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雄
文 刘会军
引子 前天,我和几位朋友中午小聚,见到一位生人,介绍时知道他的名字叫王杰。 王杰,一位涿州教师,一位校长,一位和过去的英雄人物重名的人。 我和王杰有了挨着坐在一起的机会,也就有了说点悄悄话的机会。得知他是由驻涿州一家军工企业的学校走出来的,现担任驻涿保定物探五分校校长(原名:铁道部建厂局小学)。 昨天,参加一次会议,偶遇了一位熟人(涿州作协的一位女作家),她曾担任王杰原所在学校的校长,王杰是她的后任。我俩顺便聊了一会儿,对王杰其人又多了一份认知。 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年代,部队这个火红的大熔炉造就了雷锋、王杰、欧阳海、麦贤得等一批批的英雄人物,我的青少年时代是伴随着这些英雄度过的。后来,受英雄的影响,我亲弟兄三人都曾当过兵......
一、英雄出处 今天要说的这位英雄,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搞围棋的,他的名字叫聂卫平。 聂卫平,大我两岁,1952年8月17日出生,河北深县(今河北省深州市)人。中国著名围棋职业棋手,杰出围棋教练,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棋院技术顾问。1982年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九段。1988年被授予围棋“棋圣”称号。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他在前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11连胜,为围棋在中国大陆的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我的围棋之路》、《聂卫平自战百局》等书。 度娘说:聂卫平父亲名叫聂春荣,1911年出生在河北深县。1935年,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应宋子文之邀,集资筹建我国首座合成氨厂——南京永利铔厂(今中石化南化公司),聂春荣就是该厂的一名工程师。 当时,该厂主要机器都要从美国购进,再在国内安装。这些洋机器,连最小的螺丝钉都需严格对号入座,丝毫不差,稍有失误,便会发生爆炸。厂长侯德榜(著名科学家,解放后曾任化工部副部长)慧眼识珠,把最艰巨、最危险的安装任务交给了聂春荣。聂春荣大胆细心、沉稳操作,使洋机器顺利安装到位,并于1937年2月7日一次开车成功,生产出我国首批雪白的化肥。注意,距今已经85年了。 然而好景不长,“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首都南京亦岌岌可危。当时聂春荣正回老家探亲,等他赶回南京时,侯德榜已率数百名科技人员西撤到武汉。这时有人劝他不必颠沛流离,留在南京照样可以凭本事挣钱养家,但聂春荣不愿当亡国奴,毅然决定溯江而上。最后到了重庆。 这时,四川军阀刘湘听说聂春荣是出类拔萃的工程师,立即重金聘他担任辖下兵工厂的技术顾问,月薪30块银元,这在当时算是高薪了。聂春荣孑然一身,住在一家旅馆里,连食宿在内每月花销不过两块“袁大头”。他将余下的钱接济那些从沦陷区逃到大后方的工程技术人员,以解他们燃眉之急。解放后,许多“老化工”谈及此事,依然流露出感激之情。 在刘湘兵工厂没呆多久,聂春荣就通过重庆地下党引路,辗转成都、西安等地,到达延安,从此投身革命洪流。解放战争期间,聂春荣任东北工业局局长,为四野解放东北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出任一机部二局局长及全国科协党组书记等职。1950年,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条约,随行有一支庞大的技术人员队伍,聂春荣就是成员之一。 少年聂卫平是高干子弟,初生牛犊不怕虎,常跟酷爱围棋的陈毅元帅等人对奕,为他日后成为一代棋圣打下了良好基础。下围棋的人脑袋好使啊,后来,他还经常和国家领导人一起打打桥牌。 聂卫平原籍是河北人,但他是出生在北京的。是北京25中68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三河农场当工人。1977年入黑龙江围棋队。1979年入选国家队。逐步成为一名职业围棋国手。
二、曾刮过“聂旋风” 这几天,我和朋友闲聊,总把人生刚需的两句话挂在嘴边,一句是物质的,叫: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每家每户必不能少的刚需。一句是精神的,叫:琴棋书画诗酒花。对于已达小康或者说中等收入家庭,这些也是不可或缺的。 千百年来,琴棋书画诗酒花就被列为中国文人雅士的基本技能。其中的棋不是象棋,是围棋,这方面,很多当代人往往搞不清楚。蕴含着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围棋一直被人们所推崇,黑白对弈被引为风雅之事。明清两代,围棋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各种流派纷起,并涌现了一批名家。但从清末开始,作为围棋故乡的中国,水平整体衰落,远远落后于后起之秀的日本。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将围棋职业化,围棋水平达到了一个巅峰,棋坛大师不断涌现。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棋手多次来华讲棋、交流,许多中国棋手都拜日本棋手为师。 当时中日两国的围棋水平差距太大,1960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与中方对弈30盘,赢下27盘。1961年,54岁的日本女棋手伊藤友惠在中国8战8胜,被称为“日本老太太横扫中国棋坛”事件。从1960年到1966年,中日两国共举行了12次围棋友谊赛,中国都输掉了比赛。用一句电视剧台词形容:被杀了个干干静静...... 对此,酷爱下围棋的陈毅元帅曾感叹说:“国运盛,棋运亦盛;国运衰,棋运亦衰。” 几次民间形式的比赛交流,给了日本棋坛以启发,比起让在世界棋坛稳坐“头把交椅”的日本棋手长期“自相残杀”,国与国之间的对抗赛似乎更能吸引眼球。中国围棋具备一定的实力,却又威胁不到日本的霸主地位,两国对弈又具有极大的话题性,于是日本棋院向中国提出了举办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想法。 那时的中国棋坛是“外战外行”,担心被日本棋手“一杆清台”,想挂“免战牌”。但几位围棋国手想试一试,哪怕技不如人也要争口气。在各方的促成下,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于1984年举办。 比赛以打擂形式进行,双方各派8名棋手参赛,各设擂主一名,副将一名,棋手排定次序出场,连胜者就继续守擂,直到失败为止。为了扩大赛事的影响,比赛在两国轮流举行,还找来了日本大企业赞助。 中方派出的阵容是擂主聂卫平九段,副将马晓春九段,其后依次是曹大元九段、刘小光九段、邵震中八段、钱宇平七段、江铸久七段和先锋汪见虹六段,这8个人就是当时中国围棋界的全部家当。 与之相比,日本队的阵容堪称豪华。主帅是棋圣藤泽秀行九段、副将是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九段、其后是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九段、声名显赫的石田章九段、片冈聪九段、淡路修三九段、小林觉八段和先锋依田纪基五段。 不用说日方的主帅和副将,排在第三位的小林光一九段,对于中国棋手来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而且以日方当时的实力,这样的阵容他们还能组出5个队。 擂台赛进行初期,国内的《新体育》和日本的《围棋俱乐部》杂志都进行了调查,两国超过80%的读者都预测日方会赢。还有“日方三人就可以横扫中国队”和“中方见到小林光一就算成功”的说法。 没有人看好中国围棋队。 1984年10月6日,擂台赛第一局在东京日本棋院举行。 第一局比赛,日本前锋依田纪基战胜了中方前锋汪见虹。由于过于紧张和劳累,汪见虹在比赛中还流了鼻血。 第二局,江铸久在北京战胜了依田纪基,将比分扳平。 第三局,他又执黑中盘胜小林觉。 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江铸久爆出一个“大冷门”,使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关注度迅速升温。 早在赛前,江铸久就暗暗发誓:要像撞沉“吉野号”那样打败日本棋手。 第四局,他又战胜淡路修三。 第五局,他又战胜片冈聪。 第六局,他又战胜石田章。 江铸久以5战5胜的成绩一举将小林光一请了出来,这已经是中方在赛前的“及格线”了。 小林光一对当时的中国棋手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山峰,他一登场就遏止住了江铸久的连胜,维持了此前对中国棋手全胜的记录。 接下来的比赛又出现了一波“小高潮”,当年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又一次上演。中方江铸久完成了“过五关”,日方小林光一上演“斩六将”。 第七局,中方悍将江铸久被斩。 第八局,钱宇平七段被斩。 第九局,邵震中八段被斩。 第十局,刘小光九段被斩。 第十一局,曹大元九段被斩。 第十二局,马晓春九段被斩。 中方接连出场的6人都没能阻挡住日方小林光一的步伐,直接杀到了中方主帅聂卫平帐下。 这时,日本媒体已经开始为比赛结束进行倒计时了。但对中国队来说却是背水一战,如果聂卫平输了,不但日本队将赢得此次比赛,而且令人难堪的是,日方连副将都还没出马呢! 1985年8月27日,聂卫平在日本对阵小林光一。 赛前一个月,他每天都在演练棋谱,为此摆了几百盘的变化。比赛时,聂卫平特意穿上了印有“中国”字样的红色运动服,提醒自己“要全力以赴,为国争光”。 第十三局,聂卫平不负众望,战胜了此前对中国棋手无败绩的小林光一,把这位风头正劲连斩了中方六员大将的人斩落马下! 第十四局,聂卫平一鼓作气,又赢了日方副将加藤正夫。 万众期待,中日双方主帅即将迎来正面交锋。 第十五局,1985年11月20日,北京体育馆内,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决赛在中方主帅聂卫平和日方主帅藤泽秀行间进行。 这场比赛原计划卖1200张门票,但由于热情的观众太多,临时加售300张,当时,我和无数懂棋和不懂棋的观众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那盘棋下了7个多小时,最终聂卫平执黑战胜了日本“终身名誉棋圣”藤泽秀行,中国队以8:7的总比分赢得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 体育馆内的掌声经久不息,人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体育馆外有人放起了鞭炮。 同一天,中国女排在东京战胜日本队,获得女排四连冠,这两场重要赛事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当天晚上,北京多所高校的大学生涌上街头,彻夜狂欢。 毋庸置疑,聂卫平连胜日方三名高手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的三局棋,是中国围棋的立威之战,聂卫平乃至中国围棋都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 获胜之后,许多人写信给聂卫平,夸他是“民族英雄”。台湾方面给聂卫平发来贺信:“这棋盘外的成就,也许是更有长远意义的,谨在此代表海峡彼岸的棋友,向聂兄致敬意。”而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三人则剃了光头,向日本国内表示“谢罪”。首届擂台赛的闭幕式上,日方主帅藤泽秀行说:“只有你们中国赢了日本,这个比赛才能搞下去。” 随后从1984年至1996年,两国举办了11届围棋擂台赛,中国队获胜7次。特别是前三届比赛,中国队收获三连冠,聂卫平还创下了十一连胜的记录,直到中日围棋擂台赛告终,也再无人打破。在取得三连冠的庆功会上,聂卫平获得了中国围棋协会颁发的“棋圣”证书。 在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带动下,国内各种围棋比赛急剧增多,应氏杯、富士通杯等世界大赛也纷纷出现,提高了中国棋手的整体水平,中国围棋经过长期蛰伏,终于重新崛起。 距离首届比赛已经过去了30多年了,曾经独霸天下的日本棋坛也衰落了,如今是中韩两国争胜的局面。但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一代棋手曾以“撞沉吉野”的气势,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中国掀起了百年未见的围棋热,文学、女排和围棋,成为当时大学校园里最火的三件事。 中国队的胜利撑起了中国围棋的骄傲,更撑起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的自豪。
三、廉颇老矣仍不服老 由于中日双方围棋实力和战绩已经不成比例,日方失去了再办擂台赛的兴趣,这项赛事后来就没有了。 随着韩国围棋的兴盛,中日韩三国围棋高度、深度、广度各有千秋,引领着围棋的发展。 目前聂卫平已满70岁了,在赛场上已是胜少负多了,他说:“我从来都视围棋为生命,视每场比赛为战斗,但很可惜,我的围棋生涯中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被诊断为"心脏层间隔膜缺损",这导致我会在某些时间瞬间缺氧,这也让我经常在比赛中瞬间"停电"而昏招不断,从而莫名其妙地输棋。年轻一些的时候还可以靠吸氧解决这个问题,在现在不行了。” 不过,对于自己对围棋的理解和战斗的能力,聂棋圣并不“服老”,他告诉记者:“别看我现在什么人都敢输,但只要我抱着氧气瓶出场,就没人能赢我。”哈哈哈,这位围棋大英雄聂卫平,真的很可爱。
尾声 之所以起个大早写下这样一篇文字,是因为今年“十一”前,我的一位小朋友(酷爱围棋的女侠)请我和朋友在涿州水岸花城搓了一顿。她向我诉说了办围棋协会的艰辛。涿州体总的一位朋友和我有交往,也帮着筹建围棋协会,我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考虑到我还曾应邀承诺兼任筹建中的XX围棋协会的一些义务,故在本文“引子”的呼应下,写下这段“尾声”,意在提醒和激励年轻的朋友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国的“国粹”弘扬和传承努力工作。 顺便提及,《中国古代体育》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展示中国古代的体育文化,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于1986年12月20日发行的志号为T.113的特种邮票。 《中国古代体育》邮票全套4枚,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四项体育活动,分别是弓箭、围棋、捶丸、蹴鞠。如下:
小朋友选择了围棋,而我的选择是捶丸。我们选择的是传承和弘扬国粹。 捶丸是门球的爷爷,它姓中,是中国的古代体育项目。现如今,捶丸在涿州,正在复活......
2022.10.10
5005字
|