千古,盛而不衰。何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美于世,舍之其谁!窃以为,诗,何尝不是天生丽质,眉样俊俏。虽有豪放婉约之“性情”,长篇短小之身材,但其语言,节奏,韵律,音调等外观皆以匀称细腻、高雅文静而著称。
形体美此一也。就内在观之,不失“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活力难遏,情感丰富,思想深邃。要么激情澎湃,要么多愁善感,要么风趣幽默,要么旁征博引,要么放浪悠游。总之,它追求自由,热爱生活,关注民情,家国情怀,美德宜人。
内涵美此二也。诗源生活,而生话仅是诗之矿产资源且千姿百态。若要生活资源涣化为“诗歌产品”,尚需“头脑”这个特殊“工厂”加工而成。固然,产品须从“设计构造”而始。不同工厂设计构造自然不同。同样的原材料亦可能加工不出同样的产品。何也?科学理论与技术水平差异。那些能创造出“好诗产品”者,必定是掌握着先进理论与技术之高人,且具创新思维之天赋。纵观优秀诗人,除先进理论指导外,其高超技艺在于,大都把创造文学产品的修辞手段运用得炉火纯青。包括比拟夸张、假设双关、对仗排比、倒装互文、设问用典、顶针回环、铺陈插叙、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雅俗虚实,雕细刻,理趣蕴籍,余味无穷。
构造美此三也。诗者,在心为志,言发为诗。即便夕阳芳草,一旦触其敏感神经,或悲或喜,真情毕露。而非无病呻吟,并忌硬做为诗。言发心声,文若其人。此诗之情真也。大凡诗家,有感而发。或七律,或歌行五绝,或清词丽句,或乡俗俚语,跃然纸上,昭然友圈,自娱共享,兼而有之。概能“易读、易懂、易传”,此诗之“三易”也。概言之,“三美”统一,情真为贵,“三易”兼备,诗之有品。故当今盛世,喜诗、作诗、传诗者众,足以彻底改变人言曰:“诗乃士大夫和贵族之为”。然而,庶众为诗,尤当师人之长技,忌以“自娱”为托词。夫子曰“不耻下问”,何为“不耻”?放下面子,厚着脸皮,喜评求改,学无止境。不求诗名远播,而专精品叠出,
共为中华诗词宝库增色添彩。此乃诗家之宏志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